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百度音乐 百度音乐王磊:音乐跟AI的结合是未来很重要的方向
6月3日,在由黑氪主办的“黑氪HitCrunch 2017科技大会”上,百度音乐总经理王磊就互联网音乐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点击进入直播回顾)
作为网易云音乐的缔造者,王磊认为,能打造出网易云音乐这样的产品,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缺一不可。天时是当时虽然有很多音乐产品,但是很多人会有一个共同感受,就是很多产品还是做得不够好或者说不够简单易用、不够抓人,这给其他的新产品留下了机会;地利就是网易这家公司具有它一定的基因,它允许你在最开始的孵化阶段,有一个机会自己野蛮地生长,可以打破一些边界和规则;人和就是网易云音乐这个团队在互联网行业应该算是精锐之师。
一手缔造了网易云音乐,却在其发展得如火如荼时离开,加入百度音乐。谈及原因,王磊表示,对于互联网音乐行业和怎么样去运营一个互联网音乐的平台,他个人的想法是,绝不能仅仅只做一个播放器或者仅仅做一个软件,一定要想办法尽可能地打通这个产业上的上中下游。在这一点上,他并没有跟网易的董事会达成共识。其次就是网易决定把公司搬到北京没有信号的地方,让大家可以有点想象力,这一点对他生活影响很大。
离开网易云音乐后,很多国内互联网音乐平台都找上王磊,向他抛出橄榄枝,但最终他选择了百度音乐。在他看来,2012年百度音乐做得还是不错,而且由于它有入口的优势,它的用户量和数据都是非常庞大的,只不过大家用过这个产品之后,会吐槽它的基因等。
“对于我来讲,接受这样一个挑战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在之前的公司从无到有,没有任何的经验去做一个产品。到了百度音乐,它已经存在在那里了,只不过要重新做一些改造,这种挑战也挺有意思的。”王磊说,百度音乐是一个能够按照他的想法去打造的产品,这个是最重要的原因。
对于互联网音乐是否已经进入下半场,王磊表示,音乐平台的竞争还是一场马拉松,鹿死谁手还是还不知道。他不太在意这些,更多的是在想怎么样把自己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谈及小的音乐平台还有出现的可能时,他的回答是“非常难”,因为做平台如果不准备十亿人民币的启动资金,这个事儿就别玩了。但他认为,如果做一个音乐内容型的公司,还是有机会的,并且机会会非常大。
音乐平台的下一个方向在哪里?王磊认为,现在各个音乐产品的界面都差不多,中国知识产权的保护跟不上,一旦有人做了一个还不错的创意,很快其他人就跟进,很难去使用有效的办法防止这件事情发生。所以唯一你有的办法就是尽最大努力比别人跑得更快一点,比别人的想法更新鲜一点。
“我个人觉得,未来其实在音乐产品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上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现在我们也在把重心往这方面转移,这是我个人所预测的音乐产品未来的一个方向。”王磊说。
以下为王磊对话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请到了网易云音乐的缔造者、现任百度音乐的总经理王磊老师,来给我们深入地探讨一下音乐和想象力的故事。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您觉得是什么成就了网易云音乐?
王磊:我觉得现在回顾过去,应该说在当时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都不可缺少。因为在筹备这个产品的时候是在2012年的4月,我记得我是在2012年的“五一”期间写了第一个架构书,特别巧,那个PPT写了66页,写完之后一查66页,好像“66”在中国北方人会说“六六挺顺”,其实没有很刻意,第一个架构书是这样写成的。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音乐产品,不管是移动互联网的还是传统的Web和PC端的,那个时候我们入场已经非常晚了。可是在当时为什么还会天时地利人和呢?天时,虽然有很多产品,但是很多人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认为很多产品还是做得不够好或者说不够简单易用、不够抓人,这给其他的新产品留下了机会;地利,网易这家公司还有它一定的基因,它允许你在最开始的孵化阶段,让你有一个机会自己野蛮地生长,可以打破一些边界和规则;人和,这支团队在互联网行业应该算是精锐之师。
跟这些有关系,才会出现这样的产品。
当然,也会跟整个团队的审美取向有关,其实主要是对于打造一个互联网精品的孜孜不倦地、几乎偏执的追求,跟这些都有关系。还有市场的团队,还有运营的团队,还有投资的团队,其实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
主持人:您在网易云音乐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又怎么会决定到百度音乐进行新的探索呢?
