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那些从中国远逝的教会大学
一百多年前,来自英国的基督教圣公会传教士走了三天山路,才由福州到达闽北山区建瓯的一个村子。不久,村中一位年轻的女子信了教,日后这名女子的儿子上了教会学校,后来还学了西医做了医生。再往后,医生的儿子读教会小学和中学,1950年考大学时,小伙子瞄准了上海的圣约翰大学。
这年轻人名叫黄德涵,就读于福州圣公会三一中学。他要上圣约翰的原因很简单,位于上海的圣约翰是中国人都向往的东方哈佛:那里的毕业生们操着中国最好的英语,做医生的医术高明,做教授的满腹经纶,做买办的生意兴隆,做律师的金钱满钵。
圣约翰的入学考试采用美国方式,一本厚厚的全英文试卷让来上海赶考的黄德涵感到吃惊。当时考生来自全国各地普遍使用英语教学的教会中学,除英语外,圣约翰昂贵的学费也令公立中学的学生却步。
开学时,一辆辆送子读书的名车停在校外,更为圣约翰铺洒了一层非富即贵的色彩。
圣约翰大学建在上海西乡苏州河畔的梵王渡,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三面环水。以建校者施约瑟主教之名命名的怀施堂是预科生黄德涵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他上课在一楼,住宿就在二楼,当时预科生住的比较拥挤,八九个人一间房,但每五六名学生就拥有一名提供生活服务的校工。
那时,刚执政的***对学校冲击不大,只是在英语课程之外,加了一门汉语政治课。
黄德涵在第一年预科之后,参加医学院学生统考,后转往另一所校风保守的教会大学齐鲁大学,这里的医学院比圣约翰更有名望。尽管只在圣约翰呆了一年多,但这所完全美国化的学校给了黄德涵一个开阔的眼界,他在那里打橄榄球,唱西洋歌剧,跳交谊舞,活的像个花花公子。
1952年,所有教会大学在中国大学院系大调整中消失,圣约翰被拆得七零八落,现原址上改建为华东政法学院。
毕业后,黄德涵工作于中国医学科学院。1961年,在人民忍饥挨饿和万岁声中,黄德涵在海外叔父帮助下移民香港,行医七年之后又于1969年到纽约,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后成为美国第一个华人海军上校。
这所旧中国排名第一的名校人才辈出,在当时的威望远超过同时期的清华、北大等后来的名校。圣约翰的名人有:
史久镛,中国第一位国际法院的院长。
顾维钧,中国现代外交家。
张伯苓,南开大学、中学等系列学校创办人。
林语堂,著名作家。
张爱玲,著名女作家。
董鼎山,著名作家。
宋子文、宋子良和宋子安三兄弟,四大家族。
荣毅仁,中国首富,红色资本家。
刘鸿生,民国实业巨头。
邹韬奋,新闻名人。
严家淦,民国总统。
贝聿铭,大建筑家。
鲁平,原中国***港澳办主任。
钟士,元香港老派政治家。
卢燕,一代女星。
翁心植,工程院院士。
江绍基,工程院院士。
肖碧莲,工程院院士。
刘彤华,工程院院士。
连横,连战祖父。
蒋锡夔,中国科学院院士。
龚岳亭,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继侗,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常委。
颜福庆,湘雅医校、第四中山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上海第一肺科医院、中华医学会创始人。
罗荣安,中国航空教育开拓者。
高尚全,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哈佛大学教授。
经叔平,新闻家。
林树模,是著名的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孙梅堂,钟表大王亨达利创始人。
肖碧莲,医学家。
屠规益,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导
肖孝嵘,心理学家。
陈骉,福州人,陈宝琛后裔,书法家,工程学家。
孙学悟,南开大学筹建人,我国基础化学奠基人,被称为西圣。
邹文怀,著名演员。
瞿希贤,女作曲家。
赵伟仁,翻译家,医学家。
马健南,物理学家。
潘序伦,会计学家。
陈邃衡,民建副***,全国工商联顾问,全国***常委。
童少生,民建中央副***。
丁光训,主教。
朱启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孟宪承,教育家。
黄维光,越剧理论家、艺术家、导演。
黄嘉华,联合国国际法委员。
吴肇光,著名外科专家医学教育家,新中国外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吴元黎,斯坦福大学教授、美国国防部次长。
周诒春,清华学校校长。
李慎之,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自由主义导师。
沈湘,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殷秀梅、关牧村的导师。
蒋一成,美国亚洲协会***、石油勘探专家,《纽约时报》封面人物。
戴士铭,北京第二医学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
冯喆,演员。
顾震隆,中国复合材料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哈工大教授。
范敬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
杨荫浏,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顾问。
江文德,药理学博导。
黄量,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刘䜣万,昆曲家。
吴宗锡,评弹理论家、作家。
范文照,建筑家,设计了上海五大剧院和青年会馆。
圣约翰校友多活跃于国际商界、政界、外交界、教育学术界和医务界。
