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最美动画 《养家之人》用神话穿透沉重黑暗
1905电影网专稿还记得16年的最美动画《海洋之歌》吗?
如今,那家小而美的爱尔兰动画工作室——卡通沙龙带着新作回归,就是上周末上映的《养家之人》。
影片早在17年就曾陆续在各大电影节亮相,烂番茄新鲜度达到95%,豆瓣评分8.3,提名奥斯卡最佳动画。
这已经是这家动画工作室的第三个奥斯卡提名。
从09年的《凯尔经的秘密》到14年的《海洋之歌》,再到如今的《养家之人》,卡通沙龙出品的三部长片弹无虚发,全部入围奥斯卡,动画圈里“神”一般的存在。
与前两部作品展现导演熟悉的爱尔兰文化不同,这一次的《养家之人》将视线聚焦在战乱频仍的阿富汗。
少见地将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斯比的现实题材小说改编成动画作品,还成功打动了安吉丽娜·朱莉出任监制,为影片站台。
故事中的女主角帕瓦娜一家生活在塔利班的严酷统治之下,女性没有任何社会地位。
女孩不能上学,不得独自外出,还要遮盖面容不能引起他人的注意。违规者动辄就会遭到毒打,牵连家人。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帕瓦娜残疾的父亲还无辜被抓入狱。只剩下妈妈、姐姐和未成年弟弟的家庭失去了生活来源。
为了维持生计,帕瓦娜剪短了长发,化妆成男孩代父赚钱并想尽办法救出父亲,让一家人团聚。
如同空气中挥散不去的尘埃一般,战乱、暴力和恐惧是影片永恒的背景色。在战火的轰炸,政府的强权和对女性的禁锢之下,“希望”两个字对于夹缝中生存的主人公们而言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但也正因如此,在压抑和绝望的荒漠中绽放出的人性才显得弥足珍贵。
无论是女主角帕瓦娜超越年龄的执着勇敢;塔利班士兵最后时刻的倒戈相救;还是思想传统的母亲在关键时刻的觉醒和反抗。都共同构成了影片的精神内核和最动人的华彩段落。
熟悉卡通沙龙风格的人会说,这是一部非常“不卡通沙龙”又非常“卡通沙龙”的作品。
从《凯尔经的秘密》到《海洋之歌》,神话传说一直是卡通沙龙的灵感源泉。
前者描绘爱尔兰国宝《凯尔经》的诞生,有浓重的宗教意味;后者则从爱尔兰神话和民谣出发,讲述了一个更有普世情怀的家庭故事。
这种超现实的神话题材也与工作室唯美精致的手绘画风相得益彰。
在《凯尔经的秘密》中,导演将凯尔经手抄本的装饰设计,水彩画的笔触,装饰性的构图甚至浮世绘元素巧妙结合,让人耳目一新。
《海洋之歌》则更加天马行空,每一帧画面都是动画师用线条和水墨交织成的海洋梦境。人物轮廓线条极度简约,背景色彩和装饰却又极度精致繁复。在简与繁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
这份与生俱来的爱尔兰特色美学是卡通沙龙能在好莱坞大厂垄断下的动画市场拥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
而在这部《养家之人》中,导演大胆地离开熟悉的爱尔兰文化,选择讲述一个更多元且残酷的现实故事。
在对影片现实部分的描绘中,动画师也巧妙地化繁为简,打造出了那片自古以来就与战乱共生的贫瘠土地独有的苍凉美感。
如父亲在开片的故事中所说:“我们的土地是兴都库什山脚的裂隙,被北部沙漠火热的眼睛所灼伤,靠着冰峰的黑色碎石土地,是怪兽的石化骨架。我们是东西方的通道,也是帝国交战的战场。”
所以,动画师们特意封存起调色盘,只用沙漠的土黄、砖瓦的棕灰和煤炭的黑烟构筑起萧索的现实世界。
只有落日的余晖、没有机会穿的红裙和翡翠一般的眼眸,成了为数不多穿透沉重黑暗的几缕亮色。
《养家之人》现实部分的写实风格也成为卡通沙龙在画风上的最大突破。
然而,在追求真实感的同时,导演同样不忘加入自己擅长的神话元素。
正如《海洋之歌》用凯尔特传说包裹亲情主题一样,《养家之人》也用少年苏莱曼勇斗象王的传说串联起了帕瓦娜的心路历程。
在这一部分中,卡通沙龙再次回到创作的舒适区。毫不吝惜色彩和想象力,将剪纸与手绘相结合,构筑出了一个充满中东风情的神话世界。
这段讲述责任与勇气的神话是女主角帕瓦娜对抗残酷世界的力量源泉,也是她自己构筑的远离现实的避难所。
在影片高潮,现实与神话世界交织在一起,帕瓦娜用哥哥苏莱曼的名字为神话男主角命名,也借由他喊出哥哥去世的真相:“有一天,我在路上捡起了一个玩具,它爆炸了,我什么都不记得了,因为那就是终结。”
这段动人肺腑的控诉打动了象王,也给了帕瓦娜反抗现实的勇气。
其实,成年观众都知道,现实远比动画残忍。
但导演偏偏选择用神话世界的绚烂美好为黑暗压抑的尘世镀上一层温情的光华,也为那些正在泥沼中挣扎的灵魂指明微光的方向。
用最美的画面勾勒最残酷的现实,再用神话带给人希望,也许这就是专属于动画的魅力和特权。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女主角帕瓦娜的纯粹和执着与她背后卡通沙龙的主创团队有不少相似之处。
这一独立工作室由三名动画专业的同窗好友共同创立,在3D动画盛行的当下,坚持用逐帧手绘的模式打造仅属于自己的独特美学风格。
也许在奥斯卡最佳动画的竞争中,这股来自爱尔兰的小岛清流总显得势单力薄,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已经是一种胜利,让对好莱坞动画审美疲劳的我们看到另一种可能,一种不随技术变迁褪色的纯粹的美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