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前馆国大 在纪念李光前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创办国光中学70周年大会上讲话

2018-0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国光校园,隆重举行"纪念李光前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创办国光中学70周年"大会.请允许我代表国光中学全体师生,向光临大会的各位领导.侨亲.校友.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李光前先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也是南安人民的骄傲,更是国光校园里一座永远的丰碑!李光前,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南安芙蓉乡竞丰村.1903年秋天,十岁的李光前跟随父亲李国专从厦门启程,远渡新加坡.1903到1912年,先生先后在两所新加坡学堂和三所中国名校读书.1912年,先生学贯中西,南返

今天,我们相聚在美丽的国光校园,隆重举行“纪念李光前先生诞辰120周年暨创办国光中学70周年”大会。请允许我代表国光中学全体师生,向光临大会的各位领导、侨亲、校友、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李光前先生是家乡人民的骄傲,也是南安人民的骄傲,更是国光校园里一座永远的丰碑!

李光前,1893年10月18日出生于南安芙蓉乡竞丰村。1903年秋天,十岁的李光前跟随父亲李国专从厦门启程,远渡新加坡。1903到1912年,先生先后在两所新加坡学堂和三所中国名校读书。

1912年,先生学贯中西,南返新加坡,在陈嘉庚先生创办的“谦益”公司任高级职员。他才华出众,深受嘉庚先生器重。1920年,先生与陈嘉庚长女陈爱礼女士结婚,成为嘉庚先生的乘龙快婿和得力助手。

1927年,先生创立“南益公司”。此后20年间,他完美地融合了东方传统美德和西方现代管理经验,创造了南益奇迹,铸就了南益精神,成为全球十大华人富商。

1943年,先生以“平时需要教育,战时更需要教育”的爱国爱乡精神,在家乡独资创办国光中学。校名“国光”取李国专、李光前父子各一个字组成,很好地体现了先生的家国情怀。原福建省委书记项南视察国光中学时,为学校题词“国光,国光,国家之光;国光,国光,华侨之光”。

学校自创办以来,已经为社会培养了4万多名各类人才。许多国光校友在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无不发自肺腑地说:“没有李光前先生,就没国光中学;没有国光中学,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是的,正是李光前先生的丰功伟绩为家乡的无数学子点亮了人生的第一盏明灯,照亮了他们的人生道路。

今天,在这庄严的时刻,我们这些曾经沐浴过光前先生恩泽的校友从四面八方汇聚母校,一起向光前先生学习,一起重温“光前精神”。

学习光前精神,我们要学先生刻苦读书的“钉子精神”。

李光前先生少年时,边放牛边看书,煤油灯下“不怕蚊子咬”的读书故事,给国光学子留下深深烙印。青年时,先生学贯中西,懂得中、英、印多国语言,对国光学生起榜样示范作用。光前先生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了万千青年:读书是一种资本的储蓄,知识改变生活,学习改造命运。

今天,就读国光的98%以上的学生能跨入本科大学之门。2013届,国光大学本一上线率更是达到60%以上。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地处农村的国光中学能有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也许,正是传承光前先生的钉子精神,我们才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

学习光前精神,我们要学习先生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

先生创业眼光是从购买100多亩橡胶园开始的。这片胶园地处偏僻,时有老虎出没,对于购买胶园这件事,嘉庚先生并不支持。而光前先生以自己独到的远见作出判断,并借款8万元买下这片橡胶园。一年后,政府公路开通,老虎没了,胶园价格一路飘升。

这个故事让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先生制订的“公毅”校训的内涵。先生早年加入同盟会,天下为公,公以立世;刚毅果断,毅以处事。这些具有时代色彩的理念,正是先生人格的鲜明写照。也正是先生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坚毅品格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国光人。

从国光校门走出的校友,正因为受到光前精神的熏陶,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如李龙土、陈桂林校友登上科学顶峰,成为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刘再复校友成为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大师,还有80多位博士校友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

正是受到先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启迪,建校之初,学校提出“手脑并用,文理并重”的办学理念。70年来,学校始终以这一理念为指导,严格按照“学生为本,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去设计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今天,国光中学能连续12届获得“福建省文明学校”称号,跻身福建省首批12所“示范性高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试点学校”,正是得益于清晰的办学理念引领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的推动。

