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霍金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从霍金那仍在渐渐被冻住的孱弱躯体中,我们能感受到科学魅力的无尽焕发,感悟到思想的力量仍是这个世界上最被尊重的力量。我相信,在今后相当久远的时间的历史中,霍金定将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成为引领科学家不竭努力的一面旗帜。
6月19日,《时间简史》的作者、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在中科院主办的2006超弦国际会议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接受答询。这位传奇人物的到来,或许是这个夏天能和世界杯一争风头高下的不多的盛事之一。
犹记2002年霍金来华引发的热潮当时,他的中国行引来无数媒体追踪;他讲座的免费入场券被炒至千元一张;许多人在寻找他的书;无数人在讨论时间是什么;他的风头盖过了同期活动的大大小小的娱乐明星霍金,只有霍金的到来,让人们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感悟到一缕理性之风的吹拂。
这位恰好诞生于伽利略三百周年忌日的天才,的确要算是科学界的不二传奇:这位肢体不能行动且已失声的极度孱弱的病人,却在病后仍然取得卓越成就,被誉为爱因斯坦以来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他的著作《时间简史》,虽称读懂便足为物理学博士,却已在全球卖出了2500万本。围绕霍金,一切都是那么地不可思议;一切却又是那么地合情合理。重温霍金的故事,可得到丰富启迪,领悟到科学的诸般真谛。
霍金的故事告诉人们,是否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或许是影响科研成就的最大因素。即使被关在果壳之中,我仍是无限空间之王。霍金名著《果壳中的宇宙》书名,来自《哈姆雷特》的这句著名台词。在笔者看来,这一书名既是霍金对宇宙的形容,更是其对自身境况的描摹以霍金的健康状况而言,他似乎比被关在果壳之中更惨。
1970年,他便开始被禁锢在了轮椅上;1985年,他便因气管手术而失去语言能力;多年来霍金只能用三个指头和外界交流而据悉到目前更是只剩下眼皮了。在如此条件下,霍金依然不泯其科学斗志,并能取得非凡成果。因此,相对于他的天体物理研究成果,霍金的精神更是一种未可他获的财富,所有的科学家,都应该从中体会科学精神的这一最重要的真谛。
霍金的故事告诉人们,从事科学者要真正尊重科学,不要害怕自我否定。霍金有一件趣事:2004年,他输掉了一套棒球百科全书。起因是针对有关黑洞的一个问题,他和美国物理学家普莱斯基尔在1997年时打了一个赌。7年后,霍金根据自己的研究,豁达地承认自己输了,并立即愉快地兑现了赌注。这样的大度,体现出霍金对科学的真正执著,也告诉人们科学的另一真谛,就是必须从善如流,不抱门户之见。
霍金的故事还告诉我们,要使国家科学昌明,一定要培养全社会真正尊重人才的精神。霍金是在上学期间就被确定患有重症的,他罹患的俗称渐冻症的卢伽雷病是世界五大绝症之一,随着疾病进程身体会如同被逐渐冻住一样。
但如此严重的疾病并未影响其完成学业、获得学位和研究机会如果霍金生在别处、就读的是别处的大学,他还会有这么幸运吗?还会取得如此成就吗?至少笔者想不出乐观的答案。因此,霍金的故事表明,打破一切束缚,培育全社会尊重人才的土壤,是科学昌明的重要条件。
霍金的故事还告诉人们,一个社会是否能够形成崇尚科学的气氛,或许也要依赖于科学家自身的努力。据悉,霍金写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等著作,在美国获得了如此评价:霍金关于物理的著作比麦当娜关于性的书更畅销。
这表明了这样的道理:人们并非不喜欢科学,只是科学未被恰当地介绍;科学研究虽或未免高深,但却并非与常人无缘。笔者认为,霍金能将高深的理论著作写至如此程度正所谓懂不懂都有收获,此点最应为国内科学家之镜鉴。
霍金的故事还告诉人们,科学研究是否有价值、是否被承认,许多时候并不取决于所获奖项的高低。由于理论一时难以得到实证,霍金至今未能获得诺贝尔奖,并且大概注定要与诺奖无缘。但与诺奖无缘,却无损于其在科学界的赫赫威名。这样的故事证明了科学的另一真谛:就是研究一定要真材实料,真功实做,而不可仰赖于虚名。霍金的故事还告诉人们,作为科学家,著作未必等身,但一定要有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