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东论智慧 《论智慧》:智慧是最美丽的花朵

2018-04-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一句名言:"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人类之所以如此美丽,不是因为外形.体力,也不是因为感觉,而是因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一句名言:“最美丽的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人类之所以如此美丽,不是因为外形、体力,也不是因为感觉,而是因为人类具有其他任何一种动物都不具备的智慧。

  智慧是最美丽的花朵,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智慧。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智慧的本质是什么,怎样培养智慧?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千百年来,哲学家在苦苦地思索,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也在探索。

  余华东博士的《论智慧》堪称世界上第一本系统、全面地论述智慧的专著。从这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作者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探求智慧真谛的足迹。读完这本书,我们会为作者那些具有原创性的发现而欣喜,头脑中有关智慧问题的认识会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智慧是什么?余华东在梳理了古今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智慧观的基础上,根据下定义的原则要求,给“智慧”下了一个新的定义:智慧是指人所具有的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这一定义不仅逻辑严密,而且揭示出智慧的本质。

  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智慧离不开思维,但并非所有的思维活动都是智慧的。人的思维活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即再造性思维;一类是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即广义的创造性思维。

一个人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越弱,甚至于不能产生新思想,只能进行一些重复性、再造性的思维,那么这个人的智慧水平就越低,甚至于没有智慧。反之,一个人产生新思想的思维能力越强,也就是说这个人产生新思想的数量越多、质量越好,那么这个人的智慧水平就越高。

  对此,余华东从新思想产生的角度提出了智慧的三个内在要素: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非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内在要素对人的智慧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知识是智慧的必要条件。知识既是思维活动的基础、材料,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没有知识,就没有思维;没有思维,自然不会产生新思想。人类思维形式有多种不同的分类。以德国近代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的充足理由律为划分标准,可以将人类思维形式分为两大类: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由充分的理由作为前提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它具有确定性,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则和规律;非逻辑思维是由不充足的理由作为前提得出结论的思维活动,它是不具有确定性的思维,是不符合逻辑思维规则、规律的思维,是产生新思想的关键,是智慧的核心要素。

非逻辑思维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即便是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机器也只能模拟和代替人的逻辑思维,而无法模拟和代替人的非逻辑思维。

  因此,一个人只有具备了智慧的这三个要素,才会拥有智慧,就能拥有智慧。

  智慧能否培养?如果能培养,那么怎样培养智慧?余华东对历史上智慧来源的遗传、环境、教育之争进行了剖析,通过实例证明智慧主要是培养出来的。培养智慧,就是要使智慧的三个内在要素都得到发展,也就是说要增长知识,训练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智慧,要获取较多的知识。但也并不是知识越多越好,关键是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智慧,要求知识学习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知识学习要有一定的难度,当然难度必须适当;二是适当学习一些理论知识。

  培养智慧,要把训练和培养思维能力放在第一位,应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有效的思维训练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途径是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进行思维训练,也叫学科思维训练。这种思维训练有两个目的:一是获取知识;二是同时进行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另一条途径是专门进行思维训练。这种思维训练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培养思维能力。

  训练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是培养智慧的难点和关键。训练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遵循一条根本原则:思维活动要建立在较少的、不充分的知识材料的基础上。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养成一种思维活动的良好习惯。

训练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应采用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探究式教学。训练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采用发散思维法、逆向思维法、头脑风暴法等思维训练方法。训练和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养成大胆设想的习惯,敢于违背既有知识,敢于违背逻辑规则。要实现智慧的最佳状态,应以培养非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同时带动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和知识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