54岁的陈竺在2007年6月29日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任卫生部长。这位留学法国的医学博士在中国的经历颇为有趣,16岁到22岁在江西农村插队,据农友回忆,在闭塞的农村,陈竺通过与在上海的父母写信,学习英语和法语。
之后,陈竺被推荐去上饶地区卫生学校学习医士专业。 1978年,陈竺考入父母任职教授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攻读硕士研究生。
陈竺父亲陈家伦和母亲许曼音毕业于天主教耶稣会的震旦大学医学院。由于震旦大学全部采用英法语教学,在锁国年代,陈家伦和许曼音如洒在日渐贫瘠土地上的种子,用所掌握的英法双语为儿子开启了世界之门。
在陈竺登上21世纪中国政坛的第二天,在美国纽约,另一所教会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美东校友会聚会于曼哈顿,老人们操着流利的英语,唱着《光与真理》的校歌,在旧时音乐的伴奏中,跳着恰恰和吉特巴舞。这群丧失了母校的毕业生们,像是从一幅被尘封的旧画面中走出,将消逝了55年的教会大学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
20世纪初,办学狂人马相伯一手创办了震旦大学、辅仁大学、复旦大学、培根女校。这位从法国教会徐汇公学获得神学博士的江苏人,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在游历欧美之后一度从政,成为清廷智囊还曾在朝鲜和袁世凯共过事,襄助改革政事,受挫后于1901年退隐上海。
两年后,法国教会帮助马相伯实现办学梦,03年3月1日,震旦大学正式开学授课。
04年,教会安排具有不同教学理念的法国神甫南从周负责校务,64岁的马相伯被迫另起炉灶创办了复旦大学,意在复我震旦。
民国初年,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马相伯帮助英贞淑办起了天主教培根女校,1912年他与英敛之一起上书梵蒂冈,呼吁成立辅仁大学。
1939年,为躲日军战火,百岁老人马相伯在学生于右任的安排下,由桂林经越南赴昆明,途经谅山时病故。据其孙女马玉章回忆,他临终时说伲是只老狗,叫了一百年,也没把中国叫醒!
震旦大学在卫生部长陈竺的父母陈家伦和许曼音入学时,还是用法文和英文授课,就在他们毕业后不久,中国***政府和梵蒂冈关系破裂,1951年2月1日,传教士退出震旦,天主教会也停拨经费。
52年10月大陆高校院系调整,震旦大学被撤销,震旦大学和圣约翰大学并入复旦大学。
早期震旦的学生主要来自徐汇公学和天主教教友家庭及震旦预科,后来主要来自上海的富裕家庭。
1908年开始震旦采用了一套强化课程,以法国的学士学位教程为楷模,提出一套包括三年制预科和三年制高级教程教学体制,预科讲授法语、英语、历史、哲学、地理、初等数学、物理及其他自然科学;完成了预科课程并考试合格后,可进入高级教程的学习,该教程分人文科学、法学、医学和理学四大类(后来震旦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学院、理学院、医学院及法学院),完成高级教程后,震旦的学生可获得相当于法国硕士学位的证书。
震旦仿效法国学校的考试制度,比较严格,实行周考制度,每周六轮流考试一门课程。此外每学期举行两次月考和学期结束考试,到年终举行年考。从预科二年级开始,除中国语文外,其余各科都用法语教学。教师多为修士,也有前清的翰林、举人等,中国籍教师主要是震旦的毕业生。
1912年起震旦开始颁发硕士学位证书,1917年10月改称震旦大学,1932年震旦大学根据国民政府规定,注册登记为私立大学,胡文耀为首任华人校长,但学校的实权仍然为天主教耶稣会掌握。
1907年成立的圣玛利医院(即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是震旦大学的教学附属医院,1934年,震旦又在圣玛利医院内设立了一所护士学校。
1929年上海天主教耶稣会决定将所属徐家汇博物馆并入震旦,新博物馆就造在卢家湾震旦大学旁边,中文名称为震旦博物馆。该博物馆包括展览室、阅览室、实验室及图书馆。陈列的动植物标本不仅来自中国,还有日本、菲律宾等国家的。
震旦毕业生就业一般都不成问题,作为旧中国最好的医学院,毕业生尤为吃香。法学院毕业生大部分都被介绍到各地法商企业和法租界公董局等处工作,抗战胜利后,全国各级法院需要司法人员很多,更是震旦学生的一条主要出路。
工学院毕业生大多在闸北水电公司和有关铁路部门工作,另有部分在教会学校担任教师。
抗战爆发后,震旦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学。国内战争时期,虽然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十分严峻,震旦却一直坚持了下来。1949年上海解放后,震旦大学被撤消。
以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为校训的燕京大学建立于1919年,两年后,校长司徒雷登获得美国出版商亨利-卢斯及美铝公司创办人Charles Martin Hall的捐款,在北京西郊购买了数处前清亲王赐园,聘请设计了金陵大学的亨利墨菲规划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校园。
1926年,正式迁址。1952年院系调整,燕京大学被拆分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燕京大学(Yanching University)是20世纪上半叶4个美英基督教差会在中国开办的一所著名的教会大学。
建国前,中国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华南女子大学、湘雅医科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和协和大学。
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
