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胜的儿子 黄永胜儿子黄正谈军人永胜
黄永胜从监狱出来到去世只是一年多时间,未留下完整文字,没有邱会作、吴法宪那样的手稿或谈话录音,可供查找的出版物能绕就绕。家人核对资料、记录交谈内容,提供了立体历史记录。
62岁的黄正是1968年3月出任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上将之子。在深圳居住27年,用他的话说,“既不大贵,也就不可能大富”,如今“有房有车,过着小康生活”。他是父亲传记《军人永胜》的作者。他曾用名“黄春耀”、“项群”,曾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毕业后在广州军区海上文化工作队、42军126师376团服役,专业后曾在广西、青岛深圳多家机构和企业工作。
2月11日,就父亲传记出版接受亚洲周刊访问:
问:你父亲为什么自己没有写自传?
答:父亲生前不赞同写回忆录。他认为,战争年代的内容,根本不用他写,组织上清清楚楚,文革的内容,却是一笔糊涂账,“九一三”是怎么发生的,父亲更不知道。当年他就说过,一些回忆录总是拔高自己,高到令人不可信。有些自传,只写自己如何过五关斩六将,不写自己如何走麦城,明明是战役指挥员、战术指挥员,只是在一个局部,但往往用大篇幅去描写全局,浪费笔墨。因此,一些回忆录颇受他诟病。
问:你是很早就想写父亲的传记的吗?
答:2010年是父亲诞辰百年,家人常常说可以做些什么事,以纪念老人。鉴于大家都知道父亲是有名战将,但不论是对他熟悉或不熟悉的人或坊间各种传闻,都难以完整讲述他这个战将完整的战功。2008年,当局对现代史人物的评价、对当代军史人物的评价不再像以往那样必须按中央的统一口径,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
不过,有关我父亲的部分,还只是集中在解放战争那段历史,而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包括解放战争初期,几乎都空白。因此,家人觉得,不能再听任这种情况继续,而应该出来做点事。否则,我们这些子孙就是不孝了。因此,最初写这本书,只是从孝心出发,尽可能将老人一生完整重现。一开始我没有准备写成这样一本书。
问:是2008年开始动笔的吗?
答:2008年春天开始立意,开始收集资料。大陆正规出版物上,关于我父亲的文字,包括军事部分,基本上是空白的,作品大都绕开他走;政治部分,很多是胡编乱造、捕风捉影,往他身上随意泼脏水。比较典型的是大陆所谓政治解密的红色作家师东兵,他写的东西基本上全是谎言。
他写文革所涉及的黄、吴、李、邱四员大将,我的评价是不堪入目,毫无根据。一开始想做的只是整理履历那样资料性的东西,这部分内容就是书里标记为军人档案的部分,与老人有关的年代、地点、部队、职务,经历了哪些历史事件,打了哪些仗。
这些内容花了我一年时间。我在书店买了一大批军事书,一段段查找,当时父亲在哪个团、哪个营、哪个连,他的上级是谁,是罗荣桓,罗有详细年谱,父亲是他手下,因此也经历了这些战斗,就这么逐渐搭起一本书的框架。
问:收集资料遇到最大困难是什么?
答:首先,我们黄家毕竟有个不足的地方,父亲从秦城监狱出来到去世,也只是一年多时间,父亲也没有留下完整的文字,没有邱会作、吴法宪那样的手稿,也没有他谈话的录音;第二,凡是可以去查找的档案馆,他们都不愿接待我们,总是用公事公办的话搪塞我们,声称不接待个人。
有些老干部写回忆录,可以由老干部局、总政治部、新闻机构提供查阅档案的证明,我们却不可能;第三,可供查找的公开的正规出版物中,关于黄、吴、李、邱的内容,是大段空白,能简就简,能绕就绕,能不说就不说。
问:从写作到出版,有没有受到当局阻扰?
答:2009年起,我就开始往这框架里加血肉,写了一年,还算顺手。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我和家人直接听父亲说的,还有党史上一些老人的回忆录和其他一些正规出版物。2010年初,书稿基本杀青。最后是整部书的结构调整和文字润色,而后就开始联系出版,赶在老人诞辰百年前出书,那是2010年11月17日。书稿拿到香港出版,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只是出版后将书运回大陆须经海关,事情就比较复杂。
问:读者热衷政治解密,最有兴趣的是文革期间发生的事,是你父亲当总参谋长以后,包括九一三事件,但从现在的书看,内容似乎弱了,是你有所顾忌而不愿展开吗?
答:不是我有顾忌,当时我收集资料时,大哥春光也在收集资料,两人几乎同时开始,兄弟间有个默契,我写的内容偏重战争年代,大哥在父亲身边时间比较长,特别是后期,与老人直接接触的时间多,因此偏重于四九年以后,包括文革、从广州到北京,九一三时间,特别是法庭时期。
因此,我写的这部书,在尾章留下充足的空间。我的书在这一时期主要写两大部分,父亲怎么当上总参谋长的,这是父亲直接告诉我的,大哥不在场,因此没有我知道得多。当然,在其他方面,父亲与大哥的谈话更多,大哥是家中长子,这是天然优势。我偏重于战争年代,算是写前传,大哥就可以集中写1949年以后的部分,即后传。
问:关于你父亲晚年的凄惨生活,为什么你着墨不多?
答:主要是担心这部分内容会冲淡“军人”的主题。不过,我是努力写出父亲立体的形象。父亲是将领,但他有他的毛病,有些仗,他没有打下来,比如热辽五战皆平,隆化六攻不克,长征时期打的仗,也有攻而不克的,但他至少没有惨败过,没有丢盔弃甲。
他最大缺点就是骄傲、抗上,与政委关系没处理好,我不去评价是非,但事实是存在的,我如实描述。父亲一生有三大空白:井冈山时期,晋察冀时期,冀察热辽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父亲生前对我们也不愿多讲,因为他觉得这时期的仗,他打得很窝囊。因此,我们补这些空白很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