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外婆的澎湖湾

2018-10-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现在再来谈论潘安邦,我们已经得用上诸如"20年前"一类的开场白了.而这样尴尬的情形,并不比他的猝然离世更让人轻松多少,尤其是对于一位真正的歌

现在再来谈论潘安邦,我们已经得用上诸如“20年前”一类的开场白了。而这样尴尬的情形,并不比他的猝然离世更让人轻松多少,尤其是对于一位真正的歌者而言。

应该先感谢科技时代的种种发明,它让我们能够轻易地保存过往的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比如声音或影像,并在必要的时候拿出来温故知新,甚至是反复咀嚼。只不过,再好的设备也没法保存曾经那么鲜活的生命,还有记忆里那份最初的感动。

对于每个成长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孩子来说,港台流行音乐都是一个注定无法绕开的重要存在,甚至还多少扮演过启蒙者的角色。而那时的音乐也确实当得起这样的尊崇身份,那是一个包装和做秀还尚未流行开来的年代,也是一个更注重细节、更追求本色的年代,因为实实在在、丰富多彩而深入人心,也因为追逐梦想的一份真诚而历久弥坚。

潘安邦,显然就是其中的一位。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他,唱的就是那首《外婆的澎湖湾》。当熟悉的旋律响起,终于知道他才是歌曲的原唱歌手。可这种事对于当时还只是个小屁孩的我来说,显然过于艰深。唱得好才是王道,至于谁先谁后有啥重要的?反正版税也不会分给我一毛钱。

中学以后再听潘安邦,记忆最深的倒是他翻唱苏芮的那首《跟着感觉走》了。真好听,有种跟女声原唱完全不同的味道,也比后来所有唱过这首歌的人都演绎得更细致更有感觉。也就是从这时起,我才算真正知道了这位台湾现代民歌时代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歌手,也慢慢知道了和他双雄并举的费玉清以及蔡琴、刘文正等人。

当然,他和爱妻间的缠绵情感,也让处在青春期的我们艳羡不已。能为美人放弃江山的人,可能是项羽那样的盖世英雄,也有可能就是潘安邦这种书卷气十足的优雅绅士。

尤其是那首《聚散两依依》,总能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就回到曾经的那个时代。那时的我们自以为成熟地活着,自以为深沉地爱着,可等到真的走入了社会,却发现原来一切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那么轻松。

怀念静静地潜伏在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某个地方,一有恰当的时机就会马上汹涌澎湃。在酒足饭饱后,当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泪水也往往赶来凑热闹,把脆弱的人放大成一种别有深意的东西。 (安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