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秋院士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 何学秋

2017-05-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研究方向一 安全科学理论与技术,矿山安全工程社会兼职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刊物编委;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委员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个人概况1982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煤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并获得我国第一个"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博士学位.何学秋教授主要从事煤矿安全和

研究方向一 安全科学理论与技术,矿山安全工程

社会兼职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中国矿业大学学报》刊物编委;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委员会瓦斯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个人概况

1982年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煤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并获得我国第一个"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博士学位。

何学秋教授主要从事煤矿安全和安全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九五"、"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炭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科研项目,在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方面做出了较重要贡献。在理论方面,首次提出了煤和瓦斯突出机理的"流变假说"和"安全科学的统一理论--安全流变-突变论"。

在技术方面,首次研制了开发非接触电磁辐射法预测含气煤岩灾害动力现象的技术和装备;首次证明了外加电磁场强化煤层瓦斯流动的新途径;提出了用测试分析瓦斯(煤尘)爆炸瞬态中间产物来研究阻隔、惰化爆炸的新途径。

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6项;出版了《含瓦斯煤岩破坏电磁动力学》、《含瓦斯煤岩流变动力学》和《安全工程学》等6部专著,发表论文13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2篇,被EI收录65篇,被ISTP收录31篇。研究成果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年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1年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江苏省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国家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何学秋教授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安全生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计划基金,2000年入选国家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曾赴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波兰、俄罗斯、瑞士、意大利、日本等国合作研究或参加学术会议。此外,何学秋教授还获得"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骨干教师"、"全国普通高校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煤炭部青年科技奖"、"煤炭部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江苏省首届青年科学家提名奖"、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煤炭部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等奖励和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