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的国产良心综艺,不火真可惜了!

2018-08-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两年来,大热的文化漫谈节目在良莠不齐的综艺界自成一股清流. <锵锵三人行>下架后,<圆桌派>新瓶装旧酒东山再起,三季豆瓣9分+: 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停播后,<一千零一夜>全新上线,两季豆瓣9.5分: 陈丹青的<局部>,两季豆瓣评分9.4分+: 而马未都的<观复嘟嘟>沉寂一段时间后

近两年来,大热的文化漫谈节目在良莠不齐的综艺界自成一股清流。

《锵锵三人行》下架后,《圆桌派》新瓶装旧酒东山再起,三季豆瓣9分+

梁文道的《开卷八分钟》停播后,《一千零一夜》全新上线,两季豆瓣9.5分

陈丹青的《局部》,两季豆瓣评分9.4分+

而马未都的《观复嘟嘟》沉寂一段时间后,也以新的方式重新亮相——

海报正中央的这位正是「马爷」马未都

马未都何许人也?

作家、编剧、收藏家、古董鉴赏家……马爷的知识体量不是几个头衔就能概括的。

1996年,他凭借一己之力创办了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担任馆长,私藏古董数以千计。

一个自己开博物馆的男人,绝不是普通人。

马未都和高晓松一样,肚子里装了整个图书馆,随便给他个话题,就能对着镜头侃侃而谈一天一夜都不带重样的。

之前的《观复嘟嘟》就是如此,30分钟一集聊得全都是干货。

而这档新上线的《博物奇妙夜》,节目形式与《圆桌派》相似,三或四个人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漫谈,天南海北、东拉西扯。

马爷担任常驻主讲。

节目一上线就斩获相当高的口碑。

豆瓣评分9.2,与马爷几位老朋友们的节目都不相上下。

在第一季12集的长度中,马未都会和嘉宾们「夜访」丝绸之路沿线的四大博物馆:

故宫,以及马爷自己创立的观复博物馆,一起畅谈丝路文化。

爱逛博物馆的鱼友们应该清楚,全国绝大多数的博物馆夜间都是闭门不开放的,夜访博物馆的机会因此就显得特别难得。

这不仅仅是因为能避开游客人流,更重要的,是给观众提供了一个想象空间——

夜深人稀之时,百余件跨越千年的古文物静候在场馆之中,过去、现在与未来因为通过文物这一媒介相勾连,身在此,却似乎又不在此

所以在影视作品中,夜晚的博物馆往往充满了魔幻感与神秘感。

《穿越时空的爱恋》中,神偷小玩子因为夜盗故宫穿越到了过去;《博物馆奇妙夜》中,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的化石英雄都复活了过来。

《博物奇妙夜》尽管没那么戏剧性,但对历史的透析同样精彩。

如果说《圆桌派》的主题多元宽泛,是横向的铺张;

那么《博物奇妙夜》的主题则更为集中,从具体的一件文物入手,贯穿历史、音乐、礼仪、宗教、政治、哲学等各个领域,是纵向的深度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同样一件文物,外行人只看得到展品本身,内行人看到的则是展品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比如第一集中的云冈石窟十二窟

十二窟有「音乐窟」之称,正壁上刻有各种伎乐天人,手执弦管、打击乐器,神情迥异,形象生动。画中的排箫、箜篌等古典乐器都是研究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

看着墙上那些极其精美的壁画,鱼叔大概只能惊叹一句古人的审美与精巧的手笔,但方锦龙老师却能将墙上所绘的乐器都报上名来。

方锦龙老师,「国乐四大天王」之一,会弹奏三百多种乐器

换马爷的话来说是:只要是乐器,方老师都会用。

这话绝不是夸张,方老师随手摘了身旁盆栽里的一片叶子,就能吹个小曲;马未都拿过去一试,卯足了劲也不出声。

哪怕不借助乐器,他光是用手指弹脸,通过口腔的调节,也能弹出音调。

说到音乐,马爷说自己的印象中中国的琵琶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四根弦的,直到有一次去日本,居然发现了有五弦的琵琶。后来才了解到,那本就是唐朝时候有的东西,只不过我们本土已经完全失传了。

在文化保护方面,日本做得确实比我们好得多。中国唐朝的文物都是得出土才发现,而日本却能保留下来。

事实上,云冈石窟曾多年间被荒弃山野,本国人民尚没有重视;直到被一名日本文化研究者发现,惊叹如此石窟寺庙能完整保留于山野,影像资料流传至海外,中国官方才正式开始对云冈石窟采取保护和修缮措施。

