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捐款时为何想到耶鲁而不是人大?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北京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办人张磊承诺向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赠8888888美元,是至今该学院毕业生捐赠的最大一笔个人款项。消息一曝光,马上引发中国网民热议。
一些网民把此善举提升至“爱国角度”,认为张磊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该向耶鲁捐款,并指他此举是“试图挤入美国上流社会的献媚行为”,甚至还骂他“数典忘祖”、“与汉奸无异”等。部分中国人过于激进的爱国情绪再次体现。
对张磊而言,“耶鲁管理学院改变了我的一生……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金融或企业家精神……我曾经在耶鲁投资办公室和华盛顿新兴市场管理机构工作过,这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无价之宝”。此外,耶鲁校友会杂志的博客透露,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曾获得耶鲁捐赠基金提供起步资金。既然在耶鲁的日子对他的人生有这么大的影响,耶鲁捐赠基金对其所办公司又有“恩”,张磊之举应被视为饮水思源。
也有网民指,张磊到耶鲁之前,毕业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系,为何捐赠巨款时只想到耶鲁,而不是人大?我认为,既然是张磊赚的钱,决定其去向是他的基本权利。反过来说,人民大学也应该思考,为什么争取不到像张磊这样的校友“认同”?张磊在人大的时间或许较久,但一个人对一个学校的感情并不必然与在这个学校受教育的时间成正比,而与他在这个学校学习上的收获以及个人生活上的愉悦程度有关。
另一方面,耶鲁是家私立大学,一直以来都靠社会和校友的捐款生存,在有效运用捐款方面,它非常专业,且账目清晰透明,因此这么多年来,社会和校友都愿意继续捐款,耶鲁也得以继续培育出社会的栋梁。相反,中国一些大学近年来爆出过好几起大学领导涉嫌贪污受贿的丑闻,因此,学校要收到捐款,本身既需要魅力,也需要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