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片只有一个想法:我饿,我要吃!
最近豆瓣电影热门里飘的高分纪录片就是这部了,《人生一串》。
本片竟然是B站拍的美食纪录片,切口非常小,只讲烧烤。
还记得去年中国版《深夜食堂》遭到的最强吐槽声音就是:拍中国的深夜食堂为什么要拍日餐店??难道不是烧烤摊???
好的,真正的全国各地深夜烧烤摊大纪实来了,那就是《人生一串》。
作为美食纪录片,当然是着眼于食物,拍出来的烤串勾人馋虫;
同时也透过食物观察了一番烧烤摊老板和吃烧烤的人们,既是中国夜宵图鉴,也是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夜生活图鉴。
烧烤是真材实料不加雕饰的美食,纪录片也染上了这种虎虎生风的粗犷气质;把夜宵摊上的人们拍出了真诚不做作的人情味,愣是在烟火气和油腻中让你嗅出了可爱与治愈。
————————
《人生一串》大致是按照烧烤的食材来分集的,第一集简单粗暴叫无肉不欢,因为肉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哈哈哈。
第二集比较重口味,叫“比夜更黑”,吃的都是烤脑花、烤活蚕蛹、烤猪眼睛、活烤海鲜……请根据自身爱好来选择是否观看。
第三集烤素菜、第四集烤各种筋道的板筋心管之类的、第五集烤的是骨头相关食材。
看完就感觉:烧烤的世界真的博大精深,简直容纳下了天地万物。
有这么大的烤全羊
有红柳枝削下来当串再配合肉的大串
还有云南昭通的“把把烧”,细细小小的,必须要一把把这么烤的。
湛江的炭烤生蚝,本身的壳儿就是最好的容器。
素菜在火上烤过也不一样了,蒜蓉加茄子一块儿烤就有了另一种味道。
烧烤,绝对不是把肉放在火上这么简单,从食材到制作方式都超级讲究。
像这个“凉山小猪肉”。
精华不是佐料而是肉本身:大凉山里出来的天材地宝,海拔二千米上生长的昭觉县高山猪,虽是家养土猪却有媲美乳猪的细嫩口感。
为了系统地纪录西昌的长签火盆烧烤文化,除了“杀生”瞬间,其他步骤几乎全都拍出来给观众看:挑选猪、拔毛,烤制——
腌制串好、上桌入盆接受火烤;
直到食客大啖猪肉的百态,都拍了下来。
而云南昭通的把把烧,先要制作独家秘方的卤汤
把小串串泡在里面入味
然后一把把快速翻转这么烤才能锁住味道。
最绝的是第四集“牙的味道”,都是很筋道的食材,食材来源也很独特。
像这个四川巡场的猪鼻筋。
猪鼻筋是啥?猪的鼻梁,一头猪就两根。
弹幕:猪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猪鼻筋做起来很复杂的,烤之前要煮
还要再处理,去掉包裹着筋的脂肪层
烹制猪鼻筋的厨师就是大师的境界了,他特别讲究鼻筋的咬起来的感觉,咬下去要有特别的声音传到耳膜才是对的。
等等,一头猪就两根猪鼻筋,厨师居然一把把烹制了这么多,是魔鬼吗?
不,食客们才是魔鬼,他们能一口气吃820串猪鼻筋。
弹幕:也就是说需要420头猪。
你们人类太可怕了!!
还有辽宁海城三里桥的烤心管,也是要剪掉脂肪层才能作为上好的烧烤食材。
这里的心管都是一整根这样烤的,酥酥脆脆的。
这种烤法对火候要求很精准,厨师怎么把握呢,哼哼,大师风采又来了!
心管在火上会冒油、收缩,发出声音
只有练了好几年才能听出这种独特的声音来掌握火候。
什么叫中华美食博大精深!就是一个烧烤摊都藏着听声音断火候的高人啊!
长沙父子小摊上的烤韭菜,被食客们称赞是长沙第一名。
秘诀其实就是“耐得烦”,大烧烤店里顾不上认真烤麻烦的小菜,反而是专做素烧烤的路边摊能做好。
老板们也都是藏在街头巷尾的高手,一旦进入烧烤状态,就魅力不凡。
四川西昌小二自助烧烤的老板小二哥,“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的饭店老板,初次面对镜头居然也会不好意思地语塞。
但是一进入老板角色就不一样了,带着四川口音的“安排一下”,霸气侧漏。
这位金链大哥,是岳阳烧烤界的传奇
功夫超厉害,他擅长烤的是牛油(牛胸肉),能在撒上葱花的一瞬间卷一下牛油用高温处理,让葱香渗透到肉里。
传奇金链大哥超严格,说徒弟不听话就不好带
对牛肉采买也严格,无良卖家是没办法蒙他的。
一边烤肉一边铁骨铮铮地说发泡粉嫩肉粉这些奇奇怪怪的绝对不放!!
啊,烧烤大师太酷了!!
