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大师现身《中华文明之美》 文房四宝藏慧心
《中华文明之美》品味笔墨书香
搜狐娱乐讯 “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文房四宝在文人墨客眼中不仅是工具,更是陪伴,这样的陪伴历经岁月,成就了无数璀璨夺目的著作,沉淀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本期《中华文明之美》笔墨书香,触摸中华文化的光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旦凡书写,工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房四宝中,笔为首。中华毛笔极具线条美。可柔可刚、可粗可细、可润可枯!湖州的湖笔,被誉为“笔中之冠”。湖笔讲究“三义”(精、纯、美),“四德”(尖、齐、圆、健),以及匠人坚持着“心、被、柱、副”古老而又繁复的工艺技法。在古代因为湖笔的工艺精湛作为进贡朝廷的礼品。湖笔制作分工极细,每位笔工一生只能从事其一!
“十年如石,一点如漆”,墨随人心,落纸云烟,挥洒自如。重则雄浑铿锵,轻则柔和淡泊,营造了中国书画独有的奇幻意境。从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墨早已成为中华文脉独特的一缕馨香。古人用墨讲究,有焦、浓、重、淡、清,过浓则枯涩,过淡则洇纸。自古好墨难求,历史上“黄金易得,李墨难获”说的就是著名的“徽墨”,始于唐末,诞生徽州。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历经十一道工序,如今墨水,缺少了那种细细研墨的耐心!
“宣纸走笔搁一半,静等圣贤泼墨还”乃纸。纸的左边是“系”旁,意味着最原始的纸属于丝一类的絮。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植物为原料,成为现代纸的渊源。文房四宝中的“纸”,自宋朝以来就专指宣纸。“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是古人对宣纸最美妙的评价。而形成一张宣纸,要经过整整十八道工序,历经一年才可成型。正是这近乎严苛的制作工序,使得文房四宝历经岁月,却日久弥新。把传统手工艺坚持下,把普通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一种工匠精神!
“多年宿墨,一濯即莹”,文房四宝最后一味:砚。最早出现的砚台是石砚。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于是砚台开始发展起来。古人对砚的保养十分讲究,“宁愿三日不洗脸,不可一日不洗砚”。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砚台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自唐代,属端砚颇受青睐。其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历代文人的使用品赏,笔墨纸砚已成为了富有博大文化内涵的文品,只是写时代没落,从毛笔到硬笔再到键盘无纸化,笔墨纸砚离人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远,传统式微,却有他们始终坚守,又或尝试回归。走进笔墨纸砚最负盛名的生产地,中国湖笔制笔大师杨松源,徽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周美洪,中国宣纸技艺传承人周东红,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柳新祥依然在守拙中求进,秉匠人精神,传中华手艺!
文房四宝,匠心至好。本周一至周四晚七点三十分,湖南卫视《中华文明之美》品味笔墨书香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