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高怎么办? 七大方法教你辩证治疗

2018-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胆,也称黄疸, 指血液中的胆红素积聚,让皮肤和眼白呈黄色的症状.多因内伤饮食劳倦.疾病续发.脾胃虚弱或外感湿热疫毒而感染. 所以患了黄胆的人应积极内调身体外去湿热疫毒,下面就提供一些整理的一些医学资料,供给需要的人进行参考. 中医辨证治疗黄胆 中医认为黄疸的治疗应以清利湿热为主,热重者清热护阴,湿重者化湿护阳,祛邪扶正.可分为阳黄(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阴黄(起病缓慢,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急黄(病程短,最为凶险)辨证治疗. eof showBodyUI==="fu

黄胆,也称黄疸,

指血液中的胆红素积聚,让皮肤和眼白呈黄色的症状。多因内伤饮食劳倦、疾病续发、脾胃虚弱或外感湿热疫毒而感染。

所以患了黄胆的人应积极内调身体外去湿热疫毒,下面就提供一些整理的一些医学资料,供给需要的人进行参考。

中医辨证治疗黄胆

中医认为黄疸的治疗应以清利湿热为主,热重者清热护阴,湿重者化湿护阳,祛邪扶正。可分为阳黄(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阴黄(起病缓慢,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急黄(病程短,最为凶险)辨证治疗。

【阳黄】之湿热兼表(阳黄初起)

主要症状:黄疸初起,表邪未解,湿热内蕴,轻度目黄,小便黄,脘腹满闷,不思饮食,恶寒发热,头重身痛,倦怠乏力,苔微黄腻,脉浮弦或浮数等。

治疗方法:清热化湿 佐以解表

主要药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合甘露消毒丹

【阳黄】之热重于湿

主要症状: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腹部胀闷,恶心呕吐,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主要药方:茵陈蒿汤

常用药:茵陈蒿、栀子、大黄、黄柏、连翘、垂盆草、蒲公英、茯苓、滑石、车前草。

【阳黄】之湿重于热

主要症状:身目俱黄,黄色如桔,不及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濡数或濡缓。

治疗方法:除湿化浊运脾,泄热除黄

主要药方:茵陈四苓汤、茵陈五苓散 或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藿香、白蔻仁、陈皮、茵陈蒿、车前子、茯苓、薏苡仁、黄芩、连翘。

【阳黄】之胆腑郁热

主要症状: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苔黄舌红,脉弦滑数。(*本型除了黄疸,还有右胁的剧痛,治疗重点在利胆退黄,常常重用金钱草,保持大便的通畅尤为重要。

治疗方法:疏肝泄热化湿,利胆退黄。

主方:大柴胡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黄芩、半夏、大黄、枳实、郁金、佛手、茵陈、山栀、白芍、甘草。

【阴黄】之寒湿症

主要症状:身目俱黄,黄色晦暗,或如烟熏,脘腹痞胀,纳谷减少,大便不实,神疲畏寒,口淡不渴,舌淡苔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疗方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慎用寒凉药物)

主要药方:茵陈术附汤加减

常用药:茵陈、附子、白术、干姜、茯苓、泽泻、猪苓。

【阴黄】之脾虚证

主要症状:面目肌肤发黄,黄色较淡而无光泽,小便黄,肢软乏力,心悸气短,食欲不振,食少腹胀,纳呆便溏,舌淡苔薄,脉濡细等。(脾虚黄疸,多见于各型黄疸的后期,标志着整体功能的衰退,重在扶正,辅以祛邪。)

治疗方法:补养气血,健脾退黄

主要药方:小建中汤(若是偏气虚加黄芪、党参;偏血虚,加当归、地黄;阳虚而寒,桂枝改肉桂)

【急黄】之疫毒炽盛

主要症状: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其色如金,皮肤瘙痒,高热口渴,胁痛腹满,神昏谵语,烦躁抽搐,或见衄血、便血,或肌肤瘀斑,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滑或数。

治疗方法:清热解毒,凉血养阴

主要药方: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大黄退黄汤。

常用药:黄连、栀子、大黄、板蓝根、赤芍、生地、玄参、丹皮、茵陈、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