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作品 张承志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蕴

2017-1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承志说自己是"都市的牧人"."无马的骑手"."公开的教徒"."自由的作家".又说自己是"大陆之子"."北方之子"."草原义子"和"回民长子".张承志就是以这样的多重身份进行文学创作的.难怪在欣赏着张承志作品的美妙风景时,我们由衷的感叹他传达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审美意象世界:广袤的内蒙草原.神秘的新疆大漠和严酷的黄土高原.他的小说审美意象就是构建在他

张承志说自己是“都市的牧人”、“无马的骑手”、“公开的教徒”、“自由的作家”。又说自己是“大陆之子”、“北方之子”、“草原义子”和“回民长子”。张承志就是以这样的多重身份进行文学创作的。难怪在欣赏着张承志作品的美妙风景时,我们由衷的感叹他传达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审美意象世界:广袤的内蒙草原、神秘的新疆大漠和严酷的黄土高原。

他的小说审美意象就是构建在他为之无比自豪的“三块沃土”———内蒙草原、新疆大漠和陕北黄土高原之上。

他认为这“三块沃土”是他灵魂情思和精神追求的所在,也是这“三块沃土”孕育了他小说意象的独特审美品格。从这“三块沃土”出发,张承志描绘了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或群体形象,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学主体性意象群:即个体主体性意象群、群体主体性意象群和文明主体性意象群。

我们通过对张承志文学作品“三大区域性”意象群和“三大主体性”意象群的解读,从历史的纵向坐标图上清晰的看到,张承志在其作品的超验审美意境里为我们勾勒出了他精神流浪的轨迹:青涩的知青作家从《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开始表达他深深的“恋母”情结。

但很快,经过《北方的河》的洗礼,张承志转向了对精神的“父”的膜拜。然而,不安于对单一的“文化寻根”的张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