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祖昌的妻子 崇高而又平凡的传承 ——记甘祖昌将军夫人龚全珍
前不久,赴我市调研的省委书记强卫,冒着蒙蒙细雨驱车近80公里来到莲花县,专程走访看望龚全珍老人。他对老人说:“甘祖昌将军的事迹和精神深深地感染和教育了我们,我们要把甘将军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龚全珍,这个闪亮的名字又一次跃入我们的眼帘。 然而,在莲花县琴亭镇一座普通的民居里,当我们坐在这位91岁的老人面前,却感受不到将军夫人的耀眼光环,发白如雪,精神矍铄,话语清晰,脸上始终挂着平和微笑的龚全珍说:“我其实就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
” “我的职业是教师,可我一直把自己当作一名学生” 2002年6月的一天,下午放学的铃声响了,莲花县琴亭小学操场树阴下,孩子们围坐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身旁,眼神中透着专注,听她娓娓动人地讲述:“那时候,红军翻越雪山,连野菜都找不到,甘祖昌每天只能靠八粒蚕豆充饥。
但是凭着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他们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龚全珍退休生活里常见的片段,她说这辈子最乐意的工作就是当老师。
1957年,随甘祖昌回莲花后一个星期,龚全珍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像甘将军那样肩扛锄头下冬水田,“在新疆我是老师,到了莲花我还可以去教书。
”她步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从将军到农民我做不到,但甘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淡泊名利的精神我可以学。”起初龚全珍对甘祖昌从将军到农民还有点不理解,但真切地感受到甘将军对家乡这块红色土地深深的眷恋之后,她也把全部的爱投入到了这里。
九都中学条件极差,只有3位老师,龚全珍一点都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上班了,周末才回家料理家务。
1961年,县文教局想调她到南陂小学去当校长,但又怕她不愿意去小学,一征求意见,龚全珍哈哈大笑:“只要有书教,能和孩子们在一起,中学小学都一样,再苦再累我都乐意。
”在南陂小学,她吃住在学校,星期六才回趟家,一待就是13年。后来,调到离家更近的甘家小学当校长,她还是老作风,全身心扑在工作上。 离休后,她仍然关心着下一代的成长,走进学校、机关、部队、工厂,义务对青少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30年间,没有人记得她去了多少学校,讲过多少课,但都记得,她从不要一分钱报酬,还经常自带馒头,就着白开水作午餐。2004年国庆节前夕,80多岁的龚全珍为学生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她请老同学老朋友帮忙,发动全家老少动手,搜集到了近百幅漫画作品,编制成九大板块,把漫画展办到全县的中小学,每到一所学校,她都要亲自给孩子们讲解。
龚全珍是一位好老师,她兢兢业业地履行好了教书育人的职责,并把这当成对甘祖昌精神最好的学习与实践。 “为党工作是本分,我要把甘老建设美好家乡的梦想延续下去” 从14岁离开老家山东走上进步之路,到1949年入党,1957年随甘祖昌离开都市回莲花贫困山区,最终成为扎根革命老区的江西老表,龚全珍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但她总认为自己是一名普通的老党员,为党工作是本分,离休不等于离岗,自己做的事情哪怕再小,都是在延续甘祖昌建设美好家乡的梦想。
2003年,她加入了县镇两级的老干部宣讲团,应邀到凫村中学作爱国主义传统教育讲座。
讲完后,她转到了学校的图书室,看着空荡荡的书架,她有了新想法。回到县城后,她拿出平时省吃俭用积攒起来的生活费,到县新华书店购买了1000多册书籍,送到了凫村中学。
不久后的一天,龚全珍在县关工委看报,无意中听到工作人员说起县关工委打算购买《激励永远》教育光盘捐赠给学校,但还有部分资金缺口的事,她又毫不犹豫地捐出了2400元。
2004年,在一次下乡宣讲时,龚全珍偶然得知了下坊乡湾溪小学三年级学生郭艳兰因家庭生活非常困难随时可能辍学,马上决定负责其所有学习费用和部分生活费用。
小艳兰顺利完成了小学学业,升入了初中,龚全珍又购买了复读机和磁带,送到小艳兰手里,鼓励她继续努力,好好学习。 2005年,龚全珍作为离退休党员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
琴亭镇离退休党支部有几位年老体衰的老党员,平时学习很不方便,她自告奋勇做起了辅导。支部党员刘青松,体弱多病,家境贫困,龚全珍主动向支部要求与其结对帮扶,多次上门看望,捐款捐物,让老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
这些年来,龚全珍与不少贫困学生结成了“1 1”帮扶对子,生活并不富裕的她捐款10余万元,资助学生达百人之多。
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她在女儿的搀扶下,分别将2600元和1000元特殊党费亲手交到县委组织部。 对这一切,龚全珍的话却很朴素:“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属于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更要珍惜宝贵的时间,多做对社会有益的事。
” “我从不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但认定自己有一份特殊的责任” 在莲花,不管是街坊邻居,还是各级干部,都习惯叫龚全珍为“龚老师”,龚全珍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从不认为自己身份特殊,但我有一份特殊的责任,就是要把甘老的精神传承下去。
