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的思想 浅析潘光旦性学思想的中庸性
摘要:潘光旦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他提出的重要概念“位育”便体现着这一思想,中庸思想同时也是潘光旦性学思想的特点。他鼓励在中国普及性教育,但对性教育的先驱者张竞生颇多指责;他反对“社会不应该干预私人生活”;受弗洛伊德思想的影响而对“性变态”具有很强的标识意识;反对“试婚”,主张早婚,甚至反对一夫一妻制;……
在那个时代,潘光旦对性文明的推进起到一定进步作用,但在今天看来,他的性学思想有值得商榷之处。这是历史的局限与个人的局限。
关键词:性学、中庸、潘光旦、位育
潘光旦(1899-1967)为著名的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和教育学家,毕生从事优生学、家庭制度、人才学、心理学、民族等的教学与研究,其著译约600万言。其中,多处涉及到性问题,在当时的学界甚为显眼。
通观潘光旦著述中的性学阐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一方面,在他所处的时代,潘光旦无疑为性社会学与性人类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他同样也未能摆脱历史的局限与个人的局限。在霭理士《性的教育》一书的代译序中,潘光旦写道,“任何一本讨论问题的书总有它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1](P69)显然,以这话来评价他自己的著述,也是适宜的。
本文拟专事从潘光旦总的思想倾向上,分析其著述中表现出来的性学思想。
一,“位育说”与中庸的性学思想
一位学者的性学观点,往往与其学术上的整体风格相一致,是其个人学术理念的有机组成。潘光旦的学生、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评价道:“新人文思想的关键的词就是‘位育’两字。位育是潘老师全部思想的核心。” [2](P2)
潘光旦自己则这样解释他提出的“位育说”:“社会的位育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位,即是秩序,秩序的根据是社会分子间相当的‘同’;一方面是育,即是进步,进步的根据是社会分子间适当的‘异’。‘同’而过当,社会生活便日趋保守,甚至于腐朽以死;‘异’而逾量,社会生活的重心不定,甚至消失,演成一种无政府的状态,二者都是不相宜的。
为社会秩序计,‘同’非不可欲,然而不宜‘尚’,中国史实早已昭示于我们了。为社会进步计,‘异’当然可欲,然窃以为也不宜‘尚’,尚则也不免有流弊。”
“生物,尤其是进入文化的人类,尤其是今日适当中西新旧之冲的中国青年,往往有不能安其位不能遂其生的,这种现象以前叫做‘顺应失当’,如今我们叫做‘位育失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