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战争与和平》,这是俄国史诗还是英式小言?(图)

2019-04-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BBC版<战争与和平>.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出演女主角"娜塔莎"(Natasha Rostova) 常年追英剧的人恐怕都有一

BBC版《战争与和平》。莉莉·詹姆斯(Lily James)出演女主角“娜塔莎”(Natasha Rostova)

常年追英剧的人恐怕都有一个预设——即BBC出品就是质量的保证。经验告诉我们,大洋彼岸的这位好基友向来舍得在制作上下功夫,尤其在名著改编这个领域很有两把刷子。相信凡是看过BBC版《傲慢与偏见》、《小杜丽》、《简·爱》、《德伯家的苔丝》等迷你剧的人,都会举双手赞同,只有BBC出品的版本才是最符合原著气质,且始终难以逾越的经典。

然而,好基友“名著改编”的这块金字招牌到底还是砸在了《战争与和平》的新剧上。

BBC版《战争与和平》中的拿破仑。

也许是已经将莎士比亚、简·奥斯汀和狄更斯改编了太多遍,BBC为避炒冷饭之嫌,将新的目标锁定在了托翁关于俄国的史诗巨著《战争与和平》上。好基友用难得一见的长达六集的篇幅,讲了一个与“俄国”和“史诗”毫无关系的故事,其情节用一句话概括即是——论“娃”们与“斯基”们如何在沙皇治下订婚悔婚结婚离婚。面对如此基调,观众请自加伤害十万点。

再来说说观剧体验。就算你能看着一堆BBC老熟脸操着纯正伦敦腔念台词而不跳戏,那一幕幕闺中小姐恨嫁、贵族公子留情的桥段也绝对让你分分钟无障碍穿越到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小言。唯一的区别就是BBC用极速和毫无过渡的节奏展现了俄罗斯人民在求爱和变心两种状态下的全自动无缝切换。腐国编剧想必也是被绅士礼仪憋坏了,一旦操控起喝伏特加长大的民族,内心真是浓烈到不行。傻白甜女主从认识放荡男到决定抛弃和挚爱山盟海誓的婚约与其私奔只用了几句台词,“看一眼就怀孕”从此不再是梦想。

为了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上演一出简·奥斯汀式的爱情戏码,编剧也是操碎了心。除了让女主在叔叔家跳了一段不到位的舞蹈,和在雪地里挽着未婚夫漫步之外,制片方不遗余力地要将本剧“去俄国化”。贵族们举手投足都像是在白金汉宫参加国王晚宴,即便是偶尔冒出几个某某斯基的姓名,也丝毫不妨碍观众以为自己正在观看《唐顿庄园》。然而这些努力显然还不足以打造一部俄国版的“维多利亚时代的爱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编剧表示用拿破仑同学开刀毫无压力——亲率60万大军入侵俄国的小拿只出镜了一次,却为从男一到男八的众男性贵族角色们提供了无数次疗愈情伤、逃避责任的机会。

不喜欢家里怀孕的老婆怎么办?——参军打小拿;

勾引了别人未婚妻怕报复怎么办?——参军打小拿;

要考验女友是不是真爱我怎么办?——参军打小拿;

爱上了别人老婆不开心怎么办?——参军打小拿;

女友的爱让我窒息想缓缓怎么办?——参军打小拿;

被老婆戴了绿帽敢怒不敢言怎么办?——参军打小拿!

姆斯·诺顿在剧中饰演安德烈王子。 图片来源:BBC

编剧你果然是腐国人啊,至今都没忘记当年英法战争的仇,这样一点都不考虑拿破仑同学的感受真的好吗?人家好歹是来法俄战场拼命的,这仗打完就要退位被流放了,你怎么能愣是让拿破仑生死成败的战场沦为谈情说爱的背景呢?欺负死人可不厚道呦。

欺负拿破仑同学也就算了,谁叫他是侵略者呢。可人家托翁好好一个追求进步的贵族老头,你借着他的名义在俄国风土上无下限植入腐国广告算怎么回事?老师没教过你要敬老吗?

想来制片方作为一介岛国人民,是无法体会身在幅员辽阔的大国是怎样一种感受的。托翁辛苦营造的法俄战争中俄国社会动荡变迁的“宏大”画面,在擅长精细化处理的腐国制片方手里,到底还是沦为了贵族阶层你侬我侬的英式小言。虽然摄影师力图用灰暗和缓慢推进的镜头来展现原著的厚重感,但精美的画面显然并不是俄国深沉民族精神的核心。就像男女主角在剧中频繁的欲言又止和颤抖式的对白,意图是体现俄民族内敛的民族气质,但怎么看都像是在讽刺俄国人民语言表达能力堪忧。失去了展示英式精巧对白的舞台,高大上如BBC也只能用各种蹩脚的方式来解读英式逻辑下的沙皇俄国。

然而这次BBC失足的不是一点半点,甚至连最擅长的节奏控制也做不到及格。不仅对原著中四大家族各自的支线线索交代凌乱,也没能把握住法俄战争这条主线对几对男女角色命运的牵引,致使角色间的情感变化异常突兀。就算是当成言情剧来看,也经常是一幕幕没有起承转合的莫名其妙。英国人镜头下的俄国贵族,似乎都有些被压抑的难言之隐,他们局促且不善表达,像被牵了线的木偶,总是对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战战兢兢。不晓得BBC究竟是拿捏不准,还是这就是欧洲大陆对俄民族的一贯理解。总之,全剧只有娜塔莎在叔叔家中微醺起舞的片段,才让我觉得是在看一部关于俄国的电视剧。

回想起从前那些BBC版本的经典改编,不得不拍着好基友的肩膀奉劝一句:兄弟,还是回去继续炒你的冷饭吧,西北风喝太多是会变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