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格式塔理论分析郎静山的集锦摄影
郎静山指其"集锦摄影"就是循靠"有"表现"无",以"实"表现"虚"。当然,此"空白"并非空无一物,而是一种不完整的"形"。格式塔心理学发现,当不完整的形呈现于眼前是,会引起视觉中一种强烈的追求完整、对称、和谐和简洁的倾向,会激发一种将其"补充"或恢复到应有的"完整"状态的冲动,从而使知觉的兴奋程度大大提高。这也是郎静山《仙塔俨云庄》、《塔影朦胧烟雾》等作品艺术张力产生的根源。
阿恩海姆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假如不能把握事物的整体或统一的结构,就永远不能创造和欣赏艺术品。" ⑫"景物之宾主、揖让、开合、本原、驱使、行列,种种均需各得其宜" ⑬,郎静山认为"自然景物,一切分布多依其天然横生,固未能尽善尽美,若取其一部于小幅中,当不能尽,故每每有得此失彼之缺憾。集锦照相,乃将所得之局部加以人意组合之,使成艺术之完璧比即吾国绘画之所谓经营位置是也。" ⑭此"经营位置"即指构图,是对于画面整体布局和构思,把诉求的思想、内容通过一定的形式加以组织、匹配和协调,在构图的整体中呈现创作意图,从而传达作者的情思,同时,观众也从完整的画面信息,结合自身的经验,在心中形成自己特有的画面整体,从而获得审美快感,产生共鸣。
郎静山的构图意识完全取法于中国画的构图,他在对于构图的论述除了借鉴了"谢赫六法"外,还大量引用了《芥子园画传-画学浅说》中的内容,提出构图要"旷若无天,密如无地",其实是为了营造"空白",使观众内心产生"完形压强",激发视觉思维的冲动。
纵观郎静山"集锦摄影"的题材,均未能逃脱中国传统绘画的范畴,大致可以山水、楼阁、花鸟、虫草、畜兽、梅、兰、竹等类别作划分。格式塔认为作者的内心和作品画面是异质同构的,可见这些作品表明了郎静山内心所追求的美善、进步的人生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形态,其"集锦摄影"所欲呈现的,即文人的生活情趣及理想境界。他的作品并非涉及外部的自然环境,而是封闭的内心世界的幻境显影。对他而言,相机忠实摄取景物的特性,反而是表现内心世界的最大阻碍,于是郎静山便通过大量人工布景、盆景、假山、道具取得所需的素材,通过集锦手法实现对于影像的掌控,以满足呈现内心幻境的愿望。
郎静山三十年代创立"集锦摄影",直至一九九五年辞世,长达六十多年的创作历程,摄影观点始终都是一致的,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与时俱进,不曾因地域的变迁而与地密接。六十多年里,他坚持不懈的维护着他早年所设定美学框架,以他引以为傲的集锦技术在暗房里冲放、合成,将雷同的云山楼阁、枯石残枝,相仿的仙人隐士、禽鸟走兽做各种排列组合,并且通过各类媒体的重复刊载,发表大量的文字雷同的摄影论述,为自己的摄影艺术构建出一套完整的美学体系。
这个完整的美学体系正是郎静山苦心经营的完美的格式塔:他用西方先进科技的相机替代中国传统的毛笔,用东方传统美学打破西方观众原有的欣赏经验,这种"异质同构"的方法其使作品产生了其独特的"力";他利用中国绘画理论最高准则"谢赫六法"打造了"异质同构"的"集锦摄影"理论,使自己的美学体系得到最强有力的支撑,并形成了完整的"场";郎静山还利用各类媒体反复向观众传达、巩固他的美学立场,对中国摄影的审美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艺术不能脱离人生,一切的艺术也是人生的进步,因为要求不美的不要,不善的不要,所以人生便更臻于美善" ⑮此言语一出,让无数中国摄影人义无反顾的走上了唯美之路,同时这些也构成了郎静山一生所笃信的生命情调,一个他向往的文人幻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