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十三、万能青年旅店 一份小众的“爱的供养”
万能青年旅店的作品常常让人忍不住鼓掌
动感101主持人罗毅
前阵子去香港看音乐节,顺便采访了几位参加演出的港台创作歌手。聊到内地原创时,发现他们普遍都很喜欢一些小众民谣/摇滚歌手或乐队,被提及最多的就有万能青年旅店、尧十三,他们都很渴望能够跟这样的音乐人进行合作。
我惊讶于这些音乐人听内地作品的广度,也很开心好的音乐总是相通,于是这几天闲来无事时就找到近几年比较有影响力的民谣/摇滚作品,边听边思考着,为什么这么多有质量又有认同度的作品依然得不到更广泛的传播机会。其实写过很多次了,说到这些年,要拜电视唱歌节目所赐,才能让普罗大众听到《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南山南》这批好歌,也让这些原本艰难生活着的音乐人得到多一些商业曝光的可能。仔细回忆了一下十几年前我们是如何知晓这类歌手的过程,那时主要还是混在各类同好云集的论坛BBS来获取信息,有人偶然听到不错的歌会推荐,基本算是口耳相传;后来豆瓣的有识之士(现在该叫KOL了吧)在很多小组里着力推广值得一听的作品,使得很多独立音乐人干脆就以豆瓣为阵地发表自己的歌,收获广泛的歌迷基础。进入各家音乐App争奇斗艳又划属几个阵营的时代,我们听到独立音乐人作品的难度没有那么大了,甚至终于开始养成付费听歌的好习惯,却还是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盛况。
去年虾米有寻光计划、今年网易云有音乐人扶持计划,目标都框定在需要广阔平台发表作品的创作者和歌手。寻光计划跟吴莫愁的合作就非常精彩,那种不以市场为准绳也不必讨好谁的路线与吴莫愁的古灵精怪十分搭配,就像芥末冰激淋,让人印象深刻。我相信在不用发愁吃喝的基础上,音乐人们能把音乐玩得更转,而不像以往很多人觉得音乐人受穷挨饿越困顿越能写出好歌(当然这个现象符合人的创作心理)。市场有创作的指导意义,尤其对于流行音乐,但市场也需要被指导,当我前往一些城市出差、听到电台里播着“城郊结合部慢摇”舞曲大白话歌的时候,心中总是不免升起“youarewhatyou eat”这句话……
万能青年旅店在代表作《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里所展现的天分难以描述,这支乐队也一直在繁杂多样的风格里搞出让人忍不住热烈鼓掌的成果。他们的作品是不能也不该用任何一种传统眼光作为标准审视的,既不用讨论唱腔唱功,也不必分析章节手法,更不需要解构旋律是否合乎规则。一首时长近6分钟的歌能够记录一个时代的某些时刻,像清明上河图一般在未来的某时帮那时候的人还原我们当下的生活场景,这简直是个壮举!
所以光靠某某计划来帮助好作品和好音乐人还不够,在这个庞杂反复的音乐环境里,可以不产生流行音乐巨星,但具有时代意义的创作者理应获得主流媒体平台的发现、推荐——帮助他们无忧生活,这才是对音乐“爱的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