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夫人蒋英比赵雅芝还漂亮
蒋英是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
在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很多人看到蒋英年轻时的照片,觉得跟影视明星赵雅芝很像,甚至比赵雅芝还漂亮。
走进这个家,满眼都是藏书,在屋中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架德国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琴记录了这对夫妻挚真的情感……
蒋英过继给钱家
蒋英是中国现代著名军事战略家、军事教育家蒋百里的三女儿,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两人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蒋百里与夫人左梅生下5个女儿,钱均夫与妻子章兰娟生下独子钱学森。钱均夫夫妇希望有个女儿,见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长得漂亮,天真活泼,便恳求蒋百里夫妇将此女过继给他们。得到应允,钱家办了几桌酒席,奶妈和蒋英住进了钱家,蒋英改名“钱学英”。
从此,钱学森和蒋英以兄妹相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当着父母唱起了《燕双飞》,唱得自然、和谐,悦耳动听,4个大人都笑了。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钱学森和蒋英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
过了一段时间,蒋百里夫妇思念三女儿蒋英,提出带她回家,钱家应允。钱均夫直言:“你们这个老三,聪敏伶俐,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蒋百里夫妇满口答应:“好啊,门当户对,我们赞成。”
1935年,蒋英随父亲到欧洲考察。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从此开始了她在欧洲学习音乐的漫长旅程。而钱学森,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书法、绘画、写作、小品尽显才艺。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相别12年后牵手
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10多个年头,钱学森与蒋英彼此没有来往。然而,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微澜。
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她已是一位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在兰心大剧院开了首场独唱音乐会。
1947年,钱学森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同年暑期,他第一次回到阔别12年之久的上海,农历七月初七,钱学森刻意选择的良辰吉日。他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
随后,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良缘。这一年,钱学森36岁,蒋英27岁。
这年9月26日,钱学森与蒋英赴美国波士顿。他们先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座旧楼房。在新家的起居室里摆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蒋英一时英语还未过关,钱学森就抽空教她,还不时用英语说一些俏皮话,逗得蒋英咯咯地笑。
谁都不会想到,大科学家钱学森还烧得一手好菜。蒋英对上门拜访的朋友说:“我们家钱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钱学森则开玩笑说:“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1949年暑假过后,钱学森出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技术中心主任教授,他们搬到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第一个孩子永刚出生了。次年,他们家里又添了一个小天使,名字叫永真。有了一双儿女,家里充满了欢乐。
合奏音乐排除软禁烦闷
1949年中秋月圆,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准备回国。“他万万没有想到,为归国竟历尽了千难万险,经受了长达五年多的折磨。”
那几年,他们全家一夕三惊,为此经常搬家。蒋英回忆说:“我们总是在身边放好三只轻便的箱子,天天准备随时获准搭机回国。可以讲,他最后是作为‘美国犯人’被驱逐出境的。”
整整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弹一把吉他,两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
科学和艺术相辅相成
1955年10月8日,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回国以后,蒋英先在中央实验歌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歌剧系担任领导并任教,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科学家族
儿子钱永刚:父亲从未“逼我读书”
虎父无犬子,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同样毕业于钱学森曾就读的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成为一名计算机专家。可钱永刚说,父亲从未教他如何读书,“没人教我怎么读书、做人,一切都是观察来的。”
钱永刚显然无法获得与普通孩子同等的与父亲的交流时间。“我父亲总是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加班。后来我上了初中,住校了,与他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
即使与父亲见面,钱学森也并不多问钱永刚的学习。“在我看来,如果读书也要问爹妈,那是一种耻辱。”钱永刚说父母很少刻意和他们说一些大道理,或教他们某件事情该怎么做。以致成年后,他曾有一次向母亲“抱怨”:你们怎么小时候不教我?母亲非常奇怪:大人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做。我们十几岁到国外,有谁教呀?
没有“言传”有“身教”。“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下班回来大人都在忙工作,那我们也得学习,在一边歇着总不好意思。父母亲工作认真同样会影响我们的做事习惯。他们为我们营造了这样一种环境。”
在钱永刚看来,要说的大道理学校老师都教了,家庭教育中,父母“身教”重于“言传”。显然,他对自己的儿子也灌输了这样一种教育理念,把儿子送进了军校。“那里的环境未必能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但至少让人懂得什么是纪律和责任,不会学坏。”
堂侄钱永健:20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刚的堂弟钱永健,2008年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钱永刚透露说,两人的父亲年轻时来往比较多,堂兄弟俩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以后一起到美国留学,而且都是搞航空研究。上世纪50年代钱学森回国,“当时他叫钱永健的父亲一起回来,但是他最后还是决定留在美国。从此两人就天各一方、各为其主了。”
钱学森在美国担任过波音公司的总工程师。得知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奖后,在家休养的钱学森十分高兴,还表示过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