习酒
习酒因古习国而得名,在与茅台相距50公里的二郎滩渡口,习酒厂内有一股清澈甘冽的山泉,用这里山泉酿造美酒有独特的风味。习酒以当地的优质糯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成高温大曲,堆积糖化,二次投料,八次发酵,九次蒸馏,密封贮存,精心勾兑而成。它完全具有茅台酒的风味。专家们称其为酿酒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
茅台与习酒一衣带水,相距不到50公里。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自秦汉以来,在这一带,赤水河沿岸,就有民间酿酒历史,当地的汉、彝、苗等民族嗜酒成风,盛行家酿坛坛酒、呷酒、醪糟酒之俗。凡有婚丧嫁娶、打猎扎山、岁令节庆等活动都离不开酒。据司马迁《史记》载: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经过该地区而见“枸酱”,将其献武帝,获得武帝“甘美之”的赞叹。诗人陈熙晋曾有“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的诗句,就是对茅台、习酒酿酒历史的佐证。
据《贵州古代史》载,隋唐五代时期,贵州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当地居民除日常食用外,还有少量余粮用以酿酒。《旧唐书·南蛮西南蛮传》载:“东谢蛮婚姻之礼,以牛、酒为聘……宴聚则击铜鼓。”宋代张能臣所撰的《名酒记》中亦有“风曲法酒”的记载。这些史料表明,古代贵州酿酒之风盛行。
1915年,茅台酒在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牌奖后,对贵州、四川一带,尤其是仁怀、习水两县的酿酒业影响很大,酿酒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1952年,习酒的先辈们在黄金坪建国营郎庙酒厂,生产酱香型白酒。1966年,试制成功浓香型白酒。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习水大曲、习酒为主的产品畅销大江南北,产品多次被评为行业和贵州名优白酒,成为地方纳税大户。生产能力方面,通过“七五”、“八五”技改,形成年产浓香型白酒8000吨,酱香型白酒5000吨的规模,并建立较为完善的配套设施。1992年,习水酒厂职工4000多人,总资产5.8亿元,一跃成为国家二级企业。1998年,茅台集团兼并习酒总公司,开启习酒新的历史篇章。2010年以来,习酒公司销售、税利等指标创历史新高,习酒品牌张力进一步释放,企业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贵州白酒工业企业排名第二位。
至此,习酒公司从建厂国营至今,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创业发展历程。
赤水河谷酿酒历史悠久,至西汉时期形成第一高峰,期间就已有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在位)痛饮后大赞“甘美之”的“枸酱酒”。清代诗人陈熙晋诗“尤物移人付酒杯,荔枝滩上瘴烟开。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述其盛况。古习国(今习水县一带)先民取法自然,创造了古老的酿酒技艺,形成了独特的酿酒传统。通过几代习酒人艰苦创业,习酒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现有职工1700多人,拥有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0余人,具有年产浓香型、酱香型两种优质白酒上万吨的生产能力,是茅台集团的浓香白酒酿造基地,贵州浓香白酒的典型代表。主导品牌“习酒”和“习水”曾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并获得国内外各种大奖40多次。
1952仁怀县工业局在此建郎庙酒厂。
1958年为茅台酒厂一个分厂,产品“回沙郎酒”。
1962年隶属回龙区供销社领导,生产小曲白酒,年产10余吨。
1965年划规习水县管辖,1967年经县革委决定将酒厂转为国营,“文革”中期,郎庙乡更名为红卫公社,酒厂随之更名为红卫酒厂,产品为“红卫大曲”。
1966年浓香型白酒试制成功。
1971年重新注册商标为“红卫牌”习水大曲。
1972年红卫酒厂更名为习水酒厂。
1980年初具规模,职工179人,形成5个车间和6个辅助车间,年产502吨的生产规模,产值93.52万元,实现利润2.35万元,开始走向盈利。
1981年贵州省科委为了发挥酱香型白酒的优势,扩大酒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把试制酱香型白酒的科研任务下达给习水酒厂,拨试制经费3万元,经过18个月的研制,1983年4月试制成功,经省级科技鉴定合格,命名为“习酒”,投入批量生产,1984年国庆投放市场。
1985年,习水酒厂加强宣传工作,创办《习酒报》,参加秋季广交会和亚太地区国际贸易博览会,使习酒声誉大增。中央、省委领导许德珩、池必卿、周林、刘毅和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启功等纷纷题词作画给以赞扬。
1991年,实现八五开门红,各项经济指标均超历史最高纪录,在全国50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居432位,全国消费七行业百强企业饮料制造业中居17位,在贵州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中居第10位,在贵州省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饮料制造业中居第4位。
1992年10月,习水马临一习酒镇的公路开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习酒公司的交通运输状况。1992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实行宏观调控,银根紧缩。
