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雯丽:为了父亲接演《花儿与远方》蒋雯丽:为了父亲接演《花儿与远方》
蒋雯丽和王志飞此次合作,演绎了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故事。
蒋雯丽扮演兵团的女拖拉机手。
电视剧《花儿与远方》正在热播。虽然作为一部讲述上世纪五十年代新疆军垦生活的电视剧,剧情距离当下较远,但该剧自开播以来却收获了不少观众的点赞,甚至不少年轻人表示,从这部剧中看到了自己爷爷奶奶辈参军、建设祖国的辛劳与不易。
该剧导演鲍成志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无论对军垦战士情感生活的描写,还是整部剧偏明亮、向上的基调,都是希望展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刚刚翻身做主人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段历史必须有人来记录,“我们希望创造出充满生命力和希望的内容。剧中的每个人来到新疆,看到广阔的土地,进行开垦、生产,都是在展现当时的人民希望通过双手来创造幸福的生活。”对于观众质疑中年的蒋雯丽并不适合出演年轻时期的郝玉兰一角,鲍成志反而认为蒋雯丽把这个角色诠释得十分到位,“这个角色非常需要人生阅历,只有蒋雯丽这样的女演员才能够演好。”
用情感拉近观众在刚接到这个题材时,鲍成志有不小的担忧,“当时觉得军垦生活距离现在生活比较远,很担心观众不能理解当时那个年代。”但在看完剧本之后,他却发现该剧的角度较为特殊,是从军垦战士的情感生活切入,描写了女兵与男兵们如何在辛勤开垦中日久生情,建立美满的家庭,由此来体现新中国刚成立后社会的发展与变迁。编剧聂欣常年在新疆生活,采访了诸多军垦战士和大量真实的事例,创作了近四年,修改了五稿有余,才有了现在的剧本,“情感的内容可以更容易拉近历史与观众的距离,让大家更好地体会到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时代氛围之下,这样一群人才会作出这样一个选择,无怨无悔地扎根在新疆。这也是这个剧本的独特之处。”鲍成志说。选址胡杨林取景往返八小时据悉,该剧是在新疆的奇台江布拉克开机,随后辗转到石河子拍摄。据鲍成志透露,剧组曾在新疆地区进行了半个月的采风,开车行进了3万多公里,才不过走了新疆的十分之一,“当时我们每天的里程都在七八百公里左右,最终才选择了奇台这个地方。因为它基本上能够兼顾到剧中场景,比如胡杨里,沙漠,戈壁滩,荒原。”新疆地区的广阔除了让取景工程更加浩大,同样也为拍摄增加了时间成本。比如胡杨林就距离剧组驻扎地来回八小时车程,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只能耽搁在路上,“当时我们基本早上四五点就要出发拍摄,开得慢的大车甚至半夜就出发了。等到了场景地要早上八九点,机器、道具都准备好,再开拍就要十点左右了。”除此之外,在晚上拍摄完毕后,剧组还要把所有机器和道具全部带回驻扎地,第二天再重新布景,每天如此,“这样由地域造就的拍摄难度,也是跟以往兵团戏都不太一样的地方。”演员蒋雯丽生啃大葱配煎饼剧中,女主角郝玉兰原是山东待嫁妇女,后为助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征兵工作,她带头报名参军,并在新疆扎根、组建家庭,成为兵团第一位女拖拉机手。蒋雯丽为了塑造这样一位为人爽快、性格粗犷的山东大嫂,不仅在剧中时常以“俺”自称,同样还不拘小节地生啃大葱、吃山东大煎饼。鲍成志坦言,蒋雯丽在玉兰这个角色上突破了多年知性、温婉的荧屏形象。蒋雯丽之所以接演这个角色,不仅是因为自己有兵团情结,更多也是因为自己的父亲。鲍成志透露,蒋雯丽的父亲曾经是支援大西北的铁路工作者,曾经在新疆呆了十多年,甚至蒋雯丽的妈妈也是在新疆怀孕,“我曾经见过蒋雯丽老师的父母,可以看出他们一家都对新疆有着非常深厚的情感,对支援新疆这段历史也有很大的情怀。”而其他演员不仅到新疆体验生活,在拍摄过程中也亲自下地做农活儿,挥起锄头劳作。鲍成志笑称,他们虽然不知道最后种出了什么,但却真的帮忙收割了不少地,“收割场景需要拍得比较久,所以每次我都要跟他们说收割的时候悠着点,不然他们真的一会儿就收完了。”道具锄头、拖拉机都是老式的为了还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军垦所用的道具,剧组在拍摄前曾经特地到新疆的军垦博物馆参观。据鲍成志透露,当年劳作的道具,和如今所用有很大区别,“那时耕地还是在用人推着的犁耙,全靠人力,没有牲口。包括当时的锄头也要比现在的宽,因为他们用的工具需要更适合在新疆那样广阔的土地上去耕作。”而现代依旧在使用的拖拉机、收割机等,道具组也走访了很多地方,只为寻找和当年较为相似的老式机器。《花儿与远方》的故事主要发生在新疆的马莲窝子,也是剧中部队八连的所在地。在女兵刚到新疆的时候,兵团刚刚扎根下来,所处的地方都非常简陋,“办公的地方只有帐篷,住的地方也只有地窝子,就是地上挖一个坑,然后搭一个棚子,而且还是很多人合住在一起。”等到男兵、女兵慢慢开垦荒地、种出粮食,生活条件变得好一些之后,他们便有能力去伐木,盖新的连部,“所以后半部分他们居住、办公的地方就变成了木制的、夯土的房子。虽然跨越十余年,但这些场景我们都努力还原了当时真实的情况。” 鲍成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