1973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指明要参观云冈石窟。也就是在那时,周总理下令全面大力修缮云冈石窟,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保存良好的文化景观。

日本的文化,追根溯源,很多都来自于中国唐朝。

所以我们会发现,云冈石窟上的壁画里,用的琵琶就是五根弦的。

为了还原古风古貌,方锦龙老师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改良设计出了新的现代五弦琵琶。

说着方老师直接摆上来一把五弦琵琶,就靠这五根弦,他弹奏了出了传统四弦琵琶、三弦(说书中常用)、印度西塔尔琴、印度鼓、西班牙响板、古典吉他、民谣吉他、电吉他等多种琴的音色。

当时弹幕就炸了,全被方老师实力圈粉。能用一把琵琶就演奏出不同乐器本身的特点与技法,音乐玩到极致,大概就是这个水平。

看这档节目还有个意外的收获,就是能认识一堆生僻字:

(xūn),古代乐器,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其雏形最早是狩猎用的石头。因为石头中间有空腔,先民们甩的时候气流会产生哨音,因此成形。

(yuè),中国最古老的乐器,已经有九千年的传承历史,一开始是根吹火筒,专门用来钻木取火后吹火,后来发展成为管乐器。

人类文明上下五千年,也就是说,在人类有语言之前,已经诞生乐器了。

我们常吐槽中国的古装电视剧不讲究,这不讲究主要就体现在细节上。

侯孝贤拍《刺客聂隐娘》,花了七年时间做准备,考究了大量的历史古籍,事无巨细地还原历史风貌。

《博物奇妙夜》的第四集,马爷一行人去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嘉宾之一是张晓龙

他较为人熟知的身份是演员,如甄嬛传中的温实初温太医

而他另一个不常被提及的身份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副教授,专门负责中国古代礼仪教学。在《甄嬛传》中,他同时担任全剧的礼仪指导

从博物馆中聊开去,张晓龙就提到在众多古装剧中都有非常多明显的礼仪错误。

说白了,就是不同朝代者面对尊者、平辈时不同的拜见方式。

张晓龙直接现场演示了几种叩拜方式:顿地即起叫顿首,头停留一会叫稽首;晚辈先行礼,长辈上还下礼行空手礼。古人尊师要行大礼。

原则上就是通过停留的长短、磕头的数量以及肢体幅度的大小来区分尊卑。

张晓龙还提到,一些古装剧中的青铜器故意做成了铜锈的颜色,那是闹了大笑话。

因为新铸成的铜器本应是澄金色的,是高贵的颜色。人家千百年前也是细皮嫩肉的金铜器,只是经历史的风霜抹成了青铜色。

让老太太演小姑娘,不就是闹大笑话了么。

在第三集中,马爷又拿出了自己私藏宝贝,唐代的行香炉

这是一个专门用来放置香料的器皿,手拿着可以四处熏香。这过去在日本皇宫中属于奢侈品。

马爷也很大方,直接点上香就给大家演示。连云冈石窟研究院的院长都直呼,这玩意儿真的是第一次亲眼所见。

马爷有句话说的特别对:

古代人生活方式虽然不便利,但什么都爱弄得精巧细致。一双日常用的碗筷都可能是工匠精雕细琢,一用就可能是几十年。说古代人讲究,就讲究在这些衣食起居的细节上。

现代人也都开始喜欢弄点「小资」、「仪式感」的东西,就是为了寻求那份情趣。

泡壶清茶,煮杯咖啡,收拾阳台的花花草草,尽管都是些无关紧要的事,但却能荡开去一整天的惬意。

生活中有很多无用的事,花了很多无用的时间,但人生中最值得铭记的时刻往往也诞生于此。

在历史长河中,作为个体都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能把握的只有当下的情绪。

真·佛系人生。

尽管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达不到马爷、方老师那样的大师境界,一头撞进博物馆更多的会是迷茫。

但并不是非要功利性地记住点什么才叫「陶冶情操」,记住一个碗一个盆的名字并没有多少价值。与其焦虑于短时性的信息输入,不如敞开心地感受历史的纵深感。

就像马爷说的:

任何一个人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都是有限的,但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哪怕有过再多的演变和发展,有些民族性的核心是不会变的。

所以静下心来,沉浸到那个历史氛围中,你会发现其实自己能够看懂很多东西。

有些人爱装逼,说必须得学富五车才够格逛博物馆,那都不过是为了强行提高自己的优越感。

《博物奇妙夜》这档节目告诉我们,感知历史本身是没有门槛的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早已融入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流淌在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