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彼得潘约着去玩剧
《彼得潘的冒险岛》
很多中国人的眼里,话剧是《四世同堂》《原野》这样的,深邃、厚重,需要沉静下来细细品味。近些年,随着开心麻花、白眉工作室异军突起,掀起了新一类戏剧风格,使很多并不关注传统戏剧的年轻人,开始消费这种快节奏、轻松幽默的舞台剧形式。
坦白讲,刚听说《彼得潘的冒险岛》这样一个名字内心是有点担忧的,第一,作为童话题材,受众是否只是在孩子层面。会不会沦为像一些人对部分中国动画电影的评价那样“大人看了幼稚,孩子又看不明白”。第二,取材于西方的故事,思维模式、呈现角度是否能让大众为之买单。就像今年《月亮和六便士》在上海美琪大戏院演出期间,我还周末专门跑了趟上海,就为看这场理想与现实冲突,中外文化冲突的戏剧。可是语言呈现方式多少有些不伦不类,如若对背景不够了解,开始是很难理解并迅速进入情景的。同时,多维度、沉浸式话剧这样的字眼,着实为此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带着这些担忧和小小的期待,来到了这个舞台足足有8千平的巨大场馆。
《彼得潘的冒险岛》
进入主场馆前的四个分场馆,从达令夫妇担忧的神情到引路精灵的欢快灵动,让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即将要观赏的是话剧,反而想到了曾经在美国奥兰多的Adventure游乐园中的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场景即是舞台,演员就是你身边的伙伴,情节就是这样一步步推进,又时不时给你惊喜。
《彼得潘的冒险岛》
话剧就是这样开始,围绕着时间、空间两个轴线,层层展开。刚进入主场馆的我,真的是眼花缭乱,不知道看哪里,似乎每个角落都有看不尽的故事,处处皆是戏。几个海盗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我要走遍剧场每个角落的设想。
“你要做海盗吗?”
“啊?”
“这个金币给你,走,和我们一块做海盗。”
是的,我就是这样没有原则地被“收买”了。也正是在这时,才真正知道,所谓的沉浸式,在于每个观众也同时是整场戏的演员。自从上了贼船,开始了各种任务,学海盗如何捆绑绳子,一同拉起帆……(此处省略1万字,期待你们到现场有更多发现,完成更多有创造性的任务,赢取更多金币和神秘奖品回家)你以为这只是大人带着孩子做游戏,那可是大错特错,你也是这场戏的主角。
《彼得潘的冒险岛》
就像我,这样优秀杰出的海盗,是要为自己的船长效劳,想出好的主意去干掉敌人彼得潘的好么。作为最忠诚的拥护者,自然有意想不到的惊喜,难道只有课堂老师发的小红花么?激发每个人参与欲望、好奇心的还有单独的晚餐机会。作为一个有舞台经验的我,理所当然的以为,船长可以关起门来休息一会,我关心地问候,“你们穿这么暖和,演这么卖力真辛苦。”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尊敬的Hook船长根本听不懂我说什么,继续描述着船上的生活。每位演员,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角落,不管有没有观众,都在卖力的演着戏。想想我们的传统话剧,至少还有个转场,稍事休息调整,而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舞台上,还要随时应对各种场外观众带来的不确定性。但他们最优秀的地方就在此,每位观众不管外向内向都会不自觉地在这样强大的引力场中,学着他们的说话方式、行为方式与他们打成一片,进入某个特定角色。至此,演员不再是演员,观众也不再是观众,他们都变成了剧中人。
《彼得潘的冒险岛》
以至于,剧情发展最高潮,彼得潘与Hook船长单挑时,明明知道输赢,我们海盗阵营依旧无人叛变,振臂高呼“HOOK! HOOK!! HOOK!!!”
《彼得潘的冒险岛》
全身心的融入,畅快无拘束的哭笑谩骂,和每个人尽情地勾肩搭背,最大程度的互动交流,你无法想象这竟是一场话剧,但同时它的教育启发意义也值得每个人深思。孩子的表达能力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该如何激发?孩子的使命感、荣誉感该如何形成?来到《彼得潘的冒险岛》,您一定会找到答案。
《彼得潘的冒险岛》
这样的话剧,不是看下来的,而是玩下来的,但细想来,又是学下来的。如果没来过“冒险岛”,你一定会遗憾,但来过之后,你同样会遗憾,就像我,不管这一次旅途多么的精彩,自己看到的还只是整部剧的冰山一角。太多的未知等待着一次次慢慢去开发。
《彼得潘的冒险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