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有副作用吗? 论针灸对人体的影响
针灸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针灸对内分泌系统机能有一定的调整作用。针刺足三里可使血液中的氢化皮质素、17—羟类固醇显著增加,组织胺含量亦趋上升,同时尿中17—酮类固醇和17—羟类固醇的储量亦相应增高。在动物失血性休克实验中,针刺素髎、灸百会,可使动物的嗜碱性白细胞锐减2/3以上,并使血液稀释,组织对氧利用率增加。这些现象与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有关。给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的动物进行弱电针双侧肾俞穴,发现肾上腺重量及血浆皮质激素含量均显著升高。针刺动物足三里穴,肾上腺髓质内的肾上腺素细胞及去甲肾上腺素细胞显著增多,胞体增大,胞浆反应加深。针刺可使动物耐糖曲线,原水平高的下降,原水平低的升高,表明针刺对迷走神经—胰岛素具备双向调整作用。针刺既能够抑制亢进的甲状腺机能,又能提高低下的甲状腺机能。针刺对性腺和垂体后叶的流激素分泌也呈双向调节作用。针刺对血液中的乳酸、丙酮酸、柠檬酸、组织胺、转氨酶及胆碱酯酶等均有调整作用。内分泌系统受神经或神经—体液的控制,针刺是通过神经或神经—体液对内分泌腺的活动进行调节的。
针刺对胆汁排泄功能的调整作用
针刺对胆汁排泄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因不同穴位而不同。针刺上肢穴位可使胆汁流量明显增多,针刺下肢穴及背部穴位却使胆汁流量明显减少,甚至完全停止。针刺正常人或胆道系统疾病患者的胆经穴位都能增加胆囊的运动的排空能力,而针刺非胆经穴位或非穴位则影响不显著,而且泻法比补法引起胆囊收缩的作用更明显。针刺在影响胆囊舒缩功能的同时,必然对总胆管、奥狄括约肌发生一系列的作用。人及动物实验证明,针刺一定穴位可以调节胆总管运动和胆道奥狄括约肌的紧张度。总之,针刺对胆汁排泄以及胆囊、胆道、奥狄括约肌活动均有良好双向调节作用。 针灸对泌尿系统的影响 针灸对肾脏的泌尿和膀胱的贮尿、排尿功能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正常人水负荷后,针刺肾俞或京门穴,可抑制肾脏的泌尿功能。而肾炎病人针刺肾俞穴时,则可使肾脏的泌尿功能明显提高。针刺对泌尿系统功能的影响与病人所处的不同病理状态有关。采用相同穴位与手法,心性浮肿患者尿量增多,尿比重下降;而尿崩症患者则出现尿量减少,尿比重升高。针刺可使紧张的膀胱张力降低,又可使松弛的膀胱张力增高。针刺对膀胱压的影响呈双向性质或以增加压力为主。针刺对肾脏泌尿功能的影响既可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又可通过抗利尿素的分泌,影响肾小管重吸收过程。而针刺对膀胱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调整膀胱的紧张度,故又用于尿闭和遗尿的治疗。
针灸对肾脏泌尿功能的调整作用
针灸对肾脏泌尿功能有一定的双相调理作用。针刺照海、阴谷等穴,可使正常人水负荷后的肾脏泌尿功能均有增强,以照海作用明显;针刺肾俞、京门等穴,则均能抑制利尿反应,以肾俞作用最为显著。动物实验表明,针灸对肾脏泌尿功能也有双向调整作用。针刺双侧肾俞使慢性肾炎患者肾泌尿功能好转,酚红排泄增多,尿中红、白细胞明显减少,临床症状改善。针刺的这种效应与机体所处的功能状态,饮水量的多少以及取穴有关。封闭动物的肾俞穴,可使针刺抗利尿作用消失。说明针灸对肾泌尿功能的作用途径中有神经反射成分。而针刺所引起的抗利尿素的分泌增加,说明针灸作用途径中还有体液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