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广文的子女 罗广文女儿记述“抗日名将”的故事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又值父亲110周年诞辰,写文回忆和记述父亲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些事迹,以表达对父亲的纪念和缅怀。
生平
父亲罗广文是忠县三汇罗家岭人,1905年1月6日生,祖辈务农,家境贫寒。祖父罗宇涵为清朝末年秀才,为人正直,恭谦以"耕读传家,孝节为先"为家训,持家勤俭,教育子女严格。祖母田氏,贤惠勤劳。父亲每放学回家,都要去放牛、割草、耕地。
受父母影响,父亲自幼养成正直、勤奋、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1924年中学毕业后,父亲准备到南京升学,后同乡会资助他东渡日本,考取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受国内大革命高潮的影响,毅然弃文习武。
1927年,父亲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1929年秋毕业回国赴广州黄埔军校任少校兵器教官和军官队队长,1930年秋调第3师炮兵营任少校副营长,1931年在陈诚部18军14师炮兵营任中校营长。
父亲素来治军严明、训练有方,以身作则,和士兵同甘共苦,该营训练成绩为全军之冠,因此深受陈诚赏识,从此开始了在陈诚军事集团中的军旅生涯,成为陈诚"土、木"系重要的军事将领之一,历任18师师长,18军军长,第4、第15兵团司令及第7编练部司令官等职。1955年2月出任山东省林业厅厅长,政协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1月l日病逝,享年51岁,安葬在济南市金牛公墓。
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进入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全国人民"有人出人,有钱出钱",为保家卫国,年轻人纷纷报名参军,军队将士请战上前线。作为职业军人的父亲积极响应,跪别父母,告别家人,抱定"不打走日寇,誓不还"的决心,直奔抗日疆场。
父亲在八年艰苦的抗战中,一直拼杀在抗日战场的第一线。先后参加了上海、广德、武汉、宜昌、石牌、常德、湘西、常桃、黔南等几十次大小战役,贯穿八年抗战始终。
1937年8月13日,日军强行在上海登陆,淞沪会战爆发。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日军先后投入兵力30万人,国民政府也从全国集中部队70万人,激战3个月,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战斗异常惨烈。
由于武器和实力的差距,国军付出了惨烈代价,一线主力部队补充兵源达四五次之多,有时一天内要换几个营长、团长。18军姚子青营,固守宝山,遭日军飞机、大炮猛烈攻击,坚守七天七夜,最后弹尽粮绝,高呼"杀身成仁,以死救国"冲向敌军,全营500多名壮士英勇牺牲。
父亲当时已是国民革命军18军14师42旅的少将旅长,8月中旬,他奉命开赴罗店参加罗店争夺战。罗店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日军和我军的必争之地。
国军将士前仆后继、顽强战斗、牺牲无数,5次失守又5次夺回。18军和日军松井石根指挥的第3师团对峙近一个多月。日军为争夺这个弹丸之地,也死伤几千人,整个罗店血流成河,被日军称为"血肉磨坊"。
父亲所率领的83团,为抢夺罗店西端河边的一座桥与日军厮杀数天,该团的第4连、第7连没有一个人后退,坚守到最后,全部牺牲。10月28日,敌人在海空优势助攻下,由吴淞、宝山两路向我南翔守军166旅包围攻击,激战两天南翔失陷,18军急调刚整补完毕之42旅由昆山急行来援。
插入敌后与敌激战,两个团均已投入战斗,父亲又命旅直属侦察连、特务排、工兵连、重机枪连、迫炮连组成预备队,增援48团之战斗。
经奋勇战斗,敌被击退。后来敌方又陆续增援,形成三面包围,42旅凭坚固工事,沉着应战,无所畏惧,在几次白刃贴身肉博战中,由父亲发明的士兵匕首——"罗小刀"发挥了作用,敌人伤亡无数。
战斗进入第4天,战区急调42军之88、87两师,增援形成反包围。同时,由14师采取"围魏救赵"方式,向宝山攻击,截断其增援。在进行了震撼全战区比罗店之战更为激烈的一整天混战后,战场上尸骨堆山,血流成河。
四天的战斗,一场恶战,在包围和反包围战中,敌我交错迫近,多次白刃战,双方伤亡都很大。以42旅第48团来说,两天的战斗,该团阵亡团长1人、营长2人,团里24个正副连长,阵亡 19人;正副排长,阵亡37人,士兵伤亡800余人。
此一战役,也是上海战场最后一次大战役。为期3个月的战斗,上海最终失守,但消灭日军6万多人,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痴心,也将日本拖入了战争的泥潭。9月1日晚,父亲率42旅退守顾家角、北塘口、马家宅一线。上海沦陷后,在广德参加了阻击日军追击队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