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性肝硬化的介绍 展示它的7大饮食注意
什么是活动性肝硬化?
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它们的炎症持续存在,肝细胞的破坏亦持续存在。按照炎症一般的发展规律,既有破坏,就有修复,这样的修复是有好的一面。那就是修复了被破坏了的肝细胞。使它成为一个正常的肝细胞。但是,若这种破坏是持续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或其他乙肝的慢性化),那么,这些功能减退的肝细胞和死亡了的肝细胞可刺激肝细胞增生形成结节或形成微小管、小管的增生和肝窦上皮细胞的增生。同时可以刺激细胞外基质及胶原增加肝纤维化形成,这也是免疫反应引起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肝细胞以及细胞基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如γ一干扰素除具有抗病毒作用外,还可调节胶原的代谢。炎症与纤维化可以同时存在,因此这种类型就叫活动性肝硬化。
活动性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活动性肝硬化的临床表现:食欲不振、腹部不适、体重减轻、自感软弱,轻微活动后极易疲乏,日渐明显。四肢肌肉消耗而腹围增大。如并发感染可有发热,一般38.5℃以内。体
检可见皮肤、巩膜黄染,有蜘蛛病或肝掌征,右上腹压痛或肝区叩击痛,产生腹水者有腹膨隆或兼有胆壁静脉曲张。b超示:肝脏缩小,肝表而不光滑或呈锯齿状,肝内回声结节状,门静脉内径增宽,脾脏肿大,或有腹水。临床出现脾功能亢进、贫血、出血倾向等。
血清检查: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A/G比率倒置,对LC诊断最有意义。碱性磷酸酶可增高,转氨酶初期常较高,随着黄疸的加深,个别患者ALT反而有所下降,大多数患者AST>ALT。失代偿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甚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血Rt示:血小板明显下降或全血细胞减少。
血清标志物:乙肝“二对半”检查为“大三阳”或“小三阳”,如有HBV变异可不典型,但大部分患者HBv-DNA为阳性。
活动性肝硬化症状
活动性肝硬化典型表现如:纳差、乏力、低热、消瘦、胃肠道症状、牙龈出血、性功能减退、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毛细血管扩张(面部为主)、肝脏早期肿大质地硬、晚期肝都缩小(因纤维化收缩)及脾肿大(晚期肿大明显)伴有腹水。B型超声波、CT诊断以及腹腔镜诊断均有参考价值。化验中尚有单胺氧化酶(MAO)、透明质酸、甘胆酸、Ⅲ型前胶原肽、板层素或叫层牯蛋白及免疫反应性脯氨酸羟化酶和Ⅳ型胶原(IVC)亦可辅助参考。
活动性肝硬化治疗
活动性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安全性是第一位的,因此,抗病毒治疗一旦实施,至少每3个月进行1次监测,检测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乙肝病毒指标等等,尤其是对有多种引起肾脏损害危险因素的患者更注意密切监测观察。
饮食注意事项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一:蛋白饮食慎量。虽然强调患者需进高蛋白饮食,但是有肝性脑病者应低蛋白饮食。要求给予病人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热量和含适量脂肪且易消化的饮食。一般每日给予10460~11715千焦热量,蛋白质100~120克,脂肪不超过30~50克,每天给予3~5飧,如果肝功能显著减退,或血氨偏高,或有肝性脑病先兆时应严格控制蛋白质食物,每天不超过20~30克。有腹水者饮食应少盐或无盐。
肝硬化饮食需治愈之二:进食慎量。进食量以八成饱为佳,切勿过量,以进食后不感到腹胀为度,有餐后腹胀者,应减少进餐前后的汤量。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三:对症。食物品种应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黄疸时减少蛋白质的摄人,等黄疸消退再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以免诱发胆囊炎发作,加重黄疸或使黄疸不易消退。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四:忌空腹。肝硬化的饮食可选用的食物为鱼、青菜、豆芽、豆制品等,水果以橙子、苹果较好,但要注意不要空腹进食水果,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五:卫生。肝硬化调理过程中,所有食物均应新鲜干净,以免因抵抗力下降,出现腹泻等肠道感染表现而加重病情。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六:忌粗糙。肝硬化的饮食食物不宜过于粗糙,以免诱发曲张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七:合理休息,忌过度劳累。起居要有规律,这样有利于恢复健康。每天必须要有充足的睡眠,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轻微活动,但要注意不要劳累,一旦病情进展,须卧床休息,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