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墨谈《倾城时光》:偶像气质和商业职场不冲突
赵丽颖
金瀚
商战情感剧《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以下简称《倾城》)正在浙江、东方卫视播出。新京报独家专访《倾城》原作者丁墨。谈及改编,丁墨认为剧版虽然改编和填充量很大,但主线、人设仍与原著契合,改编也符合戏剧要求,“小说有很多心理、感受描写,电视剧没办法很细致展现,所以改编是肯定要的。”
《倾城》是丁墨创作于2014年初的作品,也是擅长甜宠悬疑题材的她第一次尝试商战类型。这部作品的创意源自丁墨北大毕业后,在投资公司工作的经历,以及看的商战案例、资料。当时投资经理曾和她说,一些转业来做投资经理的军人,如果本身专业知识也过硬,这种人才在投资领域特别难得,因为他的意志会非常坚定。“当时我也读《孙子兵法》这类书,就想如果把《孙子兵法》运用到商战里会怎么样。于是有了男主角的设定以及这个故事。”
不同于以往的商战作品,《倾城》中男主角厉致诚不仅将兵法中“三十六计”用于商战,且男女主角并肩创业的感情也延续了丁墨的甜宠路线,没有太多的波折,更多是在并肩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地互相理解。在丁墨看来,这样的感情线是甜美的,而且能够更好地升华事业线,“这本书最后的高潮和落脚点就在于,男女主角一起振兴民族企业,获得商场上的成功,我觉得这可以给读者带来正能量。”
单纯的商战剧大多无趣且繁琐,而原著中厉致诚和林浅在明争暗斗中相互理解、扶持的感情线,无疑为这部作品增添了一抹亮色。
但不少书粉却质疑,影视化剧情对原小说进行了较大的改编。例如书中林浅与厉致诚是在火车上相识,但电视剧一开篇却改为异国相识,并安排了大量的枪战和“英雄救美”戏份。丁墨认为原汁原味,并不等于照搬原著,而是片方和编剧能够尊重小说想要传达的内容。剧版《倾城》虽然内容改动和填充量非常大,但主线和人设与原著依旧契合。
新京报:比起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商战小说似乎更难写。如何做到贴近现实?
丁墨:首先我的小说肯定还是女性向,会有相当的篇幅写感情线。在写的过程中,我也不追求要写一个很高深、很智谋性的小说,我更多是想写一个基于自己真实阅历,能贴近现实的接地气的作品。《倾城》里我写的很多情节就是自己在工作中看到的、经历的一些案例和人物,加上一些艺术改编的思考。比如说男主是作为民营企业的二代来重新振兴企业,包括行业之间互相策划的商战、民营企业面临的外资收购的局面等,都是现实里真实存在的。所以如果确实在职场上工作过,经历过企业生活的,看到《倾城》这本书并不会觉得突兀。
新京报:行业剧往往拍得偶像气质过重,容易遭到观众吐槽,你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丁墨:我觉得有职场和行业背景的剧,它又有偶像气质,作为观众和原著者其实我并不排斥。因为有偶像剧的都市现代气质,有人物的爱情,这也是反映现实的,年轻人也爱看。到了感情线的部分,就开开心心地去谈情说爱。但商业、职场的部分,还是要严肃认真地去拍,去写,更贴近现实一点,这两点是不冲突的。如果商业的部分没有做好,只剩下谈情说爱了,那可能观众就不接受了。
新京报:这阵子荧屏上创业题材比较多,你认为创业题材应该抓住哪几点才算合格?
丁墨:我只能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因为我并没有创过业,但我身边有几个朋友都在创业。我觉得创业题材首先要真实。比如主角创业,没多久就遇到亲戚,或者别人给一笔投资就开始实现梦想了,这种我们叫“开金手指”,不太现实,反正我自己不爱看。其次描写主角创业,应该对他所处的市场环境,他的创业公司在行业里的位置,应该有所了解和设计。第三点,现实里很多人创业都是一个很累、甚至很枯燥的过程,影视剧可能需要做一些更加戏剧化的设定和改变,但创作时还是要抓住几个关键的变化,比如他是怎么一步步提升的,遇到过什么困难,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克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