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心脏移植手术40周年

2019-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心脏移植手术 全球首心脏移植手术40周年迄今为止全世界大概进行了17万例心脏移植手术. 1967年12月2日,南非开普敦赫鲁特斯库尔医院的心

心脏移植手术

全球首心脏移植手术40周年迄今为止全世界大概进行了17万例心脏移植手术。

1967年12月2日,南非开普敦赫鲁特斯库尔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为一名53岁的病人进行了全球首例心脏移植手术。从1967年至今,全世界大概进行了17万例心脏移植手术,而且术后患者的生存周期也越来越长。

据新华社电 1967年12月2日午夜,德内·弗里德曼站在南非开普敦的赫鲁特斯库尔医院的一间手术室里,并没有意识到人类医学史上一项新纪录正在诞生。

当时,她正帮助心脏外科医生克里斯蒂安·巴纳德操作心肺机器,巴纳德在为53岁的路易丝·沃什坎斯基移植心脏。这是人类以前从未尝试过的手术。

2007年12月3日,数十人聚集在赫鲁特斯库尔医院,他们和全世界10多万人一样,都是因接受了心脏移植而活下来。40年前的那一刻与他们的生命息息相关,让他们有理由来纪念。

“一切都还像发生在昨天,”参加纪念聚会的弗里德曼面对法新社记者回忆说。“连张照片都没人想起来拍,我们没想到宣扬什么,只想着是为了病人康复。”

她说,巴纳德很早以前便在器官移植方面展开了研究和实验,一直等待出现心脏供体将理论付诸实践。在手术前他甚至没有通知院方,仅在事后电话通报了一下。

1967年12月2日晚,一名25岁的南非女子在车祸中身亡,她的血型和沃什坎斯基匹配,她的父亲最终同意捐献女儿的心脏。于是巴纳德等30名医护人员于2日午夜进入手术室,次日早晨8点结束手术。

沃什坎斯基接受手术18天后因为双肺感染死亡,但事实上那次手术完成了心脏移植,被移植心脏在受体内自主搏动并具有供血功能,实现了医学界里程碑式的进步。

瘦婴儿易抑郁 胖婴儿更快乐?

综合报道 加拿大和英国研究人士在3日公布的最新科研报告中说,那些出生时体重较轻的人更容易在长大后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胖婴儿可能更快乐些”。

发表于《生物精神病学》12月刊的报告称,子宫内的不利环境会影响胎儿身体发育,也可能造成胎儿大脑的不同。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伊恩·科尔曼和他的同事们对4600名在1946年出生的英国人进行了40年的跟踪研究。

“我们发现,那些患有轻微或中等抑郁症或焦虑症的人们比精神健康的人出生时瘦。”科尔曼说,“如果出生体重较轻的话,婴儿在长大后出现情绪紊乱的情形更容易发生。”

体重越重抑郁可能越小

科尔曼表示,有可能是母亲情绪低落的时候,这种荷尔蒙就会通过胎盘传给婴儿。“如果这个理论正确,你会发现出生时偏瘦的人们更容易变得沮丧或焦虑。”他补充道,“我们还发现,精神状态较差者比精神健康者更晚到达成长节点,比如第一次站立和走路。”

研究报告中提道:“出生体重越重,一生中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可能性越小。”但研究人员尚未找到精确的重量分界标准。“出生时瘦不一定是个问题。问题在于婴儿出生时瘦可能是因为子宫内不利的生长环境造成的。”科尔曼说。当母亲抑郁时,流向子宫的血液就受到限制,因此胎儿得到更少的营养,这往往使得婴儿在出生时体重偏轻。据报道,此前曾有其他研究表明了出生体重轻与长大后患糖尿病和心脏病高风险之间的联系

如今在赫鲁特斯库尔医院心脏移植科当主任的约翰·布林克说,在心脏移植手术的早期,只有十分之一的病人能存活两年以上,但自上世纪80年代新型抗排异药物诞生后,心脏移植手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种常规疗法。

英国研究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从1967年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至今,全世界大概进行了17万例心脏移植手术。不但如此,术后患者的生存周期也越来越长。南非著名的心脏移植手术专家威利·科恩说,全世界范围内,70%~80%的患者术后可存活5年以上,60%~70%的患者术后存活年限超过10年。目前有记载的心脏移植患者存活最长的记录为2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