1994年,由习酒总公司、省糖酒总公司、永隆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发起成立贵州习酒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1994年7月16日,习酒公司的质量体系全国首家同步通过国内、国际IS09000认证,即中国方圆标志认证和法国BVQI认证。法国BVQI总裁马瑟瑞先生高度评价说:习酒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在中国地区来说是比较完备、成功的。
1997年9月,由遵义市委市政府、贵州省轻工厅、茅台酒厂(集团)公司、习水县委县政府组成的兼并领导小组进住公司,开始实施茅台兼并习酒的工作。
1998年茅台一习酒公路全线贯通,大大缩短了酒厂到遵义、贵阳的里程,加强了习酒公司与集团公司的联系,对促进赤水河的旅游开发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1998年8月31日,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习酒总公司的签字仪式在贵阳举行。国家轻工总局局长陈士能和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及王三运、王广宪、王思齐、刘长贵等省领导出席了签字仪式。
1998年10月26日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习酒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遵义市委市政府、省轻工厅、集团公司的领导出席了挂牌仪式。
1999年,公司提出了“无情不商”的经营理念,开始实行构建“全员营销”的管理模式,产品开发上实施1+X的战略,销售上实行代理制,发展一批有实力的经销商。
2000年,习酒公司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并制定了干部管理制度和部门《首问责任制》等制度。组织相关人员到贵州海尔等企业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并成立了专门的现场管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营销工作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调整市场布局,确立了巩固贵州、开发广西、重振江苏的市场目标。
2001年,公司加强了特许品牌清理、整顿工作,特许品牌销售取得新突破。内部改革拟定了《机构设置方案》、《定编定员意见》、《绩效考核实施办法》、《中层人员竞争上岗办法》等草案。
2002年,公司强化市场管理职能,合理设置机构,将销售公司部份运作机构搬到贵阳,还成立了重庆分公司。品牌建设上按照“一品为主,多品开发”的原则,着力打造茅台集团浓香白酒酿造基地和贵州浓香第一品牌。
2003年,在市场营销工作上,以“五个坚定不移”为营销工作指导思想,实施诚信管理,提出了“树立诚信意识,建设诚信队伍,铸造诚信企业”的要求。公司从各大专院校和公司内部招聘了21名营销人员,加大营销队伍的培养和建设。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自力为主创人提出的《以无情不商为内核的战略管理》荣获贵州现代化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2004年,公司确立了“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建设一支队伍,巩固一个市场,攻坚一个市场,开发一个市场,塑造一个品牌,壮大二个特许品牌,加强习酒发展”的营销工作总体思路。在销售管理上实施了“两项改革”,即销售可控费用承包改革和市场竞聘承包改革。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自力为主创人员提出的《企业在生产与营销中的诚信管理》荣获国家级现代化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2005年,公司实行浓酱并举,主特兼顾,着力打造中国名牌五星习酒,扶持重点特许品牌,复兴老牌习水,不断巩固拓展市场,实现习酒新跨越式发展。贵州省国家税务局发布年纳“两税”千万以上纳税户光荣榜,习酒公司榜上有名。
2006年,公司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在稳定、巩固发展销售上亿元的贵州市场的基础上,省外市场已取得较好的销售业绩;打造五星习酒为贵州浓香第一品牌的战略业已形成,仅在贵州市场的销售实现上亿元;企业形象进一步提升,公司荣获了全国和谐劳动关系优秀企业、全国酒类流通诚信经营企业、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2007年获得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其主导产品获得贵州省著名品牌、贵州省十佳著名商标、中国纯粮固态发酵标志行业认证、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主导品牌“习酒”和“习水”曾先后被评为省优、部优、国优,获得国内外各种大奖50余次。
从整体上看,贵州的酿酒很有特点,酿造的历史悠久。其酿酒之启始,和中原地区基本同步,酿酒优良传统,不断光大发扬酒的质量高。贵州高原的气候、土地、水质于酿酒得天独厚,所以自古以来,历代名醪不绝于世。 黔地酒的品种多,种类齐, 逐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结构体系。贵州酿酒以白酒为主体,此外, 黄酒、果酒和配制酒也名酒迭出,如味美而益人的刺梨酒、黑糯米酒、金樱子酒和猕猴桃酒, 以及用贵州名贵药材配制的天麻酒、杜仲酒等。黔酒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十分显著。不管酿酒工艺和酒型、 品种 , 还是酒礼、酒规和饮酒方式,都和贵州包括汉族在内的各兄弟民族风格关联,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并且 , 酒为媒介联系了民族间的友好交往。这里的人们不仅能酿造佳酿名醅,而且讲究饮酒之道,注意饮酒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