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李月明近况 里约奥运会最佳女主角 有一种格调叫中国女排
惠若琪打探头,球落地,姑娘们开始疯狂庆祝。窗外,鞭炮声响起。
这个球,不到两个回合,但它与12年前张越红在雅典奥运会决赛中所扣中的那个球一样,都将成为永恒的经典。
用三场史诗般的比赛,她们实现了对自我的救赎和升华,也完成了对国人的再一次征服。
三场比赛,如同三部悬疑大片,跌宕起伏,惊心动魄,高潮迭起。而大片的主题,是逆转,局部逆转,整体逆转,女主角历尽万难,终于笑到最后,梨花一枝春带雨。
这女主角,毫无疑问是中国女排,里约奥运会最佳女主角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的走势曲线,是低开高走。小组赛,输三场,排第四,淘汰赛只能去碰苦主兼东道主巴西。战巴西,第一局输10分,脆败。第二局,18:21,局势依然危急。
但蜕变毫无征兆地从这一刻开始了。换人之后的中国女排逆转了第二局,进而逆转了整个比赛。经过这一场惊涛骇浪的淬火,中国女排硬度大增,韧性十足,面貌一新。荷兰女排、塞尔维亚女排与中国女排再度相逢时,她们所面对的,已是完全不同的球队。
中国女排又一次展现了她的格调。
格调是什么?是追求卓越不甘凡庸的自我期许。杜甫说,写诗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因为有这样的格调,他把自己写成了诗圣。汪曾祺说,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因为有这样的格调,他把小说写得意味隽永。自1981年夺得世界杯起,至征战里约之前,中国女排已是世界大赛八冠在手。这样的队伍,自然会有些风流高格调,总是想着做出点儿合乎众人期待的事情来。
格调中最少不了的,是精气神。姑娘们为每一个球而拼,不遗余力,忘我投入,每赢一个球,都放声地尖叫,分贝很高,气场很强。
中国女排的比赛,我一直在看。从李月明、李国君、许新那一代,看到孙玥、何琦、吴咏梅那一代,再看到杨昊、冯坤、刘亚男那一代,又看到当下的这一代。这一代的朝气蓬勃,让人欢喜。
但显然,精气神绝不仅仅体现于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古巴女排天才辈出,横亘如山,不可逾越,十年连夺八冠。有她们在,别的队只能去争亚军。中国女排一直在尝试翻越,但每每像向山顶推巨石的西西弗斯一样,山顶就在眼前,但巨石总是一次次地滚落山底。明明知道打不过,也还是要去拼。明明知道前路渺远,也还是要坚定地走。这,也是一种精气神。
格调中还少不了的,是对做正确的事以及正确做事的追求。精神不能解决一切,方向要对,方法也要对。通过电视屏幕,可以看得见的,是郎平的指挥若定、巧妙换人,是女排年轻队员的快速成长。看不见的,是由她倡导并实行的大国家队模式,是良性竞争的形成。
有一种格调,叫中国女排。无论是屡战屡胜,还是屡战屡败,抑或是时胜时败,中国女排的格调一直都在那里,不曾远去。
在这个国度,没有哪支运动队能像中国女排这样有如此大的号召力。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号召力从哪里来?从过硬的成绩中来,从格调中来,从气质中来。
中国女排与荷兰女排争决赛权,每局的输赢都是两分,这是一场"吓死宝宝"的比赛。每局只胜两分的比赛,中国女排此前打出过。1990年女排世锦赛的排位赛,中国女排对阵苏联,以15:13、15:13、16:14取胜。值得一提的是,郎平正是这场比赛的亲历者,当时已退役数年的她,重返中国女排,专门打了这届世锦赛。
之所以插播这个花絮,是想说,郎平是中国女排格调的最好传承者。她创造性地提升中国女排的格调,她联系着过去与现在,并将继续开创未来。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功业可以不朽,精神可以不朽,格调可以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