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国鹤壁 九年一窑烧成器 ——访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张卫国

2017-1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鹤壁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口,始于晚唐.盛于北宋.没落于元代.当时的鹤壁集附近,烧制陶瓷所需的三大项都具备:有烧制陶瓷所需的高岭土,有燃料煤矿,还有河.鹤壁窑素有"四十五里烧造坡"之称,清代<重修柏灵桥碑记>记载:"邑西之人,借(制瓷)以养生者,不啻数万家."描绘的就是北宋时鹤壁窑的繁荣.8月中旬,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鹤山区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赫然在列.曾失传许久的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到底是怎样的?8月28日,记者采访

鹤壁窑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民间窑口,始于晚唐、盛于北宋、没落于元代。当时的鹤壁集附近,烧制陶瓷所需的三大项都具备:有烧制陶瓷所需的高岭土,有燃料煤矿,还有河。鹤壁窑素有“四十五里烧造坡”之称,清代《重修柏灵桥碑记》记载:“邑西之人,借(制瓷)以养生者,不啻数万家。”描绘的就是北宋时鹤壁窑的繁荣。

8月中旬,河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公示,鹤山区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赫然在列。曾失传许久的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到底是怎样的?8月28日,记者采访了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张卫国,请他讲述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复原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半路出家

一提起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张卫国就打开了话匣子,向记者讲述了鹤壁窑古瓷的前世今生、各种烧制技艺和手法,话语中充满了他对这一行的热爱。然而谁能想到,如今已经基本掌握了所有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的张卫国,竟然是“半路出家”。

张卫国自小就喜欢泥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捏泥人什么的。”张卫国说,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在山城区开了一家陶吧,“开始纯粹是个人爱好,后来家里的一位长辈建议我了解一下鹤壁窑,没想到一接触鹤壁窑我就迷上了。在那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咱鹤壁还有这么著名的一个窑口。”

随着张卫国对鹤壁窑的了解越来越深,复原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的想法在他心中也越来越强烈。可是当时的他连怎么烧制陶瓷都不懂,更别说复原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了。张卫国关掉了陶吧,北上首都,学习与陶瓷烧制相关的绘画和泥塑艺术。“在北京学完之后我直接去了景德镇。”张卫国说,“根本就没回家,在外面学了五六年。”

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张卫国第一次系统地接触了陶瓷的烧制技艺。2000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以后,张卫国回到了鹤壁。“回到鹤壁后我就开始琢磨着烧陶瓷,翻资料、看发掘出来的鹤壁窑古瓷实物。”张卫国说,近一年的时间里,他一边打工一边看资料,还在老家搭起了一座陶瓷烧制窑。

九年一窑

2000年年底,信心满满的张卫国开始烧制他平生第一窑陶瓷。“在景德镇上学的时候只学捏,窑炉是学校现成的,火候都是设定好的。自己回家准备烧窑,刚开始想着搭个窑炉能有多难?上手后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简单。”张卫国回忆,他第一次点火就出事儿了,“现在的窑炉烧的都是液化气,学校有点火器,咱这儿没有点火器,我就用打火机点火。手伸进去点的瞬间火苗一下子蹿了出来,我的眉毛和一半头发都烧没了。”

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第一窑开窑的时候,张卫国发现,整整一窑的瓷器,没有一件成品,“不是裂了就是釉色不对,一窑全部都是废品。”第一次失败并没有让张卫国气馁,他调整了火候之后又烧制了第二窑,还是没有出一件成品。当时的张卫国并不知道,这样痛苦的摸索过程要持续整整9年。

“每烧一窑最少要用掉两大罐液化气,一罐就是三四千元。再算上其他成本,烧一窑的成本最少在七八千元。”回忆起那段时光,张卫国的语气明显沉重下来,“那时候我就是打一段时间工,挣点儿钱买材料烧一窑。那烧的都是钱呀!可是,烧一窑坏一窑。”家人也不理解张卫国,因为烧制陶瓷,张卫国没少跟家人吵架。

时间一晃到了2009年,张卫国永远都忘不了那一次开窑,“我攒了点儿钱,又借了点儿钱,准备烧了这一窑,如果还不成就放弃。”到了开窑的时候,张卫国的手都是颤抖的,然而第一件拿出来的陶瓷还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站在张卫国背后的父亲说的一句话,让他瞬间就流下了眼泪,“我父亲也没发火,他对我说:‘卫国,不是我说,咱就算拿这两罐气去打烧饼也能回点儿钱啊,家里经不起这样折腾了。’”

每拿出一件陶瓷,张卫国的失望就多一分,就在他几近绝望的时候,一只梅瓶出现在他的眼前。“那只梅瓶就在窑中间靠里面的地方,当时拿出来的时候我真是眼前一亮。”绝处逢生的感觉让张卫国终生难忘,“那只梅瓶现在来看并不算完美,但是鹤壁窑的基本特色已经都有了。”这只梅瓶现在还在张卫国家里,“这只梅瓶我一辈子都不会卖。”

谈起这段经历,张卫国觉得他最大的感慨就是成功没有捷径,“什么叫成功?成功就是所有的失败你都经历过了,剩下的就只有成功了。”

在摸索的过程中,火候的控制给张卫国留下的印象尤为深刻。张卫国说,一般来说烧制陶瓷所需的窑炉温度在1350℃上下,但是要想烧制出自己满意的作品,需要的具体温度就要靠不断摸索了,“我记得一次换了新炉之后,我从1240℃开始,5摄氏度5摄氏度地调整,调整了十几次才找到了合适的窑温。”

鹤壁窑古瓷最适合

展现中国传统山水画

张卫国初步掌握了鹤壁窑古瓷烧制的基本技艺后,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在复原这一技艺,也逐渐开始有人上门请张卫国烧制陶瓷。随着张卫国掌握的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越来越纯熟,荣誉也纷至沓来,他的作品先后获得了第二届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2012年度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等奖项。2014年,张卫国的公司还被省文物局命名为“文物复仿制品研究开发基地”。

目前张卫国已经掌握了鹤壁窑特有的黑釉剔花、白釉剔花、白地釉下绘划花等技艺。“天目油滴这一技艺前一段时间也掌握了。”张卫国拿着一个黑釉天目油滴茶碗告诉记者,“这也是鹤壁窑的特色之一。”

在张卫国看来,鹤壁窑古瓷是最适合展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陶瓷,“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和鹤壁窑古瓷结合得特别好。鹤壁窑古瓷图案颜色以黑白为主,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能完美地展现在鹤壁窑的瓷器上。”

谈及未来,张卫国表示会继续钻研鹤壁窑古瓷烧制技艺,并把自己已经掌握的古瓷烧制技艺传下去,“这是我的事业,更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