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遇上冯小刚 都是电影王国里的年轻人
李安遇上冯小刚,《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遇上《我不是潘金莲》,时间倒回2012年的11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遇上《温故1942》,影迷的11月不寂寞。比口碑,比票房,甚至在各自的轴线上,比对于影史的贡献。
一般意义来说,李安与冯小刚是完全不同类型的导演,前者靠文艺片起家,虽然票房上的总体表现也可圈可点,但是人们愿意把他的电影往厚重深刻了去讨论,“人性”往往是启动其电影讨论的关键词;而后者是曾经的贺岁片之王,是最成功的华语商业电影导演,“转型”之作《集结号》、《温故1942》、到《我不是潘金莲》,触及历史,触及整个华语电影类型格局,其具有的社会学意义或者远超电影本身的意义。
这样的两位截然不同的导演,因为档期的巧合,被放在一起做对谈,对谈的主题是:“我们的第一次”。所谓第一次,指的是电影形式: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采取的是120帧,4k,3D的拍摄形式,在此之前没有人尝试过;而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前半部分采取圆形画幅,后半部分采取方形画幅,虽然圆形画幅之前也被不少导演用过,但这么大面积使用尚属首次。两部电影在故事层面的可期待值并不低,但是形式的变化依然是挑动观众好奇心的最大力量。
两位大名鼎鼎的导演对谈,由另外一位著名导演贾樟柯主持。对谈开始之前,媒体的朋友们一起聊天,说这样的三位聚在一起,想来火花不会少。想想李安在上海电影节的表现,以及冯小刚导演的鲜明个性,还有贾樟柯一直以来的话题性——大家都在期待大导演们能频爆金句。
对谈在贾樟柯的主持下开始,由各自的电影新形式开始,拓展到电影创作的各种细节,演员的选用,故事的生发,视觉风格的确立等等,甚至到作为导演的电影人生。对于两位卓有成就的导演来说,真诚早就不是什么问题,李安的温文尔雅,冯小刚的直截了当,始终贯穿于对谈过程,但这种鲜明性格却并不凌驾于他们所表达的内容之上。可以说当晚对谈,新闻性全于在他们的名字,对谈内容则是一堂献给电影爱好者的丰富课程。
贾樟柯说以前参加活动,自己演讲,从来不打底稿。但是为了今天的活动,做了很多准备,打了底稿,因为另外两位是前辈,是可敬的同行。然而随着讨论的进行,他却越来越放松,因为大家都是电影王国里的年轻人。
谈电影形式
李安:3D的思维方式与2D是不同的
我在做少年派的时候,感觉到用3D看跟2D看,演员表情不一样。所以3D需要做调整,需要它更真实,更复杂。本质上3D跟2D不一样,可是我们对电影的了解,在过去都是2D。现在拍3D,还是2D的思维。但是3D不应该这样,它该有它自身的思维方式。目前采用的120帧,4k的方式,是对3D思维方式的探索。但是困难很多,结果未知。
作为电影人,这样的尝试,我一方面觉得很冒险,拿了好几千万美金在里面试验,另外一方面觉得很幸运,有机会学习,跟新兵送去打仗的感觉很相象。观赏的心态也不太一样。电影不管怎么样,最后都是人的感觉。还是要为艺术来服务,为故事,为人物,为戏剧性服务。我从来不觉得技术在这边,艺术在另外一边,搞艺术非得简单到不行,形式跟内容一样重要。电影已经很久没有改革了。
冯小刚:老按一种方式拍电影没意思
这个小说的结构启发了我,它的序言有十几万字,正文只有几千字。我觉得挺有意思。我想增加荒谬感,又使故事变得非常中国。
大家知道,有很长一段时间,很流行拍纪实的电影,用肩扛的方式,自由地跟着演员在走。这个方式在一开始非常有力量,生动、自由,可是现在这种方式太多了。要有一个改变,老按一种方式拍电影没意思。
李安导演62岁,我58岁,他比我大4岁,他还是有这样勇气、决心,要去试不知道的东西,他希望在这里找到一些令人兴奋得东西,或者对于电影更有帮助的东西,当然我也有这样的欲望,希望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拍。
是南宋的文人绘画启发了我用圆形画幅来拍摄,但是圆形画幅不仅仅是说在一个圆里面去拍,它需要的构图方式和光线变化都是不一样的,都需要重新的探索。
谈演员
李安:新的演员比成名的演员好教
新的演员比成名的演员好教,因为是一种新的演法。因为他没有经验,没有东西需要去掉。反而是那些有名的或者有经验的演员,障碍反而比较多。知识障碍,知道的越多障碍越多。
我觉得有天分的演员,好像他们上辈子就会了,在教他们的时候,只是提醒他们,不像教他们,乔·阿尔文有这种灵气。
冯小刚:选范冰冰做女主角有私心
当然会有一些适合演这个角色的女演员,能力都是很强的。但是我想做一些和习惯性想法不一样的选择。想到冰冰,有一个私心,12年前合作过,《手机》那部电影。知道她的能力和悟性都很强。因为她太好看了,所以落下一个花瓶的评价。其实她也演过很多戏,也拿过东京电影节的影后。
谈电影创作环境
李安:美国片场制度非常模式化
这部电影做的很僵硬,我借这个片子反讽了,发了几句牢骚,片场制度非常模式化,没有什么活力,做不出什么东西。反而是在中国,不光是钱,大家有憧憬,有一种自由和希望在那里,不止是钱,还有对电影这个事情,很宝贵,希望中国电影能够做起来,而且持续健康发展。
冯小刚:拍自己想拍的东西
通过拍贺岁片,我赢得了很多观众,形成了所谓品牌在市场上,使我的拍摄条件变得越来越好。在对资源的使用上,话语权越来越大。因为拍电影,我确实也是赚了钱。现在我在想,我要做点什么,还是要回到我最想做的事上去,应该是自己非常想拍的东西拿出来拍。
谈作为导演的人生
李安:没有电影不知如何自处
我除了拍电影,大概就是烧烧菜,被太太骂一骂,被数落一下,大概就是这样。其实我们爱电影的人,都是在经历,很简单,我们手上触摸到电影就充实,没有触摸到电影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自处。我是这样。
冯小刚:电影里才是最安全的
借李安导演电影里的一句话,电影的最后,他们参加完中场秀之后,这些士兵全部回到车上之后,说了一句话,大概的意思是:原来觉得战场特别危险,现在通过这次,走了这一遭之后,觉得回到战场才是最安全的。这句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想说的是,我们电影人,我们面对复杂的生活,人际关系,投资人、宣传等等,我们都是很紧张。我们觉得回到电影里面去,才是最安全的。(发言摘录文字经过记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