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佛像介绍 大足石刻卧佛、小佛湾造像启动修缮
探伤、除尘、脱盐、泥坯加固、漆皮回贴……6月29日,备受关注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启动保护修缮,整个工期预计耗时8年,部分病害治理属世界性难题。
最小干预
延续文物承载的突出价值
上午10时,在简短启动仪式后,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十位文保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修缮工作。雷达地探、X射线探伤、可溶盐脱盐处理……各种工序井然有序地展开。
“文物之所以珍贵,在于它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厚重历史文化。尊重文物就是尊重历史。”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至两宋达到鼎盛,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的巅峰之作,具有突出的历史、艺术、科学、宗教价值。
本次修缮的卧佛摩崖造像,采用半身嵌入式构图,为古代匠师采取意到笔伏之手法,以示佛大不可度量。卧佛造像全长31米,不仅是大足石刻中体魄最宏伟的一尊造像,也是世界最大石雕半身卧佛像,可谓“珍品中的珍品”。
修缮的小佛湾造像价值特别,如金刚护法像、柳本尊行化图像、父母恩重经变相、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千佛壁圆龛佛像等,在题材上和卧佛有许多相似之处,对研究宝顶山石窟造像的总体布局和赵智凤佛学思想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学术价值。
尤其是小佛湾的大藏经目塔,塔身刻满各种经目名号,反映了大藏信仰在古代四川地区的流布发展情况,也为探索赵智凤佛学思想和宋代佛教的内涵提供了一个重要标本,价值受到学者广泛推崇。
不过,这些文化遗存由于经受千百年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影响,已出现渗水、本体风化及变形破坏、彩绘(含贴金)风化破坏三大方面八大类病害,包括砂岩严重风化、盐风化病害、裂隙切割、石刻造像局部残损、表面污染、历史修复老化失效、局部倾斜、水害、生物病害侵蚀等,影响到石刻造像艺术价值的完美体现。
“作为国家文物局选定的首批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之一,本次保护修缮与千手观音重塑金身不同,坚持保持现状、最小干预的原则,注重保持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造像的原有历史风貌,延续物质本体承载的突出价值。在保护修缮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也将持续开展考古与艺术价值研究、微环境与可溶盐影响评估、材料应用效果评价等,保证保护修缮效果。”该负责人称。
潮湿环境
部分病害治理属世界难题
据介绍,本次保护修缮工程项目难度及复杂性、示范性及重要性十分突出。
渗水病害是卧佛摩崖造像区其他几种病害发育的直接或间接根源,渗水病害治理程度及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后期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制定和后期卧佛摩崖造像保护示范点保护修缮工程的效果,特别是潮湿环境下防风化加固、残损修复材料、可溶盐治理、彩绘(含贴金)保护修复技术等,在国内外的研究尚未形成系列、成熟、突破性的成果,部分病害的有效治理至今仍属世界性难题。
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秉承科学严谨、试验研究与保护修缮施工相结合的理念,本次保护修缮工程制定了设计施工一体化 分阶段实施 研究成果指导保护修复施工的工作计划:
第一阶段为前期勘察研究设计及局部病害治理阶段,主要完成造像区病害调查、基础考古、艺术考古及修复补形调查研究、卧佛摩崖造像区局部岩体稳定性调查、本体及彩绘(含贴金)风化破坏机理研究、残损石刻造像保护修复工艺研究等。目前,该阶段工作已全部完成,具备进入第二阶段工作的条件。
第二阶段为试验性保护修复阶段,也就是昨天正式启动的工作,将要完成表面色彩信息提取及留存、残损石刻造像的现场试验性保护修复、试验性保护修复效果跟踪监测等。
第三阶段为全面保护修复实施阶段,主要完成残损石刻造像保护修复,完成各项病害治理工作的实施,预计2023年前完成。
石质文保
大足石刻走在全国前列
灿烂文化是血脉之根、民族之魂,承载着中华儿女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守护好精神家园,让文化的根脉薪火相传,利在千秋、惠及子孙。
据悉,近年来,大足石刻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到预防性保护、从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从以工程性保护为主向科研保护发展的新跨越,在全国石质文物保护工作中走在了前列。
在完善法规保护上,不仅严格遵守执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物保护法》等,并施行了《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
在文物病害遏制上,围绕岩体加固、防风化、防渗水等突出病害,先后实施了20多项不同类型的文物保护和科研项目,使石刻病害得到有效遏制。其中,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宝项山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成为我国同类石质文物保护的代表性工程,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维修工程。
在科技助力上,建成了覆盖大足石刻30多处石窟区的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形成人防、技防、犬防为一体的全天候立体防护体系;与意大利合作建设的重庆大足石质文物保护中心,使大足石刻的保护科研设备处于全国文博系统一流水平;建成的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目前已经初步实现大足石刻保护的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
大足石刻2017年度、2018年度监测年度报告两次获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优秀监测年度报告”。(记者 吴国红 韩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