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贵式大棚 李生贵和“生贵式大棚”

2017-09-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山西省长子县丹珠镇大李村的李生贵今年50多岁,是个有胆识.肯钻研的人.早在改革开放前,他就在自留地里悄悄地进行着农业科研试验.1979年,他第一个承包了村里5亩林业空地开始种菜,第一次引进了全村从没种过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1980年,他承包村里200亩地试种上海茄门青椒.北京西瓜等品种又获得成功.在此后3年时间里,李生贵翻书籍.查资料.访专家,逐渐摸索出了青椒在当地的生长规律,在他的精心管护下,200亩青椒总产达到110万公斤,亩产达5000多公斤.逐渐富裕起来的他并没有停留在小打小闹.小富即

山西省长子县丹珠镇大李村的李生贵今年50多岁,是个有胆识、肯钻研的人。早在改革开放前,他就在自留地里悄悄地进行着农业科研试验。1979年,他第一个承包了村里5亩林业空地开始种菜,第一次引进了全村从没种过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

1980年,他承包村里200亩地试种上海茄门青椒、北京西瓜等品种又获得成功。在此后3年时间里,李生贵翻书籍、查资料、访专家,逐渐摸索出了青椒在当地的生长规律,在他的精心管护下,200亩青椒总产达到110万公斤,亩产达5000多公斤。

逐渐富裕起来的他并没有停留在小打小闹、小富即安上,为了形成规模生产,免费办起了培训班。

在他的带动下,青椒种植在大李村发展到280户,家家种青椒,全村1360亩地,青椒就占1100亩,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在这样的辐射作用下,青椒产业迅速发展,长子县所在的长治市青椒种植面积达到20多万亩,总产量达12亿公斤,产品远销全国20省市120多个大中城市,成为闻名全国的“青椒之乡”。

李生贵最初是在大田里种青椒,自从了解到大棚种植上市早、病虫害少的好处以后,他就开始钻研大棚的制作。

经过多方学习、考察,借鉴外地的经验,他发明了第一代常规竹木结构大棚。这种棚平均每亩造价低于2000元,所以很受乡亲们的欢迎,但是,这种棚很快暴露出了不便于操作和抗风雪能力低、难以形成种植规模的缺点,他研制推出了第二代全钢管结构大棚。

这种棚依靠钢管的内撑外压作用,解决了抗风雪不强的问题,但因全钢管结构,每亩棚造价达到了7000多元,成本高的劣势使第二代大棚陷入了难以推广的境地。

      在领导的鼓励和乡亲们的期盼下,李生贵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推出了第三代大棚———钢丝管结构大棚,也就是现在的“生贵式大棚”。

这种棚充分吸收了前两代大棚的优点,变竹木、钢管结构为钢丝管结构,用钢丝内撑外压的方法固定棚膜,不仅保留了原有大棚的优点,还大大降低了造棚成本。李生贵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以一亩地计算,首季成本投入包括钢架、钢丝在内不到2000元,比传统日光大棚少投入5000多元;在收入上,每亩可以达到1万元左右,而钢管如果管理得好,可以使用10~15年,成本逐年递减,收入却逐年增加。

这种大棚依靠钢丝和活动钢管的内撑外压,使棚面形成波浪形,不仅使雨水排放顺畅,而且削弱了大风冲击的受力面。

乡亲们评价说,这个棚“抗风抗霜又抗雹,罕见大雪压不倒”。“生贵式大棚”安装容易、拆卸方便的优势也很好地解决了种植前翻地的问题。

“土专家”的发明也得到了“洋教授”的充分肯定,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称“生贵大棚”是目前国内“设计最合理、结构最先进”的简易大棚。日前“生贵式大棚”已批准申请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