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街十八梯 城市里的老街—重庆十八梯(图)
如果说下半城代表了重庆的某种文化,那么这种文化从十八梯辐射到这个城市每一个角落。如果说这种文化是值得庆幸的保留,我暂且作为下半城的一只猫说:文化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注:下半城本是重庆特有的一个名词,是对市内沿江地带习惯的称谓。然而在重庆人眼里,下半城的内涵不仅仅代表一个地理位置,下半城还与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提记
重庆十八怪里有一怪“坐车没有走路快”,现在已经不是很形象了,必竟是大城市,从南到北的走一遭,累不说,时间也不充许。但在十八梯连接下的老城区,坎上坎下,穿街过巷,还得非走不行……
乘109在较场口下了车,就看见一串灰头土脑的红灯笼,“十八街茶楼”立在路边。
顶着薄雨,从路边向南望区,远处是南坪区的南滨路,高楼林立,硕大的广告牌,即使隔着长江也如在眼前,这到更显得脚下的下半城渺小零乱。
依然是婆娑多姿的黄桷树,与参差错落的老街破瓦相映相衬,而在他们影影绰绰的树荫屋檐下又有着多少故事呢?
走到街口路边有几个卖水果和蔬菜的小摊,雨水把它们冲得新鲜诱人。一个老太太很认真地摆弄着小凳子上的几小把鲜葱,那神情仿佛是在摆弄几棵珍贵的兰草,让人对那几把葱也顿生怜意。在一处阶梯口,一个柱着拐杖的老人在狭小如门洞的门口喝茶,而那扇门只是个铁栅栏而以,他身后有个年青女人在对他说着什么,我仰着头才能望见陡壁上的他们,老人要下来一回想来实属不易。
一个大胖汉用他的大手逗着别人怀里的小孩子,在我看来那重度和扇巴掌差不多了,小孩子很快乐地喜笑着,看来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粗鲁的爱抚。
几个打扮时髦,涂脂抹粉的MM光着丫丫撒着拖鞋从泥泞的路面走过,着实让又换上冬装的我惊叹,要知这几日的雨天最高温度也才15度,何况在这冰雨的傍晚。一闪而过的镜像来不及记录,只记下了一个在梯阶上孤独的人。
其实在十八街最幸福的是那里的猫猫和狗狗,他们在这乍暖又寒的日子里绻缩在修表配钥匙桌上的报纸下、依偎在牌桌底下主人的怀里,悠然自得……
在这个浮燥的年代,又有多少人愿意来这个昏暗的小木楼,饮一杯价格不菲的普洱茶,思忆往昔、聆听那高梁飞柱上萦绕的往日余音呢?
出得门来,沿着贴着老戏招贴画的外墙,就走到了高架桥临空而下的中信街。正是我下得十八梯的另一头。这样的一进一出真是很梦幻,仿佛爱丽丝的一个梦。
如果说下半城代表了重庆的某种文化,那么这种文化从十八梯辐射到这个城市每一个角落,如果说这种文化是值得庆幸的保留,我暂且作为下半城的一只猫说:文化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而多年后谁又与我在屋檐下追忆往昔? (杨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