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风云》被指不专业 看医疗剧该不该较真
正午阳光出品的《外科风云》播出后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因为剧中医疗细节存在常识错误,观众集中火力吐槽专业编剧出品的作品仍旧不专业,制片方也在电视剧开播两天后就公开致歉。这样的荧屏现象也带出了一场“看医疗剧该不该较真儿”的探讨,究竟专业常识对医疗剧有多重要?观众又期待看到一部什么样的医疗剧?
常识在医疗剧中有多重要
《外科风云》开播之初,在豆瓣上6.1分的评分创下了团队作品的口碑新低——正午阳光出品的电视剧中,除了《北平无战事》、《琅琊榜》、《伪装者》这种有口皆碑的佳作外,即便是颇具争议的《欢乐颂》与《假如蜗牛有爱情》,在以专业与民意为代表的豆瓣上,也没有低过7分。
不少网友和媒体将该剧的低评分归咎于剧中的医疗常识错误,比如轻度醉酒后用药不准,执行手术室无菌原则不够专业,乃至医生在高强度的工作下不该像白百何饰演的女主角那样穿着高跟鞋上班。
医疗剧的确需要专业上的高度准确,错误的常识会给受众带来误导,严谨的专业性则可以起到科普作用。一些海外医疗剧曾发生过观众按照剧中情节成功救治突发病患的案例。还有医生从美国医疗剧《豪斯医生》的案例中得到启发,诊断出自己的病人是因髋关节置换后引发钴中毒从而导致心力衰竭。
不过,纵观海内外被奉为佳作的医疗剧,违反医疗常识的错误也是屡见不鲜,同样有美国医生表示不会看《实习医生格蕾》这样的经典医疗剧,因为无法忍受剧中显而易见的错误。很多制作态度严谨的医疗剧出现常识偏差,往往与实际拍摄中存在的困难有关。
在《外科风云》中,靳东在手术室中没戴手套触碰无菌服,被视为该剧一大专业硬伤。其实在拍摄过程中,剧组为了专业化操作也是吃尽苦头:拍摄的最大难题是“时间紧,任务重”。剧中手术室的三五十场戏是用10天时间在北大国际医院真实的手术室中抢拍出来的。为了不影响医院正常工作,进入手术室拍摄的人数不能超过18人,而且前9天拍摄中手术室的门不能打开,剧中所有开关手术室门的镜头,都集中在第10天完成。
这样的拍摄方法,要求大家必须记清戏中所有开门镜头的场景:演员要往哪看、用什么景别、看向什么点。而拍到第10天时,是否可以拍摄开关门的戏份还“悬而未决”,最终医院开了绿灯,剧组获得六七个小时把开门和走廊的镜头抢拍完毕。这种紧张的拍摄节奏,让向来敬业的靳东回忆起来,都一再表示不堪回首。
医疗剧应该力求严谨不留遗憾,能让职业医生感受到亲切和共鸣,恐怕是每个心存敬畏的主创者的期待。但专业性也不是评判一部医疗剧的全部,相比职业常识的瑕疵,没有职业主题才是国内很多职业剧的通病。医疗剧最大的要求是要跟医疗结合在一起。如果与医疗的主题不切合,那就真的只是穿着白大褂谈情说爱的爱情故事、穿着白大褂勾心斗角的职场故事了。
观众想看什么样的医疗剧
专业性强又略带神秘色彩的医疗剧,被观众寄予着什么样的期望?首先,大众渴望看到的是这个行业的基本特点、运作方式,人物特性——他们每天的日常与其他工作有什么不一样,医生的喜怒哀乐来自于哪里,怎样表达,他们怎么处理与患者的矛盾。
在此基础上,一些观众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个行业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比如通过医疗职业剧,了解到医疗过程有没有腐败,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医生们又面临怎样的职业和人生选择。还有观众愿意在一部职业剧中寻找到一个行业“闪闪发光”的精神动力,比如医生的妙手仁心和操守,背后体现的是职业精神的高贵与舍己救人的人性闪光。
对于有人说《外科风云》是“披着医疗的外衣”,导演李雪不完全否认,但他觉得这话稍微有点狠,描摹现实不是他创作的初衷,这个剧也并非只是把医生的原生态展现出来,他更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通过这样一些人物告诉大家,自己对医疗这个行业、对医生这个职业、对医疗理念的态度是什么。