王磊:第一,我决定离开的时候其实是在2016年的年初,我在网易工作已经将近八年,网易决定把公司搬家到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大家可以有点想象力,在首都手机没有信号的地方,大家可以想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一定不是CBD或者几环。这对于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北京也好,整个中国的音乐重心,都在北京的东区,东三环、东四环一带,我们搬到了那个地方,离这个行业非常遥远。
第二,我自己的家也是在北京比较不错的地段,CBD,我也不太有兴趣搬家过去。那个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开车过去单程是59公里,平均花的时长是2小时50分钟,一天开118公里的车上下班,路上要花6个小时,我觉得这好像不是生活了。
第三,我对于互联网音乐行业和怎么样去运营一个互联网音乐的平台,我个人的想法是,绝不能仅仅只做一个播放器或者仅仅做一个软件,一定要想办法尽可能地打通这个产业上的上中下游。现在不管大家所津津乐道的版权大战也好,抢人大战也好,音乐行业的运营模式也好,实际上它是整个产业链链条的一部分,还是你希望串联整个产业链?在这部分,我和网易的董事会没有一个共识。
我认为一定要打通产业链,他们认为做一款软件就不错,因为是一个科技公司,在整个网易公司有过唱片公司背景的就我一个人,所以我也很难得到大家观点的支持。
基于这些原因,最简单地说就是在未来的发展理念上,我们的想法不是特别地一致,第二个就是离家真的很远,上下班118公里,但是唯一的好处是可以在路上听三到四张CD,基于这个原因我主动离开。在2016年春节过后,休假回来,我就已经向丁磊和董事会提了辞呈,我希望离开停下来休息一下。
当然也做了历时一个多月的挽留,最终我还是希望离开,在4月1日正式离开。所以,那天我发消息说离开了,别人说玩笑开得有点大。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没有任何人际关系上的问题,在网易19年的历史中只有4个高管是离职的时候网易发新闻稿送祝福的,那我就是那第四个人。
主持人:当时是什么让你决定加入百度音乐,并且您觉得自己当时可以给百度音乐注入一种什么样的力量?
王磊:百度音乐实际上是中国第一个互联网音乐平台,也是第一个手机的音乐APP。但是遗憾的是,在它过去的发展历史中,并没有把一些产品的工作或者品牌的工作做好。
事实上,回顾2012年我在准备做网易云音乐这款产品的时候,当时在研究的几个竞品里排在第二位就是百度音乐,在2012年百度音乐做得还是不错的,而且由于它有入口的优势,它的用户量和数据都是非常庞大的。只不过大家用过这个产品之后,会吐槽它的基因或者产品做得怎么样等等。
对于我来讲,接受这样一个挑战也挺有意思的,因为在之前的公司从无到有,没有任何的经验去做一个产品,做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到了百度音乐,它已经存在在那里了,只不过要重新做一些改造,这种挑战也挺有意思的。
事实上在当时,树欲静而风不止。其实从2014年开始,您所知道的和您所不知道的中国的一些互联网音乐平台、国际音乐机构等都来找我谈,加起来有二十家,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百度音乐。还有一个原因,有两个公司如果去到那里的话,要搬到深圳或者广州上班。
作为一个北京人,虽然大家对于北京的气候有意见,但是离开北京,北京人背井离乡的不太多,某一个角度上来讲,我也是一个不太愿意背井离乡的人。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一个在北京办公的公司。
当然了,别的公司也说你也可以在北京办公,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些价值观的问题,你所设想的对于产品未来发展的规划,是否跟这家公司的管理层或者董事会有一个一致的看法,我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对我来说,选择换一份工作,钱不是第一位的。
当然,我也不是说那么清高,说我从来不考虑待遇的问题,但是待遇肯定不是第一位的。如果把这个放在第一位的话,我去年就已经在深圳上班了。所以,最终我选择了百度音乐。第一个原因是在北京上班,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它能够按照我的想法去打造这个产品,去走它未来的路,第三个原因是挑战,接受过从无到有的挑战,又接受一个已经存在你去改造的挑战,我也想再去尝试一次。
主持人:音乐在互联网界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喜欢说上半场、下半场。您觉得在音乐平台这个品类中,是否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如果已经进入下半场的话,几大音乐平台角力的核心在哪里?
王磊:如果大家看足球比赛的话,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上半场40到45分钟的阶段,其实还很胶着的阶段,常常是一个球队1:0领先,45分钟另一个球队打进一个,打进的球队容易板平比分,结果甚至是这个球队会赢。我个人认为还是这个阶段,音乐平台的竞争还是一场马拉松,鹿死谁手还是还不知道。
对我而言,我不太在意这些,包括风口上的猪,猪在风口上也能飞起来,我非常反感和不同意这句话,我认为风口上的猪还是猪,如果风停了,会摔得更惨。所以,我不太去想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在想怎么样把自己做好,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当您带领一个以技术背景为核心的团队,您觉得带领的秘诀在哪里?
王磊:我觉得首先只要和团队合作,学会忍耐是第一位的,不管是你的职位比别人高还是低,学会基于人性的尊重,以及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有时候还要学会妥协和放弃。当然,该坚持的原则是一定不能放松的。
第二,我现在还有一层身份,也是未来我自己更想从事的工作,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定位为一个产品经理,我也没有任何兴趣让自己成为一个产品经理。我现在有另外一重身份是传媒大学的客座教授,其实我更希望做一些这种工作。
所以,我在团队里面经常做一个工作,潜移默化地给他们讲音乐的事情,吃饭的时候讲一些音乐的八卦,我也会抓住一切的机会给他们推荐音乐,不管是以前在网易在易信群,还是百度High群里,推荐一些音乐,鼓励大家分享交流。做音乐产品的团队如果大家不听音乐、不喜欢音乐的话,这件事挺可怕的。
所以,基本上这两点是最重要的因素。
主持人:您认为做音乐平台的下一个方向在哪里?我们讨论过阿里系、腾讯系,大家都在探讨下一个爆点在哪里?小的音乐平台的创业公司还有没有出现的可能?
