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物之十:苏洵

2018-1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过去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字经>中的一则故事.讲的就是苏洵青年时代的事. 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过去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字经》中的一则故事。讲的就是苏洵青年时代的事。

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下笔如有神,顷刻数千言。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这副对联说的是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苏洵是唐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曾达到了下笔顷刻即千言的境界,被世人广为传颂。殊不知,这位文学大家也是一位教子有方的教育名家。

相传苏洵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思学习,贪图玩乐。苏洵经常教育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然而这样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收效甚微。尽管如此,苏洵并未采用棍棒教育的方式,不是对孩子进行强制教育,而是从孩子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入手,积极引导,诱其入门。

每当孩子玩耍打闹时,苏洵就躲在他们能看得见的一个角落里看书,聚精会神,神采飞扬。当孩子们围过来时,他又将所读之书藏起来。

孩子们发现了父亲的这个怪现象,以为他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便趁父亲不在家时,将书偷出来,渐渐地,他们也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从而驶入了成才的正轨。以至于后来,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并驾齐驱,被世人称为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之中,成为中国文坛上不多见的奇特景观。

苏洵还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写作的目的是言当世之要,为了施之于今。嘉佑元年,他带着苏轼、苏辙进京拜访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到欧阳修赏识后在京城名声大振。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面试,他却推托有病,不肯应诏。

此举颇令人费解,联系到苏洵喜欢言兵,或许是出于欲擒故纵的考虑。从诸葛亮开始,文人似乎都在潜意识里期盼着主子三顾茅庐来请自己,似乎这样才有了体面。从苏洵托病来看,他也算是个典型的中国文人。

而人只要像发奋想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什么晚的。当然,中国人相信天时相信运气,但是时运来了的时候,你是不是准备好了呢?厚积才能薄发,所以,平时积累自己打造自己不懈怠,只要机会来临,就是你施展自己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