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堂楚文化 文化强省孕育荆楚骄子(二)刘玉堂:楚文化应进乡土教材
刘玉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长,湖北省三国文化研究会会长。
采访刘玉堂并非一帆风顺,几次电话邀约,临见面时又被会议打断……10月11日下午,记者终于在省社科院的办公室与他面对面,这位气质儒雅的学者略显歉疚:最近实在太忙了!
刘玉堂确实很忙,手上有大部头的学术丛书《世纪楚学》正在编撰,他还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读本》的编写者之一,同时又为电影、博物馆担任文案顾问。
“我每天的工作,也是在促进湖北文化大繁荣!”刘玉堂笑言。
作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的副院长、楚文化和三国文化的会长,谈及湖北的历史人文,刘玉堂无疑是最具分量的权威专家之一。
“楚”“鄂”之争,其实是个老话题
当前互联网上,关于湖北最火爆的话题无疑是“湖北该简称鄂还是楚?”其实,这个命题最初正是出自刘玉堂之手。
“早在2002年,我就提出过这一说法,但无论是历史文化界,还是民间,都争议不断,也没有结果!”对于这个话题的突然火爆,刘玉堂也感到很意外。
刘玉堂一直认为,如果从学术层面讲,“楚”更能代表湖北的地方特色。
“有人说‘楚’的范围太广,还包括了湖南、江西等地,湖北简称‘楚’,也许伤害到这些兄弟省份的感情,其实这是不了解历史的表现。”刘玉堂说,古楚国有800多年的历史,在湖北起源发展有700多年,真正鼎盛时期,才50多年。如果湖北不能代表楚,其他的地方更不能代表,何况目前湖南简称“湘”,传承的是湖湘文化。
刘玉堂自嘲“喜静不喜闹”,对于网络上的争执和PK,他并没有太大兴趣,“一个省的简称要更改,涉及的方面太多,各项成本也非常庞大,现在说什么都尚早。”
楚文化是个宝藏 需要从娃娃开始普及
2005年,一条“楚文化与湖北”的帖子在网民之间疯传,让许多湖北人恍然大悟:噢,原来我们的祖先还有那么多了不起的精神传承。
帖子的作者正是刘玉堂。如今,在湖北唱响跨越式发展的主旋律下,刘玉堂对于楚文化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是一种灿烂辉煌的民族精神,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对当今社会有积极的借鉴和激励作用!”
刘玉堂说,楚文化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其实跟艰苦奋斗、跨越式发展一脉相承;“鸣将惊人”的创新精神,在东湖高新体现得非常充分;“抚夷属夏”的开放性展现了一个民族的气度,有助于塑造湖北的外在形象……
“楚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其本身也是开发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刘玉堂对此感同深受,上个月,电影《桃花夫人》的剧本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他本人以历史顾问的身份做了专题发言。“楚国著名女人很多,桃花夫人是个另类!”刘玉堂谈起这个电影仍然兴致勃勃,他认为,这部电影将能够“炫丽”的展现楚文化,完全可以做到叫好又叫座。
作为一个呕心沥血的研究者,刘玉堂对于楚文化在湖北的普及和宣扬并不满意,“普通百姓尤其是中小学生,说到楚文化,只知道屈原、楚庄王,编钟,常识的缺乏非常可怕,更别说对精神的领悟。”刘玉堂指出,湖北的乡土教材中,竟然完全没有楚文化的内容,这一点非常要不得,“普及楚文化,应该从娃娃们开始,不需要占用多少课堂时间,简明扼要的把楚文化精髓呈献给孩子们,在心里生根发芽,成为提升人文素养与精神品位的动力。”
致力文化研究 助力文化强省
今年底,刘玉堂参与编撰的一个大部头《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读本》将要面世。“这是专门写给党员干部的一套丛书,为领导干部们提供智力支持!”刘玉堂编撰的部分叫做“感知湖北”系列,共十本,主要介绍和普及湖北文化。
“在文化强省的大背景下,领导干部缺少文化素养还真不行!”刘玉堂在“感知湖北”系列中,把湖北文化分门别类的归纳为:远古人类的演化地,楚文化的发祥地,三国文化的富集地,宗教文化的昌明地,红色文化的繁盛地,民间文化的积淀地,南北文化的融会地,山水文化的灵秀地。
在他的笔下,湖北文化被描绘的如此灿烂多姿。
“文化强省,需要更多的基础理论支撑!”刘玉堂孜孜不倦的进行着这项工作,他主编的《世纪楚学》也将在年底出版,这本书是1995年版《楚学文库》的补充。时隔16年,随着各类珍贵文物的出土,楚文化不断有新发现,对此,刘玉堂报以厚望,“《世纪楚学》将填补楚文化的一些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