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与中国海军诞生 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张爱萍将军生前撰文)

2017-1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华民族的历史. 人民海军 在战火中诞生 ■张爱萍 由三野组建海军 1949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决胜阶段,中央政治局及时作出了"争取在一二年内组成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的决定.3月下旬,我参加了总前委在蚌埠市孙家圩镇召开的渡江作战会议,会后,陈毅同志和我促膝长谈,向我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为了解放全中国,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为迎接解放台湾任务作好准备,决定由三野组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华民族的历史。 人民海军 在战火中诞生 ■张爱萍 由三野组建海军 1949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决胜阶段,中央政治局及时作出了“争取在一二年内组成一支能够保卫沿海沿江的海军”的决定。

3月下旬,我参加了总前委在蚌埠市孙家圩镇召开的渡江作战会议,会后,陈毅同志和我促膝长谈,向我传达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决定,为了解放全中国,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为迎接解放台湾任务作好准备,决定由三野组建海军,委任我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听了陈毅同志的传达,我感到非常兴奋,又感压力很大。要我来组建海军,我毫无思想准备,海军是技术性很强、陆海空军诸兵种特点俱备的现代化军种,白手起家,难度将是很大的。

当时我向陈老总说:“搞海军,我自己连游泳都勉强,难以胜任。”陈毅同志强调,这是历史逼着我们去干的,而且非干好不可,要你去干,是党中央对你的信任,你是合适的人选。

渡江战役前夕,我来到了第三野战军司令部的驻地江苏泰州白马庙,会见了粟裕同志,研究组建海军的准备工作。4月23日,渡江战役取得重大胜利,国民党的老巢南京解放。

军委急电:三野立即组建海军,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三野前委当即决定:首先抽调教导师师部率一个团、野司侦察营及苏北海防纵队编入海军。我带领着28军84师参谋长李进、军工部采购科科长张渭清、野司作战参谋黄胜天、管理员温礼芝等13名同志,着手组建工作。

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第一支新的军种——人民海军,在战火中诞生了。 接管国民党海军机构 在我军解放南京的同时,林遵将军率领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共9艘军舰、17条艇在南京笆斗山江面起义。

在第二舰队起义的前两天,4月21日,国民党陆军江阴要塞起义成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带领数十名同志于4月23日当晚从靖江八圩港渡江,到达江阴。在江阴等候我的有三野教导师师长冯文华,政委汪大漠及参谋长孙公飞同志,陆续到达的还有海防团团长张元培、野司侦察营副教导员范豫康等同志,他们向我介绍了各自部队的实力和干部情况。

4月26日,召开组建工作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司、政、后三个办公机构,由冯文华同志任司令部办公厅主任,孙克骥、汪大漠同志任政治部办公厅正副主任,张元培同志任后勤部办公厅主任,形成了一个筹建性的领导机关。

同时,还成立了中共华东海军临时委员会,由我担任党委书记。

4月28日,800多名新的人民海军官兵在江阴要塞司令部礼堂集会,宣布华东海军领导机关建立和任命名单,宣布了组建人民海军的11项工作步骤,大会群情振奋。接着,海军机关进驻苏州,组织接收工作组到镇江、南京各地接收国民党第二舰队及在镇江起义的炮艇大队和各地国民党的海军机构。

上海解放,我和海军机关的同志进驻上海,并由我兼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海军接管部部长,展开了全面的接管工作。到6月中旬,我们接管了以上海为中心,西到江阴、镇江、南京、芜湖、湖口、九江,北至连云港、青岛,南到福州、广州等,包括江南造船厂、青岛造船厂在内共30多个国民党海军陆上机构和设施,接收的舰艇包括一些已经废旧的船只在内,计有舰船25艘,小艇45艘。

在南京接管时,我将接管国民党海军情况,向刘伯承同志作了汇报,并请刘帅接见林遵及国民党海军办公厅主任金声少将等人。刘帅在接见谈话中,要求林遵等人协同我们一起组织人民海军,后遂任命林遵为华东军区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我们回到上海后不久,山东军区副司令员袁也烈、第三十四军政治委员赵启民、第二十一军政治委员康志强,也先后调来海军工作,当时面临解放舟山群岛的任务,中共华东军区前线委员会决定,将陆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五军军部及直属部队调归海军。

