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网民信息泄露 如何知道自己的信息是否已经泄露?

2019-05-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4月27日讯,有没有想过,你在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的时候,会不经意地"出卖"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而随着快递实名制的落实,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似乎也越来越严重.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招致各种骚扰电话,甚至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 案例一:买房后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 小吴刚购置了新房,可是接踵而至的各种骚扰电话却让她平添了几分忧虑."我们家买房子以后,总是接到各种装修公司的电话,有的时候一天甚至能接到十来个,可是我都不知道这些公司是

2016年4月27日讯,有没有想过,你在网上购物、聊天、发邮件的时候,会不经意地“出卖”了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电话、住址等个人信息,而随着快递实名制的落实,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似乎也越来越严重。这些个人信息一旦被泄露,可能就会招致各种骚扰电话,甚至被诈骗分子盯上并造成严重损失。

案例一:买房后接到装修公司的电话 小吴刚购置了新房,可是接踵而至的各种骚扰电话却让她平添了几分忧虑。“我们家买房子以后,总是接到各种装修公司的电话,有的时候一天甚至能接到十来个,可是我都不知道这些公司是从哪里得到我的电话的。”小吴说道。

案例二:该换保险接到推销电话 贾女士的爱车保险即将到期之际,一个接一个的推销保险的电话打来,个人姓名、身份证信息、车辆品牌、车牌号、出险次数,这些完全都在保险推销员的掌握之中,贾女士说,她觉得自己像在“裸奔”,一点隐私感都没有。

案例三:一条短信盗走所有积蓄 徐先生在回复了一条短信后,一夜之间,积蓄几乎全部被人转走。 网络安全专家分析,根据许先生提供的信息,骗子在实施诈骗前已经获取了受害人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只需要获得验证码即可实施盗窃。

调查: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

有数据统计,网民被泄露的个人信息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其中78.2%的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过,包括网民的姓名、学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及工作单位等。在个人信息泄露带来的不良影响上,82.3%的网民亲身感受到了个人信息泄露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仅2015年,网民因个人信息泄露、垃圾信息、诈骗信息等现象导致总体损失约805亿元,人均约124元。

个人信息“黑市”交易3毛一条

目前非法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形式主要有无良商家盗卖、网站数据窃取、木马病毒攻击、钓鱼网站诈骗、二手手机泄密和信息黑客技术窃取等。个人信息被当成商品在“黑市”交易已不是秘密。有媒体调查发现,网上出售的个人信息如果只有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的话,一手资料2元一条,二手资料0.3元一条。一般加上银行卡号后,一手信息会升到一条5元,二手信息也升到0.5元一条。

网友:泄露途径太多,无能为力

对于“超过七成”这样庞大的数据,网友纷纷现身说法,“现在什么都要身份证复印件,电话之类的,谁知道都拿去干什么了呢?经常接到电话营销,无语了……”也有不少网友吐槽,“虽然平时有注意,但仍然被泄露,无能为力。”也有网友表示,对泄露信息者的惩罚力度不够,致使他们犯罪成本太低,才导致信息泄露事件的泛滥,“谁把信息泄露出来的,抓住严惩,不信还有人敢再犯。”

专家:海量信息的监管仍有盲区

以快递业的个人信息泄露为例,有专家这样解释大数据时代下的个人信息状况:“客户的大量个人信息因快递业务被保存在快递物流管理系统中,而该系统中所存储的就是社会买卖关系的数据海洋,当然也包括个人身份信息、电话、工作单位及家庭住址等,而对这些海量信息的监管仍有盲区。”

律师:侵权取证、举证的困难降低侵权人违法成本

有律师表示,我国法律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有明确规定,然而在落实上却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在确认侵权人以及取证、举证等问题上存在较大难度,使得公民通过诉讼来维权变得十分困难,侵权人的责任也难以追究。此外,信息收集过后会一级一级上传,任何一级都有可能发生信息泄露,即便是对于公安机关,这个调查难度也非常大。

业内人士:强化客户信息安全需技术部门支持

有业内人士表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从国家的信息安全,到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安全,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从法律、意识等方面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我们现在对信息保护的程度还有待提高,除了制度的构建,在很多其他方面还可努力。比如说我们的身份证号,仅仅凭这一组数字,一般人只要稍加解读,就可以提炼出一个人籍贯、生日甚至性别等等信息,这非常不安全。在西方一些国家,这些信息是用一种特别的方法进行加密,只有相关专家才能解读。

个人信息泄露何以成“灾害”?

随着信息处理和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层出不穷,俨然成了一个“新兴产业链”。除了商业性的泄露外,有一部分个人身份信息是从公权机关与公共服务部门泄露的。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强,才给不良动机者可乘之机。因此,公民一旦发现自身信息被泄露,不能因为未造成损失就息事宁人,而是要“小题大作”、锱铢必较,勇敢地寻求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避免信息泄露,我们能做什么?

1. 网络购物要谨防钓鱼网站

2. 妥善处置快递单、车票、个人小票等包含个人信息的单据

3. 身份证复印件上要写明用途

4. 简历只提供必要信息

5. 不在微博、群聊中透露个人消息

6. 慎在微信中晒照片

7. 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8. 慎重使用免费WiFi

原标题:超七成网民个人身份信息被泄露 谁来保护我的隐私?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