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0年12月,新中国政府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机构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各教会大学全军覆没。
中国第一个有硕士学位的大学东吴大学,福州的协和大学、华南女子大学全部被关闭。
纵观历史,教会大学的出现使中国教育跳跃式地进入现代。对此,波士顿大学哲学博士王忠欣曾撰文分析:教会大学使中国高等教育与西方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几百年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大约处于西方十六世纪宗教改革时期的水平,即以古典文史学问为主的水平。
到廿世纪初时,在华最好的教会大学的水平则接近了同时代欧美一般大学的程度。基督教大学也引发了中国官办及私立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中国开始重视高等教育,使中国人自办的高等教育有章可循,教会大学毕业生为中国大学提供了师资力量。
在教会大学的影响下,一批中国的官办和私办大学开始建立,如北洋大学、京师大学堂等。
1919年,美国教会在北京一带办的三所教会学校:汇文大学、通州协和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贝满女塾,1864-),合并为燕京大学。这时,正在南京金陵神学院任教的司徒雷登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燕京大学的校长。1921年校长司徒雷登获得美国著名出版商亨利卢斯及美铝公司创办人Charles Martin Hall的捐款,在北京西郊购买了数处前清亲王赐园,聘请建筑设计师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
1926年,正式迁址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园。
1921年1926年,曾为多座在华教会大学进行过设计的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年1954年)接受聘请,为燕京大学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建筑群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宫殿的式样。
燕京大学的东西轴线以玉泉山塔为对景,从校友门经石拱桥、华表(取自圆明园废墟),方院两侧是九开间的庑殿顶建筑穆楼和民主楼,正面是歇山顶的贝公楼(行政楼),两侧是宗教楼和图书馆,沿中轴线继续向东,一直到未名湖中的思义亭,湖畔还有博雅塔、临湖轩。
东部以未名湖为界,分为北部的男院和南部的女院。男院包括德、才、兼、备4幢男生宿舍以及华氏体育馆。女院沿一条南北轴线,分布适楼、南北阁、女生宿舍和鲍氏体育馆。
燕京大学建筑群在外部尽量模仿中国古典建筑,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
抗日战争前10年是燕京大学的黄金时代,在此之前,尚属初创阶段;在此之后,受到战局影响,相对来说,也没有那个时代正规而神气了。
清华、燕京可通融,文化古城时期在摩登仕女的心目中,清华的男士是天之骄子,燕京更是天之骄子了。
自然最好是欧美留学生,剑桥、牛津、哈佛、巴黎这些学府中取得博士头衔的留学生,退而求其次,也要勉强找个清华、燕京的学生作意中人,可通融者,略有勉强之意也。
这时期燕京,有最充足的外汇经费,有世界名望的第一流的学人数授,有风景幽美、建筑华丽、湖光山色的校园,有语言到生活一切都美国化的环境,有极为昂贵的学杂费用是最特殊的、最洋气的、最神气的这里没有贵族化一词,燕京出身的并不是贵族化的人,也没有贵族化的习气。
燕京大学名义上是私立的,但实际上它是由教会立的。教会是指天主教或基督教,而教会又分好多派别,每种派别又各有名称,如圣公会、长老会、美以美会等。这些都是基督教的教会。燕京大学在名义上是由美以美会、北长老会、伦敦会等教会团体合办的。
学校的经费是教会出的。基督教教会的根据地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以美国为主,在纽约有中国基督教大学董事会,在上海有中华基督教教育会,多的时候,支持着十六所大学,到一九四七年即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还保留几所。
燕京大学是其中之一,也是规模最大、办的最好的一所,毕业的人也多,在政治上、国际文化上影响是最大的。
司徒雷登是以办燕京大学起家,后来做了驻华大使,因《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而大大出名。
老实说:这位出生在中国杭州的美国牧师的儿子,对于办燕京大学是花了一番大气力的。《胡适的日记》一九二二年三月四日记道:
十时半,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与刘廷芳来,启明来。燕京大学想改良国文部,去年他们想请我去,我没有去,推荐周启明去。
(启明在北大,用违所长,很可惜的,故我想他出去独当一面。)启明答应了,但不久他就病倒了。此事搁置了一年,今年他们又申前议,今天我替他们介绍。他们谈的很满意。
尽管圣约翰大学、燕京大学、震旦大学都是当时国内最一流的大学,却还都只是B级大学。
从19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共在中国创办的大学根据美国大学对这些大学进行了评鉴,并划分为ABC三级。
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岭南大学、华中大学、协和大学等校,都还只是C级大学,毕业生赴美留学还只能进美国大学本科。
燕京大学属于B级,毕业生进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