三十军军长饶子健、政委谢立全、副军长饶守坤、政治部主任刘中华,三十五军军长胡大荣、政委张雄、政治部主任孔繁彬等领导同志率领11600余干部战士,于1950年2月相继到达。

此时,我们正式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等领导机关,除任命林遵为副司令外,袁也烈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赵启民任副政委,康志强任政治部主任,陈玉生任后勤部司令,至此,我华东军区海军已拥有近两万人,领导机关齐全,形成正规编制的作战部队了。

海军的司政机关设于上海水电路522号原日本侵华装甲兵部队的营房旧址内。 海军初建时期,人员主要是两个部分。大部分是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选调来的指战员。

这些饱经革命战争锻炼的指战员,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具有艰苦奋斗、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是人民海军建设的政治骨干和组织基础,但是他们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不懂海军的知识和技术。他们来到建设人民海军的新岗位上,都面临着刻苦学习,迅速掌握海军知识和技术的严峻考验,否则,就将是一个不能行走的跛子。

再一部分,就是原国民党的海军人员,“第二舰队”起义的2000余名官兵中,除少将司令林遵外,对起义作出重要贡献的如参谋欧阳晋、戴熙愉,轮机长阚晓钟以及舰长吴建安,邵仑、张家宝、易元方、郭秉衡、李宝英、陈务笃、宋继宏、韩廷枫,第一机动炮艇队队长张汝标等等,都来到人民海军的行列中,起着重要的技术骨干作用。

但是,建设海军,光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广招技术人员。经华东局党委和陈老总同意,1949年6月,用我的名义在《大公报》上发表通告:“为创建人民海军,罗致海军人才,业已成立登记国民党海军人员办事处,凡一切曾在国民党海军中工作,而今后决心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志愿为人民海军服务者,均可前往该处报到登记,以备量才录用。

”上海办事处设在重庆南路182号,接着又派人到青岛、福州、广州、厦门等地设立了登记办事处,在报刊上公布了登记手续和办法,并强调指出:“凡曾在国民党海军服务,不论脱离迟早,不论官佐士兵,或阶级高低,不论航海、轮机、制造、枪炮、通讯、测量、军需、医务或其他行政人员,均可前来登记。

”此举效用甚大,短短几个月中,报名登记的已达1100余人,其中包括国民党海军元老,像曾以鼎中将、周应聪少将、曾国晟、罗柳溪、马瑞希、吕美华、杨沧活、江伟衡和金声同志介绍的国民党海军司令部办公厅副主任徐时辅等原海军人员。

为了原海军人员的来到,我们曾多次召开欢迎会。我在欢迎会上说:“这样的欢迎会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不断地开下去,一直开到台湾去!”第二舰队和其他陆续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投身到人民海军来的达4000余人,形成了一支相当可观的技术队伍。

但是,这支力量,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还缺少了解,对我军的宗旨、建军原则、工作作风等等在认识和立场方面都有较大差距,如果不对这些人员进行认真的团结教育和改造的工作,他们也同样是个跛子。

如何把两个跛子变成为团结一致、共同战斗的健康的人民海军战士,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首先遇到的是对这些起义、投诚、登记来的同志的称谓问题,如果对这些同志仍旧用国民党或旧海军人员来表达,很容易在思想上造成距离,感情上产生隔阂。

从我和这些同志接触交谈中可以看到,他们绝大多数都有爱国报国热情,转入人民海军建设,使他们走上了一个酬壮志、施本领的广阔舞台,因此我们决定,对他们一律称之为原海军同志。

这样有利于调动这批同志的积极性,有利于全体同志团结一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战斗。从而,我们确立了一条基本的建军原则,这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解放军陆军为基础,团结原海军人员共同建设人民海军。

这条原则,得到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批准,也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赞同和肯定。 人民海军不断发展壮大 海军没有舰艇及武器装备等于陆军没有双腿和武器弹药。抓舰艇和武器装备建设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大事。

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是巨大的。首先是国民党军队溃逃时的破坏。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扬言,留给共军的只能是“一堆废铁”。渡江战役后,我们虽然从国民党第二舰队等起义及投诚者的手中,接收了25艘船,45艘小艇,并从上海等地接收了10艘舰船。