烧烤还会带来姻缘呢,宜昌有个烧烤西施“茄子妹”,人美做的烧烤也美,做烧烤还顺便找到了爱情——原先隔壁摊上烤生蚝的覃哥。
————————
烧烤有讲究,食客也要有讲究啊。
比方说烟台的烤海肠,懂行的食客知道一定要把串倒着吃,不然里面的精华汤汁就跑了。
能赶紧利落不浪费地享受一根海肠,也需要技巧!!
一位攒烧烤局的食客:“有句话说得好,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就要吃烧烤。”(白居易:啥?)
生蚝摊上的老饕吃得开心了,也会在镜头前放开了说大实话:“我们这边生孩子都是吃生蚝生的,我也想多生一个孩子,就是多吃一点嘛。”
在美食面前,有的食客完全被征服了,吃板筋的大哥,除了“哎呀哎呀”啥都不会讲了。
也有吃出了艺术境界的,像这位品牛油的小哥,吃出了前调中调和后调。
咬在嘴里的时候,是油脂的迸发。
嚼到后面,是料的味道
最后还剩一些回味。
————————
本片的解说词也是加分因素。
写解说词的人,完全从人类角度出发,对动物们是不太友好的。
片子里说生蚝有一个大壳儿一个小壳儿,大壳儿拿掉小壳儿就是容器,“天生适合烧烤。”
蚝:天生就被安排了,这就是命啊。
“吃肉的动静,是对罗布羊最好的赞美。”
羊:不想要这样的赞美!要不起要不起!!!
到最后弹幕都学会了解说词这种“动物要成为食材的宿命”思考方式,有人提出:一头猪,脑花送往重庆,鼻筋跑去四川,心管前往辽宁,完美。
但解说词总的来说还是超有文化,把撸串讲得荡气回肠,你看:“慢慢注入辣椒,孜然的灵魂。”
if(typeof showBodyUI==="function")showBodyUI("body.34");
弹幕立刻被感动:注入灵魂,讲究了!
讲个东北烤干豆腐,画风是这样:
「每晚,当秧歌队开始释放青春时,飚哥,开始陷入沉默,他要开始跟干豆腐较劲了……
此时的飚哥,颇有高端大厨的细腻,多亏了超薄的干豆腐,铁合金的米其林三星大厨,才敢往里填四种材料。
if(typeof showBodyUI==="function")showBodyUI("body.35");
对于小窗外的酒徒来说,没有干豆腐的酒局,是不完整的……如果没有干豆腐的坐镇,这些喝酒实在的壮士,回家的时候,还能不能走个直线?」
if(typeof showBodyUI==="function")showBodyUI("body.36");
有时候看画面还不是很馋,配合解说词简直馋到不行:「肥翅上天然生长的肥肉,少而均匀,遍布肌理,炭火炙烤,对肉的滋润,更为自然深入……」
我知道了,摄制组才是魔鬼,他们把烧烤的油脂香气写到最美妙,让我看着看着就想吃!去他的健康生活我们要吃烧烤!!
if(typeof showBodyUI==="function")showBodyUI("body.37");
这个长沙妹坨说出了所有观众的心声:我今天才立志减肥,就被拖出来吃烧烤,别家我就不去了,来这里我还是愿意的!
很多美食纪录片都是着眼于那些知名的美食之地的,例如广东、江南,又或者提到某个地方就想到当地最知名的食物,西北吃面、云南吃菌之类。
但《人生一串》打破了关于美食的惯性思维,以烧烤为线索,就这样从南到北一个个烧烤摊地拍过去,粗略呈现出了中国大地的“烧烤生态”。
if(typeof showBodyUI==="function")showBodyUI("body.38");
通过烧烤,把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拍出了特色,不是旅游宣传片里那种特色,是在那个城市里生活过的人才能感觉到的特色,反而让来自各地的观众更有共鸣。
拍食客吃相拍得生动鲜活,从浅层次的“馋”、“欲望”与“猎奇”到深层次的“乡愁”、“怀旧”皆有;
if(typeof showBodyUI==="function")showBodyUI("body.39");
拍烧烤师傅也拍出了匠人气质,秘制酱料、独门烤法,子承父业、二十年的老汤……看得到创新,也看得到坚守。烧烤行当是丰俭由人没有架子的,深究下去,只要做好一门手艺,总是有仪式感和精神内在,若你从前路过烧烤摊没发现,也许只差一双慧眼。
if(typeof showBodyUI==="function")showBodyUI("body.40");
有些纪录片总是过度拔高拍摄对象的精神境界,但《人间一串》刚刚好,记下来,就是最生动感人的。
两夫妻吃着喝着为了吃完谁开车吵架,那是真实的食欲和生活。
金链烧烤大哥烟火里来来去去看似简单,但他会蹦出一句:「你不用心烤,这辈子都烤不好。」
if(typeof showBodyUI==="function")showBodyUI("body.41");
观众们看完都留下了整整齐齐的:谢谢款待!这就是对美食纪录片最高评价了。
我们为什么是美食之国呢?因为吃就是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神就在吃里。哪怕是个小烧烤,也是一串一世界,一口一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