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字稚璜 《丁宝桢 字稚璜》阅读答案及翻译

2017-06-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B 5.答案:A("进士"是殿试及第者之称.) 6.答案:C(A项:丁宝桢拿出了五百金,而且这件事也不是发生在平乱后;B项:由于丁宝桢的"抗辩"皇上宽恕了王心安,并没有斩杀之;D项:丁宝桢没有担任广东布政使,担任此职的是他的儿子丁体常.) 7.⑴答案:巡抚阎敬铭向来推崇丁宝桢的才能(这里直译为"认为丁宝桢的能力强"亦可),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巡抚(这里译为"于是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4、答案:B 5、答案:A(“进士”是殿试及第者之称。) 6、答案:C(A项:丁宝桢拿出了五百金,而且这件事也不是发生在平乱后;B项:由于丁宝桢的“抗辩”皇上宽恕了王心安,并没有斩杀之;D项:丁宝桢没有担任广东布政使,担任此职的是他的儿子丁体常。

) 7、⑴答案:巡抚阎敬铭向来推崇丁宝桢的才能(这里直译为“认为丁宝桢的能力强”亦可),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巡抚(这里译为“于是丁宝桢被任命为巡抚”亦可)。

(“夙”、“高”、“拜”各1分,大意2分。) ⑵答案:皇帝担心丁宝桢被流言困扰,亲自下令告诉丁宝桢不要改变当初的想法。丁宝桢也更加自我警惕勉励,更加注重储存粮食,从严进行督责搜捕工作。

(“惑浮言”省略及被动1分,“弥”1分,“勖”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丁宝桢,字稚璜,是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考中进士,被选作庶吉士。因母亲去世在乡间居住,恰逢遵义的杨隆喜造反,丁宝桢倾尽家财招募了八百壮士捍保卫家乡。

服丧终了,恰逢苗民教匪叛乱蜂拥而起,巡抚蒋霨远上奏朝廷,申请让丁宝桢部留在平乱军中,皇帝特别下令授予他编修一职。丁宝桢又增加招募,士兵总数到了四千人,收复了平越、独山等诸多城池,咸丰十年,被授予岳州知府,才遣散了招募的军队。

亏欠的饷银非常之多,就把五百两银子放在桌案上,对大家说:“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现在府库的钱粮短缺,你们空着手回家,怎么办?”大家流着泪说:您不惜捐献所有家产,解救国难,我们还怎么敢有另外的请求,于是纷纷离开。

同治二年,擢升山东按察使,恰逢僧格林沁在鲁、豫两地统帅军队,命令丁宝桢攻击河北宋景诗,不久丁宝桢被弹劾擅自倡议招抚,兵部审议决定将其降职三级,又到了第二年升迁做布政使。

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因犯了干预朝议而犯法,都得到皇上的恩典赦免留任原职,于是谏官们又搜集罗织了其他的罪名来弹劾他,此事投送到曾国藩处,曾国藩向皇帝禀告说他无罪。

巡抚阎敬铭向来推崇丁宝桢的才能,到这时就请求退休,举荐丁宝桢来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巡抚。当时捻军逼近了海澨,李鸿章建议在胶莱河修筑长墙防御,丁宝桢会合军队迫近警戒,同治六年,东路捻军逃到濰河,东路军王心安刚刚筑成营垒,但是堤墙尚未完成,捻军长驱直入渡过了濰河,丁宝桢把这件事禀告给皇帝,皇帝大怒,将李鸿章交付兵部审议,丁宝桢也革去职务暂时留任,这之前东路军镇守濰河,本是安徽将领潘鼎新驻防地段,安徽军刚刚南移,而北路就立即失利。

皇帝下令将王心安斩首,丁宝桢上书直言辩驳,皇帝就宽宥了王心安而斥责李鸿章。第二年,西路捻军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为震动,丁宝桢听到军情示警,立即快马奔驰到东昌,率领一千骑兵,三千精锐步兵,带着五天粮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军于是向南溃逃,这场战役,朝廷派遣禁军到京城外防备捻军,统领士兵的各位将领都受到责备,而皇上只因为丁宝桢这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敌人之前,转战雄雄、任、深、祁、高、肃各州间,收复饶阳,功劳最大,多次降下圣旨褒扬嘉奖,加太子太保一职。

光绪二年,代替吴棠担任四川总督。成都将军恒训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摘到盐运祸害商贾民众,流弊很大,拒绝责难,进行争辩。

皇帝担心丁宝桢被流言困扰,亲自下令告诉丁宝桢不要改变当初的想法。丁宝桢也更加自我警惕勉励,更加注重储存粮食,从严进行督责搜捕工作。丁宝桢治理四川共十年,刚刚到任履职时,城内每月都有盗窃抢劫的案件,到这时几乎把匪徒诛杀干净,宣称为路不拾遗,光绪十一年,在任上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诚,给予山东四川贵州三地建立祠堂的殊荣。

丁宝桢性情刚正严明有威严,他刚到山东时,僧格林沁正在淄川围剿捻军,自觉地位高贵,十分倨傲,见省级以下官员不设座位,丁宝桢投递名帖求见,说低级武官丁某投书王爷,给予座位就觐见,不给座位就不见,身边的侍从人员都大惊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强硬不屈,为丁宝桢改变仪容礼敬有加。

敬铭听说这件事后,大为称奇,丁宝桢到任的那一天,亲自在郊外迎接,从此后无论大小事务,都先咨询丁宝桢之后才实行,到今天说起官吏的作风和治绩,常和沈葆桢一齐被称道。尤其磨砺清高节操,死后灵柩归乡,身边的随从随员们聚集在一起拿出钱帮助办理丧事,扶柩回乡才能够成行。有五个儿子,丁体常尤其著名,官至广东布政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