但国民党利用空中优势,对起义投诚的舰艇及各造船厂狂轰乱炸进行了大肆破坏。 当时虽然国民党空军轰炸对我们威胁颇大,但我们在长江中下游千里江面,可以到处游弋,机动规避。

加上有地面炮火的掩护,多数起义和接收军舰还是被保存下来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先后从上海招商局、公用局、海运局等单位征调了一批舰船和数十艘拖船渔船,还从香港、广州等处购买了一批船只。 然而,光有这些还是不能形成海上战斗力量。

国民党海军的舰艇,本来就是陈旧的,有些是已经废弃的,破烂不堪;征调和购置的船只,既无武器及其它装备,船体本身也不能适应海战要求。当时,为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配合陆军担负起解放浙闽沿海岛屿的任务,并准备担负起输送、掩护陆军渡海登陆、解放台湾的任务,我们必须分秒必争,突击进行舰船的修理和改装,组织一个舰艇调查修装委员会,委派原海军同志曾国晟为主任,负责抢修和改装工作。

曾国晟,原国民党海军少将机械署长,早年留学日本,学习造船专业,后又去英国皇家海军学习造船,是造船专家,经原海军同志金声介绍,来到人民海军。他刚到上海,我即登门拜望,向他介绍了舰船破损毁坏的情况,他表示尽心尽责,赤诚以待,第二天便上任工作。

我和曾国晟交谈中,向他请教军舰与商船异同之处,从中学到不少军舰与商船的构造、性能等基本知识,颇有启示,我当即称他为我的造船老师,遂决定由曾国晟入主修装委员会。

我们当时是两大工作,一是修复,二是改装,按曾国晟提出的方案,将商船的舱隔缩小,便于在作战中负伤堵漏,再装上火炮。我们当时没有舰用火炮,便从陆军调来榴弹炮、高炮、高射机枪等799门,对55艘商船进行改装。

但是修复也好,改装也好,首先要有造船厂。黄浦江岸有江南造船所、浦东造船厂等8个修造船厂、点,均在国民党军队撤逃时遭受严重破坏,上海解放后,又屡遭敌机轰炸。 我偕同后勤部司令员陈玉生及曾国晟同志首次来到江南造船所。

从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发动群众,提出了“修旧利废,因陋就简,积小为大”的修造方针。经过深入动员,这所具有八十多年历史的老厂,魔术似地发挥出巨大的创造力,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特别是曾国晟等原海军专家的真知灼见,及时解决了如陆炮装舰等许多技术难题,确保了装修进度。

到1949年10月底,经3个半月奋战,如期完成16艘炮舰、护卫舰的改装和抢修,并立即投入第二批舰船的打捞、改装和抢修的战斗,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舰艇修理史上的奇迹。

7月23日,我们在江南造船所开了发奖大会,各修造船厂点都派代表参加。华东局、上海市的领导陈毅、曾山、黄敬等到会,工人师傅沈昌焕、王荣殡、郝立清等一批先进职工受到大会奖励。

陈毅同志作了豪爽有力地讲话,使全体职工精神大为振奋。 1949年11月8日,第一批中国人民海军舰员培训结业,2000多名学员被编配上7艘护卫舰、9艘炮舰,编成第一、第二两个大队。人民海军第一支战斗舰艇部队胜利诞生了。

在纪念人民海军诞生一周年的大会上,我们将这批修复和改装好的舰艇列入战斗序列,分编成三个舰队,并举行命名典礼。第六舰队由7艘护卫舰组成,以南昌、广州等大城市命名,任命饶子健为司令员兼政委,刘中华为副政委;第七舰队由7艘炮舰组成,以延安、瑞金等老根据地城市命名,任命饶守坤为司令员、张雄为政委;第五舰队包括登陆舰、江防舰、坦克登陆艇、江防炮艇等共16艘,分别以井冈山、黄河及古田、陈集等名山大川及根据地集镇命名,另有一艘扫雷舰命名为“秋风”,任命谢立全为舰队政委,张元培为副司令兼参谋长。

从此,人民海军建设走上了不断发展壮大之路。《时代潮》 (2002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