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读后感 圆明园造办处制作珐琅彩的历史有多久?

2019-03-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关于这个问题,王健华关于珐琅彩衰亡的时间有一段叙述如下:清代珐琅彩的具体衰亡时间,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争议,一种是认为乾隆三十年(1765)以前.另一种认为乾隆六十年(1795)以前.两种看法都共同认定珐琅彩终止于乾隆朝,只是时间早晚有别.实际上珐琅彩生产具体截止到哪一年,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笔者比较倾向于前者,认为珐琅彩烧制截止于乾隆中期,之前,查阅乾隆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造活计清档--珐琅作>的档案-.圆明园读后感 圆明园造办处制作珐琅彩的历史有多久?王健华氏认为珐琅彩具体衰亡的时间存在争

关于这个问题,王健华关于珐琅彩衰亡的时间有一段叙述如下:

清代珐琅彩的具体衰亡时间,目前学术界存在着争议,一种是认为乾隆三十年(1765)以前。另一种认为乾隆六十年(1795)以前。两种看法都共同认定珐琅彩终止于乾隆朝,只是时间早晚有别。实际上珐琅彩生产具体截止到哪一年,文献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笔者比较倾向于前者,认为珐琅彩烧制截止于乾隆中期,之前,查阅乾隆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造活计清档——珐琅作》的档案….

圆明园读后感 圆明园造办处制作珐琅彩的历史有多久?

王健华氏认为珐琅彩具体衰亡的时间存在争议,并说学术界分成两种意见,又说文献中没有记载珐琅彩具体中止(停止烧造)的时间等等。

其实,“清档”中有如下一条记载就足以平息所谓争议而解决珐琅彩何时停烧的问题:

圆明园读后感 圆明园造办处制作珐琅彩的历史有多久?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月十三日:因珐琅处现无活计,分别将官员、匠役等人俱归并造办处,画珐琅人归如意馆,首领太监归乾清宫等处当差。

这就是说,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1789年11月29日),乾隆皇帝的一道圣旨,最后终结了清朝宫苑瓷胎画珐琅制作的历史。宫苑瓷胎画珐琅经过了一般认为一个世纪的过程——实际只有大约3/4个世纪——终于最后走到了自己历史的尽头。作坊和工匠到了无活计可做的时候,只能裁撤、解散和全体人员转行。

圆明园读后感 圆明园造办处制作珐琅彩的历史有多久?

顺便再说一下,记载中之“画珐琅人归如意馆”一句,明确显示出“画珐琅人”以前是不属于“如意馆”的,而是一直属于“造办处”的“珐琅作”因此,宫苑中制作珐琅彩瓷器的人员是“画珐琅人”,而不是一般的“画画人”,其制作的场所,是造办处的珐琅作,而不是什么启祥宫如意馆——这同耿宝昌氏等所认为的是不同的。

①乾隆皇帝已经作了半个多世纪的皇帝,年龄已经79岁,所谓“十全”皇帝的事业自认为已经毕竟其功,逐渐产生了倦勤心态。准备在传位后住到长春园中颐养天年。

②圆明园和长春园以及长春园的西洋楼建筑群都已全部完成,12生肖喷泉、西洋装饰绘画、各种家具和器物陈列,甚至连风景绘画和版画制作都已全部完成。瓷胎画珐琅的数量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该园陈设、观赏和皇帝赏赐以及贮备的需要。

③各园、各殿、各宫、各轩室,按照乾隆皇帝的爱好、兴趣和要求,都已应有尽有,于是,珐琅处只好处闲置散,包括不再需要增添和制作新的珐琅彩瓷器作为陈设品和贮藏品。皇帝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又确实没有活计让他们继续做下去,也就只好将其作为一个机构裁撤和解散了。

当然,宫苑珐琅彩没落的时期要比这个停烧的时间点更早,大约从乾隆中期的一个时段(乾隆二十四年到乾隆三十一年,即公元1759一1766年)开始。其背景是:

①长春园的中、西式建筑群主体工程和主要工程已经完成,对珐琅彩作为陈设品的需要锐减。这同从康熙到乾隆中期的近50年间的情况刚好形成鲜明的对照。那时,珐琅彩作为一种新发明和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作为陈设品、储藏品和馈赠品都大量需要。

②郎世宁在乾隆三十一年(1766)去世。郎世宁长期参与珐琅彩的绘画、设计、制料和试料以及培训画珐琅人才的工作,对中国18世纪宫苑珐琅彩有杰出的贡献。详情请参阅本书《郎世宁和宫苑珐琅彩》一文。他的去世是促使圆明园珐琅彩瓷制作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

③乾隆皇帝本人对珐琅彩也已失去了昔日的热情。他的个人兴趣,从登基初期的鉴赏绘画和珐琅彩转移到长春园的兴建,再转移到为自己不断地树碑立传和歌功颂德。对他来说,珐琅彩已是明日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