王磊:我先回答您的第二个问题,小的音乐平台的创业公司还有没有出现的可能。我觉得非常难。做平台,如果不准备十亿人民币的启动资金,这个事儿就别玩了。
如果做一个音乐内容型的公司,我认为还是有机会的,并且我认为机会会非常大。所以,如果有人想做音乐创业的话,我非常鼓励做音乐内容的公司,最简单的说法就是做歌,做艺人,做唱片。
回答第一个问题,未来的发展在哪里。现在大家打开各个音乐产品,界面感觉差异性不是特别大,在这方面再去改,可想象的空间好像是越来越小,但是不是说就一定停下来不去改了,而是大家还要去改。可是中国这种知识产权的保护跟不上,一旦有人做了一个还不错的创意,很快其他人就跟进,你也很难去使用有效的办法防止这件事情发生。唯一你有的办法就是尽最大努力比别人跑得更快一点,比别人的想法更新鲜一点,也仅此而已了。
但我个人觉得,未来其实在音乐产品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上是一个重要的方向,现在我们也在把重心往这方面转移,这是我个人所预测的音乐产品未来的一个方向。
主持人:我想请教一下目前在这样的一个中国经济文化结构下,独立音乐人是一个怎样的存在?目前的这种状况对于他们来说,是更加支持,还是更加有阻碍?
王磊:肯定是越来越好了,这个环境对于独立音乐人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机会。往前回溯,大的唱片公司看不上他们,或者他们也看不上大唱片公司,就想去做一个个体户,自己独立发展,自己掌控自己,他们其实就用这种方式独立存在。
现在各个平台都在说音乐人这个计划、音乐人那个计划,其实给了独立音乐人非常好的机会,好像瞬间独立音乐人就变成了一个香饽饽。真正头部的独立音乐人不到二十人,这二十个被各家平台抢来抢去,他们原来没有什么机会跟大家谈条件,现在也可以比谁开的条件更好就跟谁合作。给这些头部的独立音乐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是要看种一些中部和底部的,这个“底”的意思不是水平和能力的底,而是他们的知名度没有达到那个,一个歌坛要想健康有序地发展,“新陈代谢”的更迭要更快一些。新闻喊的这个计划出多少钱、那个计划出多少钱,大家不用听那个,说几亿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意义,最重要的还是你做什么。
我们计划在今年7月底、8月初选了三组音乐人,带他们去英国伦敦录音,当年的披头士都在那录,这样才有意义。最重要的还是要你真正做一些实事,给他们带来实际帮助的。比如我们带旅行团乐队去,他们是披头士的死忠粉,他们到了之后第一件事是趴在地上亲吻地板。
我们在北京、上海已经装修了两个音乐创客空间,会有音乐创客的办公室、录音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我觉得这比天天喊某某计划、有多少钱要强多了,你把你所有的方式都公开,让哪怕是最底层的,他就是一个大学生,但是他有一个音乐梦想,能够便捷地找到你的方式,到这里跟喜欢音乐的人一起交流,我认为这才是更有意义的。
这个时代比我们那个时代强多了。我念大学的时候是二十年以前,我也曾经怀抱音乐梦想,但是那个时候没有机会,互联网根本就没有,那个时候写了几首歌。
念大学我认识了一个唱片公司,他们做了草莓音乐节,就认识了他们的老板。特别巧的是,他们的办公室就在我大学的隔壁,我一开始的愿望很朴素,想去蹭饭,吃两顿肉,那个时候很穷。
在那接触到音乐人,发现如果你想要走这条路太难了,以你弹吉他的技术,你写歌的稚嫩程度,你根本没有机会录上一首歌或者做一个乐手、组一个乐队,没有这个机会。所以,我迅速地放弃了这个朴素的愿望。可是,我现在听很多独立音乐人的作品还不如我当年写的,所以我如果生在这个时代,也许我还可以实现这样一个梦想。所以,我觉得这个时代其实还是非常好的时代。
主持人:您对这些年轻人有没有什么样的建议想要分享?
王磊:第一,不要熬夜,这不是在开玩笑。因为这两年我陆续送走了几个朋友,有音乐界的,也有互联网界的,我的一个朋友,也是我职业生涯的同事,春雨医生的张锐,融资了12亿,人没有了,参加他的葬礼的时候,我虽然是这个岁数的一个大男人,但还是没有忍住痛哭。不要熬夜,健康是第一位的。我的生活挺忙的,只要周末不出差,在北京每周都要踢两场球。
第二,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话挺俗气,但是真的要好好学习,我现在在大学里教书,我觉得挺可悲的是网上有一种言论说“中国人不需要读书了”,现在找一个书店挺难的,不读书这事挺可怕的,真的要多读书,尤其是还在校的同学,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第三,永远让自己保持一个年轻的状态和心态,永远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