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写给苏武的三首五言诗
有人说文选里选的李陵的作品是假的,我看它们如此感人,若是伪作会很伤心。看了几篇文章,都在论证这些作品是真的,心里觉得宽慰了很多。以下就是对这三首诗的简要学习。【一】
良时不再至,离别在须臾。
屏营衙路侧,执手野脚橱。
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蹄。
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
长当从此别,且复立斯须。
欲因晨风发,送子以贱躯。
写得知别离消息后的情景。以浮云喻人事,在得知两人将要分别之后,作者的心境已变,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此时只透出对苏武浓浓的不舍之情和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却未提及这别离后的委婉曲折。
【二】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临河灌长缨,念子怅悠悠。
远望悲风至,对酒不能酬。
行人怀往路,何以慰我愁。
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
写送别时的作为和感慨。先说对酒不能酬,又说独有盈觞酒。这种先说不能再勉强而为的写法又道出作者此时曲折的愁肠。离别虽苦,但是还没点出是怎么样的离别需要这般反复咏叹。
【三】
携手上河梁,游子暮何之。
徘徊蹊路侧,恨恨不得辞。
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
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
努力崇明德,皓首以为期。
写离别。不得辞仍要辞,难久留所以必须走。此时终于要分别,作者最终以努力崇明德作为结尾。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作者远在匈奴,苏武将归汉地,地理位置不同,生活习俗不同,心境也不同。
此时李陵只能诉诸以信仰层面的问题才能解脱自己在苏武离别时产生的痛苦,即意识形态的经典大学的开篇。即使在这里,仍未点出离别苦痛的原因。
--------------------------------------------分割线---------------------昏割线--------------------------------------------------------
李陵和苏武的离别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若苏武当年投降,则日后不必别离。若李陵和苏武一起回汉,也不必别离。可苏武不可能投降,李陵也无法回归,离别看似可免实际上却不可避免,这种曲折使痛苦的原因之一。
苏武此番回去是英雄荣归故里,是多年的坚持终于得到结果。而李陵自己却没法看到属于他的“结果”,这样的离别,也是彻底的和自己的荣誉,信仰,功勋等等告别。
苏武和李陵关系好,回去后也没把他召回来(当然写诗的时候不知道),此番别离,苏武和李陵两个不同境遇的棋子的不同遭遇,别离也是他们和自己的自由意志的别离,从此俩人都只是符号,标记不同,都不再是活生生的人了。
这番别离,是李陵的故国之望的彻底终结。日后写就的答苏武书集委屈怨恨绝望失落惭愧诸多情感于一处,读之令人潸然泪下。满纸的苦涩并不是一日酿成,在这番别离的时候苦果已经熟透,随着苏武的别离它们也窖入降将内心深处。
苏武也很惨,英雄后来官不大,再后来也丢了官,为大汉保了尊严自己却很没有尊严。李陵倒是继承了李广时那李家绝不受辱的刚烈之气,宁可葬身异域,也不在刀笔吏下受辱。着实血性,着实壮烈。
大概写了点,还没分析李陵的信和相关的历史事实,也没有和昭明文选的选文标准和其他文章作比较,更没有查材料提炼观点组织论据。就是今天读了李陵的这些事和相关的文字材料,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