《外科风云》中,从最高阶的院长,到中层的主任、副主任医师,再到主治、刚来的实习或者进修医师,再到最基层的护士,还有患者、患者家属,呈现出了医院的众生相。剧中没有重复概念的人物,每一个层面的人都有立体角度的呈现,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一个主旨,就是医生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剧中,观众可以看到医院内部的人事斗争、高层之间的政治斗争,还有前史旧案的纠葛,但无论怎么斗都没有抛弃一件事,就是如何治好病人。以反面角色出场的胸外科主任扬帆,为了让备受病痛折磨的院长傅博文出丑,把傅博文推到了肺移植手术台上,但他又考虑到病人的安危,让庄恕帮傅博文完成手术。扬帆在天台上跟钟主任的对话点明了他的行为底线:“我们都是大夫,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我们心里是有把尺子的。”
《外科风云》选择复仇这个经典化的戏剧主题切入,悬念带来了戏剧化的效果,而之后的剧情发展还是回归了医生职业的特殊性,呈现了医务人员形象的立体多面。庄恕复仇这条悬疑线增加了戏剧性,也通过戏剧矛盾的展现,让观众看到医务工作者对待医学应该秉持的“实事求是”态度,这个主题为这部剧赋予了精神价值。《外科风云》并不是简单的“披着白大褂谈恋爱”的伪职业剧,它展现了医院内外生态系统的多面性和复杂性,让人感受到医生也是普通人,人性的摇摆与坚定、温暖与阴暗、坚强与脆弱都存在其中,发生在医院里的风云际会说到底也是人性使然。目前剧集播出过半,《外科风云》在豆瓣的口碑上升到7.1分,在北京卫视的收视成绩也在稳步攀升。
如何塑造医生更出彩
不擅长女性刻画,一直是正午阳光团队的短板,而《外科风云》恰恰塑造了一位国产医疗剧中难得一见的天才女医生作为全剧核心人物。踩着高跟鞋出场的陆晨曦一开始与日剧《大门未知子》里特立独行的女医生形象有些相似。这位医术精湛的仁和胸外“一把刀”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性格缺陷也十分明显,她不遵循人际交往的一些“原则”,顶上司、训下属、怼患者,喜怒哀乐挂脸上,逮着错不饶人,她对自己的评价都是“冲动无脑凭感觉”,和庄恕的“成熟理性负责任”形成了鲜明对比。
陆晨曦这个角色加入了很多特定的性格,是高度戏剧化的提炼与融合。其实在海外医疗剧佳作中,一些个性鲜明的角色可以说是经久不衰,比如拍了13季的《实习医生格蕾》,比如不按套路出牌的《豪斯医生》。其中的人物个个医术高超但也各有怪癖和弱点,但这些角色的背景、成长环境以及境遇可以对他们的性格与行为方式作出合理的解释,辅以演员透彻的表演,让观众对这些角色念念不忘。《外科风云》中陆晨曦这种离经叛道的性格与行为方式和职业本身是否匹配,人物的个性能否被观众接受和欣赏,成为人物塑造的关键。
《外科风云》开播后,观众和很多医务工作者争议最多的就是女主角陆晨曦,认为这个人物设计不太现实,毕竟在医院工作了11年的业务尖子,还这样不懂为人处世和自我保护,在现实中“活不过一集”。其实这个角色的开局设计就是不讨喜,她咄咄逼人、气场十足,包括给神经质的病人下精神病诊断,体现的就是人物最初的性格缺陷,而不仅仅是展示她的个性鲜明。但剧中也借不同角色之口,反复强调因为父亲死于仁和医院的医疗事故,陆晨曦才得到院长傅博文过度的爱护和纵容,成为医院中公主般的存在,算是完成了逻辑自洽。创作者在这里的用意不用多说,如此刻意塑造一个“菜鸟”,一定是为了让观众看到她的痛苦成长。
随着剧情发展,在经历了一系列调职、停职、“信仰崩塌”的挫败之后,陆晨曦认识到了自己的自以为是和鲁莽。在昨晚的剧集中,曾经的傲娇小公主开始反省与同事相处,主动给上司做手术助理,而观众对这个角色也从有些难以接受到逐渐认可。其实角色演绎到现在,陆晨曦还没有被推向极致,这个全剧核心人物的性格变化将贯穿到最后,至于后面的故事是否精彩,观众可以“静观”剧情的发展。本报记者 邱伟 J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