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不过山海关的由来 山海关外 一个不可复制的数字经济巨大试验场
阿里“经济体”与“商业操作系统”有望迎来一个颇有体量与纵深的巨大试验场。
那就是辽阔的东三省。
为什么这么说?
要提件事。7月16日,马云亲自带队访问黑龙江,与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多项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字农业、普惠金融、智能制造、智慧旅游、企业上云、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治理、惠民服务等诸多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建“数字龙江”。
参观哈工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后的签约仪式上,他留下这样一句:“阿里巴巴集团投资必过山海关,首战最东北,与黑龙江签约项目近期要见效。”
你知道有句“投资不过山海关”。它道出了关外资本力场的孱弱。背后有营商环境及区域经济竞争力之被动。过去几年,有关东北经济凋敝的报道实在太多。每年春节,都有一帮人写一堆返乡日记,渲染悲情之种种。
马云显然有意解构这局面。“必”字突出了某种意志;“首”字说明,接下来,应该还会有黑龙江之外的其他区域。
那么,为何机会扯到“经济体”与“商业操作系统”?
那是因为,黑龙江以及整个东北,有着与这两个概念、框架高度契合的数字转型商机。
你知道东三省的被动。过去几年,发展一度垫底。这区域虽也是“三二一”产业结构序列,但服务业占比远不如其他地方,资源依赖重,民营经济不发达,中小企业群体弱小,营商环境长期不利。而“共和国长子”的架子又下不来。加上农业被视为“压舱石”,涉及国家战略安全,老工业基地涉及艰困转型,关联诸多社会层面,负担较重。
10多年前,东北振兴计划,其实还是传统的维度。IT时代的数字改造,很难产生广泛的协同,它无法真正打破过去的牢笼。真正的机会在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新技术要素支撑下的“数字中国”战略,给了东北真正的机会。
过去一年,吉林、辽宁已分别出台“数字吉林”、“数字辽宁”发展战略。一周前的7月12日,黑龙江省公布了“数字龙江”计划,反思精神、格局与视野、对于数字经济的认同与期盼,不逊发达区域。整个东北充满了一种强烈的超越渴望。
夸克观察到,三省的数字战略,不是局部或单一维度的变革,而是一个涉及整个社会底层与系统的改造与升级。它们几乎全都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开始落地。
你也能从这区域的自然禀赋、资源要素、发展现状,看到它与中国互联网巨头这一周期发展诉求的契合度:
1、农林牧渔发达。
既吻合下沉,又吻合生鲜商超覆盖品类的需求。这是诸多平台决战的高点。
2、智慧制造。
中国制造2025年是国家战略。东北重工、装备制造业很重,门类多元,是数字转型升级、智慧制造的巨大试验场。
3、旅游。
东三省是旅游大区,且四季都能全域服务。它也是OTA、O2O、商务的大场景。
4、口岸甚多,跨境贸易、转口贸易富有潜力。
东北亚 亚欧大陆的门户。针对俄罗斯、朝鲜半岛乃至整个欧亚的陆航,都有很多便利。当年,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领导人曾制订“南深北黑”战略,可惜前苏联垮掉,北部不给力。今日,这一区位,正再度焕发活力。它意味着,东三省的跨境贸易、转口贸易会有明显的提升。中国互联网企业不可能错失。
这种现状与要素背后,每个环节都关联着基础设施的革新,物理的与虚拟部分都会互联互通。
“东北”概念,不同于俗称的“华南”、“华东”、“西北”这类,它是一个稳定、指称清晰的表达。这个区域很大程度上同质同构。我的意思是说,东北,既有三省的独立形态,又有内部的超级协同。最新的高速铁路规划、产业带规划也显示了这一点。在更高维度,它们确实是作为一个整体来驱动变革的。
如此,它就具有一种开放与共享、整体性、系统性、结构复合、丰富多样的特征,它创造的成长空间更为广阔。
如此,它就给予中国互联网企业乃至整个ICT类企业不同以往的商机。那就是,它不同于过去IT时代的个案或集成,而是偌大的平台经济模式的输出机会。
这就可以回到开头话题了。阿里的优势就在于,它是一个复杂、规模庞大的经济体,同时又有可清晰落地的框架与规则,那就是过去一年强调的“商业操作系统”。