” 甘将军因病离世后,不愿给子女添麻烦的龚全珍住进了幸福院。在幸福院的5年中,她把自己当作是院里的工作人员,组织老人们开展政治学习,擦地板,补衣服,还拿出生活费为老人们买营养品。
看到院里孩子多,她办起了幸福学习小组,自己掏钱买来课本、文具,辅导孩子们学习,一直坚持到1997年搬离幸福院。幸福院旁住着残疾人尹韵娇一家子,龚全珍待他们如亲人,资助孩子读书,想办法帮助家庭创收。
2005年,尹韵娇患了白血病,她又不顾年迈,倡议和带动社会各界捐款,帮助尹韵娇战胜了病魔,对尹韵娇一家的关心和帮助,龚全珍一直坚持了15年。
为了这份特殊的责任,2011年11月,已90高龄的龚全珍,在琴亭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和金城社区居委会的同志一道办起了龚全珍工作室。她每周都会来到工作室,与群众沟通交流,帮助群众解决思想和生活上的问题。
工作室还不定期开展活动,对党员群众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家住御景湾社区的党员贺丙才办厂经商遇到了困难,一度想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工作室,听了龚全珍的耐心辅导后,坚定了克服困难的信心,企业经营也渐有起色。
短短一年多时间,龚全珍工作室共开展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32场,接受居民思想辅导20余次,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和群众320余人次,成为莲花县教育党员、服务群众的一张“名片”。
甘祖昌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将军走后,龚全珍单独执起教鞭。在她的教育和影响下,女儿甘公荣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这两年经常被邀请到井冈山干部学院讲课,为领导干部讲述父母的故事,甘祖昌精神的传承有了接班人。
曾经有人问龚全珍,这么大年纪了,为何不在家安度晚年,整天忙这忙那?龚全珍回答:“我一直记得甘老临走时说的那句话,‘领了工资,先交党费,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买农药化肥支援农业’。
人生的最后一刻,他心里想的仍然是建设家乡。甘老走了,但他的崇高精神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只要还能动,还能讲,就算是做最平凡的事情,我也要让他的精神传承下去。
” 是啊,龚全珍数十年来坚守和传承的这份崇高和平凡,就是甘祖昌精神的核心所在。
采访结束,91岁的龚全珍坚持要送我们,从三楼的家里送到楼下,从楼下送到巷口,直到挥手目送我们的车离开。和煦的春光里,老人挥手相送的身影渐渐模糊,可在我们的心中,发白如雪,脸上始终挂着平和微笑的龚全珍,依然那样亲切动人。
(《萍乡日报》首席记者 雷 剑 记者 刘 婧) 接力将军梦 传递正能量 ·萍乡日报报评论员· 龚全珍,作为甘祖昌将军夫人,却甘于在普通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她是将军夫人,但从来没有躺在将军的功劳簿上坐享其成,几十年如一日在普通岗位上像普通人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几十年如一日不折不扣地践行着将军不求名利、矢志为民造福的精神。
她以自己的努力接力将军梦,传递正能量,服务社会服务群众。 甘祖昌从农民到将军、从将军到农民的事迹和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是我们民族精神宝库中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
我们要继承好、发扬好这一精神,为我们的中国梦注入精神力量。龚全珍以自己的努力默默接力着将军的梦想,她的精神和将军一样的崇高,她的力量和将军一样的强大,她的行为和将军一样的高尚,她是我们学习和崇敬的楷模。
我们学习她,就是学习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和爱的精神。龚全珍不论是在和将军一起生活的日子里,还是在将军走后的日子里,始终以将军为榜样,活跃在老百姓中间,和群众打成一片,心系国家发展和群众忧难,帮扶身边的困难群众,关心下一代的教育成长。
她不仅自己这样做,还告诫儿女带动他人为老百姓做好事。她爱将军,同样爱国家爱人民,正是基于这种爱,她几十年如一日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心底无私乐于奉献,谱写了属于普通人的不朽的奉献乐章。
奉献和爱的精神正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不竭动力,中国梦有了奉献和爱才能持续发展,才能更加精彩。 我们学习她,就是要学习她艰苦奋斗、不懈进取的精神。
她乐于助人,甘于奉献,艰苦奋斗,不懈进取,虽90多岁高龄却丝毫没有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步伐,把将军精神在新的时代做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
她帮扶群众创业致富丝毫不落后;她服务社会管理,成立“龚全珍工作室”,帮助社区建立了社会管理新模式;她身为耄耋老者,仍在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群众,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着力量。
龚全珍的精神正是将军精神在新的时代的弘扬和延续。我们要继承好弘扬好发展好,只有艰苦奋斗、不懈进取,我们才能发展得更快生活得更好;只有艰苦奋斗、不懈进取,中国梦才能早日圆满实现永不落空。 有梦有向往,有爱有力量。
让我们以龚老为榜样,深入学习继承发扬甘祖昌将军和龚老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萍乡、推动科学发展贡献自己的能量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