学习光前精神,我们要学习先生“诚信、俭朴、谦逊的美德”。

先生创办南益公司,确立并遵循“诚实、信用、严明、谨慎”的南益精神。先生不肯冒姓领用毛毡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叫诚信。教育学生“诚实做人”,从小不说谎话,不贪小便宜也成为国光育人的准则。先生在已是百万富翁时,仍坐无轨电车上下班;一生不吸烟,不喝酒,不做寿;1956年回国治病被检查出“营养不良”,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俭朴。他一生在教育、医疗、救灾等慈善事业里捐赠无数,却从不张扬,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谦逊。

今天,学习与实践光前精神已成为国光人的必修课。“光前精神”校本课程、“光前精神”研究会、敬老院当义工、值日班打扫校园卫生、捐书义卖等教育行为已经贯穿、融入国光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每年,高一新生入学,都要聆听“弘扬光前精神”专题报告,瞻仰“光前堂”、“光前故居”。

通过系统的“光前精神”学习实践,培养了国光人感恩母校、回报社会、关心他人、服务群体的精神品德。今天,“用光前精神立校,以公毅校训树人”已成为国光中学的最大办学特色。

学习光前精神,我们也要学习光前先生良好的家风传承。可以说,“光前精神”首先是在先生哲嗣李成义、李成智、李成伟昆仲身上得以延续的。1991年6月,先生长子李成义先生提出“希望国光中学建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一流学校”,在随后的二十多年里,新加坡“李氏基金”多次在国光投入巨资进行重建、改造和美化,使学校得以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办学条件,成为一所校园环境优美、教育教学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

2012年底,我受邀带队前往新加坡,向“李氏基金”汇报学校办学情况,得到李光前哲嗣李成智、李成伟先生的亲切接见。其间,李成智先生多次表达对学校发展的支持。他感慨地对我们说:“没有好老师,哪来好学校?”并决定进一步资助学校建设,随即拨付首期资金1250万港币用于新建校门、改造校路等校园美化工程,并建设一座游泳馆。同时,当年奖励学村全体教师每人一个月工资。

大地有界,感恩无边。在光前精神感召下,从巫庭光校友捐赠第一部校车,到戴明瑞、李克华校友捐建“校友楼”;从李仲树校友为老师定制校服,到刘再复校友在母校成立“图书室”;从香港校友会辑录出版“思源”、“涌泉”、“国光老照片”、“感恩组歌”,到组织建立的“芙蓉网”;直到国光校友“感恩基金会”成立,我们这些曾经受到光前精神洗礼国光校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校主、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恩。

母校感谢你们,全体海内外校友!你们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年龄大小,不论工作地域,不论事业成就如何,你们都为母校的名字增辉添彩,为国光这个品牌注入生机与活力。母校永远为你们感到骄傲与自豪!

我本人在国光工作30多年,经历过40、50、60、70四次纪念活动,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光的发展变化。国光中学地处农村乡镇,没有都市繁华的业余生活,但人人和谐相处,活泼健康;国光学生来自农村,没有都市学生的活泼,但却多了一分的朴实;国光老师长期居住在农村,没有诱人的待遇,却始终坚守在农村教书育人岗位。

作为国光中学一校之长,我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但我始终牢记光前堂厅檐上“永远向前”四个字。这四个字时刻号召我们向光前先生学习;也时刻告诫每一个国光人,要始终保持一种奋进状态。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我们要紧紧把握时代和社会的脉搏,向教育前沿进发。

抚今追昔,光荣与责任同在;继往开来,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有理由相信,有各级领导、海外侨亲的关怀,有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心,走过70载征程的国光中学定能进一步凝聚合力、奋发有为,将光前精神永远传承下去,去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最后,让我们向李光前先生表达最深切的景仰与缅怀之情!

让我们向李成义先生、李成智先生、李成伟先生,向新加坡李氏基金致敬!

向芙蓉基金会、李氏基金代表李成聪先生表达我最诚挚的感恩!

向全体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衷心感谢为国光教育付出汗水的前辈及教职工!衷心祝福国光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