一句话,“东北”概念,给了阿里集团平台经济服务模式一个巨大的输出场景。它基于数据与技术驱动力、版图业务多样性、整个体系的架构、端到端的服务体系,足可适应偌大区域的对于开放与共享、整体性、系统性、多样性、结构化的要求。
这一刻,我甚至都有些惊讶于阿里集团的战略前瞻。因为,“经济体”概念的提出,恰值”数字中国”国家战略公布前几个月。你真得佩服巨头对于政策风向的捕捉能力,以及它快速调整、升级、凝结出方案并落地执行的能力。
“经济体”对应于“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展现了一种复杂多样的特质,“商业操作系统”体现了落地、输出的价值。在契合国家战略、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我还从来没看到哪家企业具有阿里这种超前的战略判断与落地能力。
我当然不是否认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平台服务价值与参与机会。诸如腾讯、百度,甚至京东,都有各自相对完整的能力。相比那些局限于硬件、软件或单一解决方案、固守于单一或有限行业服务的平台,它们有整体的优势。
譬如华为,确实足够强大,也能参与许多环节,但它的互联网属性远不够丰富,它的参与感,仍更多体现在硬件与终端层面。前段,有人说它有将百度踢出BAT,然后重构为HAT的能力,但就驱动数字转型的平台经济能量来说,我觉得,BAT、京东们仍比硬件形态强大的华为具有更广泛的参与感。
若你有心,应已看到,一年多来,中国ICT企业开始扎堆东北,其中互联网巨头更为活泼。
其中,2018年,京东与腾讯就与东三省建立了战略合作,签署多项合作协议。就连还谈不上具有更深平台价值的快手,都搞了一下“快手上的牡丹江”。百度没那么不直接,但在华南、华东多个区域、关键城市的快速渗透,让人感受到它在底层技术平台上的核心竞争力。
前段,百度在京牵手大连东软,着眼显然也不止关内。当然,华为们很早也开始渗透,东北云计算项目上一度与BAT中某家发生交火。
不过,相对而言,在诸多平台经济服务模式中,我还是更看好阿里经济体。
不止平台影响力、开放而完整的价值链,更在于它的视野与落地的能力。阿里战略看上去很高,但它的落地,非常精益化。
我提几个细节,你就能明白,它在“数字中国”这类大的战机上的捕捉能力了:
一是阿里云(目前已更名为阿里云智能)的ET大脑计划。
自2016年以来,阿里云结合区域经济、产业集群、产业带的特点,有意识地落地了城市大脑、工业大脑、交通大脑、环境大脑、农业大脑、环境大脑。这是阿里持续打穿垂直行业、并建立规模复制体系的努力。再加上蚂蚁的金融架构,菜鸟的物流体系,若你去对照一下东三省的数字转型发展路径与目标,阿里的架构,都已经相当完整地为数字中国做好了铺垫,且提前了两年。
当很多公司还在总结方案的时候,阿里集团都已经开始规模化复制了。它的体系化能力与效率远非同业可比。
二是阿里云更名为阿里云智能。外界没有看到它的动机。其实阿里云走出阿里,走向企业、行业、区域经济之后,它服务的范畴已变成全社会。这正是改名的背景之一。
还有,如果你再去看菜鸟最近两年的动向,尤其是全球e-hub的布局,消除跨境壁垒的行动,就更体会到,作为远东门户的“东北”,于它来说,将是一个国际化战略的关键节点。
当然还有蚂蚁,多年来,普惠金融服务的下沉,足以为东北提供支撑。事实上,普惠金融确实也是黑龙江省着力引入的服务体系。
当然更有阿里集团内部的组织架构升级、走向高度协同的价值。走向协同,阿里整个平台上的各种要素,就更容易形成敏捷的场景建构机制,它对响应一个区域经济转型的要求,更为灵活。
很多企业不缺资源,但缺意识,以及围绕服务会持续变革的能力。阿里许多的铺垫都不在当下迎合,而都提前两到三年。前不久,逍遥子在一场关于平台经济话题的交流中,强调说,每过3到5年,阿里都会重新定义平台经济。这是很罕见的进化能力。这个庞大的组织,看上去习惯高处发生,战略思维很强,但它的落地,充满精益。
这是我相对更看好阿里越过山海关投资东北的原因。马云“阿里巴巴投资必出山海关”的“必”字里,有他的自信在。
当然,对于区域经济数字转型战机的捕捉,也不完全是宏观风向与政策的号召力。它更是企业自身的选择,很多时候还是压力之下的出路选择。于它来说,即便没有“东北”,“经济体”的形态,也必定是阿里生态演进的一步。
东北,这个巨大的数字经济转型试验场,与阿里以及诸多平台们的碰撞,相信会为“数字中国”战略沉淀下典型的样本与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