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写真:从这里走进中国 利玛窦在肇庆的故事
中新社肇庆六月三日电 题:利玛窦在肇庆的故事
中新社记者 黄耀辉
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正是从肇庆走进中国,开始长达二十七之久的中国生活。
一五八三年九月的一天,利玛窦和罗明坚从西江的下游乘船到肇庆,一上岸,就拜见知府王泮。
王泮破例允许利玛窦等人留在肇庆。使曾多次遭到拒绝入境的罗明坚和利玛窦松了一口气,在肇庆城南的天宁寺住了下来。
初到肇庆,利玛窦穿的是中国僧人的衣裳,后来他发现中国人对神灵并没有太多的敬意,佛教人士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的人,受到人们的尊敬。
从此,利玛窦脱掉了僧衣,改穿读书人的服装,读儒家经典文集,并开始向西方社会翻译介绍儒家的著作。
王泮对洋人有了好感,批地在西江边上让两个洋人盖房子,肇庆“仙花寺”成了中国内地修建的第一座天主教堂。
利玛窦用中国佛教使用的“寺”字,给自己的教堂起名,其中国化的名字,拉近与肇庆人的距离。
一个多月后,利玛窦绘制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采用经纬线标明的世界地图。该图以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中国的位置在地图的边上。
王泮收下了这张地图,但对于中国的位置感到不满意。于是,利玛窦在第二张世界地图上,采用本初子午线投影转移的方法,把中国的位置放到了地图的中央。
从此,地图也成了利玛窦留在中国居住的一大理由。之后,利玛窦在肇庆、韶关、南京、北京等地,又绘制了十余张中文世界地图。同时,利玛窦还在肇庆制造出了中国生产的第一台机械钟表。
万历皇帝喜爱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和机械钟表,下令把利玛窦的中文地图刻版印刷,把利玛窦进贡的自鸣钟,摆放到自己的居室里。
利玛窦从肇庆走进北京,开始与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合作,翻译介绍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几何原本》,书中使用的点、线、面、直角、锐角等数学名词,成了中国几何学的标准术语,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使用。
据载,一五五二年十月,利玛窦出生在意大利马塞拉塔市市长的家,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MatteoRicci,十六岁时,在神学院当学生。二十三岁,MatteoRicci被教会派往东方。当时中国正是明朝万历年间,朝廷严格禁止外国人出入国境。为了进入中国,他改了一个中国化的名字,叫利玛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