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异星觉醒》:小聪明救不了大傻蛋
《异星觉醒》海报
本片的开场,简直可以说是“惊艳”。
接近七分钟的“拼接”长镜头,虽然不如《地心引力》那般炫技,但将空间站队员分工合作、捕获火星探测器的任务,表现得很雍容大度,这点颇为难得。
因为对于惊悚类型片而言,编导所表现出来的“从容”,往往意味着他们胸有成竹,会不紧不慢地揉捏观众的预期、从而一直保持悬念、直至最后完全打破观众预期,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喜。
果然,影片整个第一幕,基本上都延续了开场的惊艳。这当中,“火星生命”那出人意料的设计,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白色、半透明、像是海星与海藻合体的外星生命,和此前绝大部分科幻片中多少有些拟人的外星人设计大相径庭。特别是在本片前期宣发材料、给人以“《异形》复制品”的条件下,和经典“异形”处处相背的设计,为本片幕后团队的“原创性”加分不少。
更让影迷们觉得主创有点聪明的,是他们居然敢在第二幕刚开始不久、就对影片最大的明星做出“那样”的事儿——不怕剧透的,不妨联想1996年那部《最高危机》(Executive Decision)开场不久某位动作巨星的命运。至少在俺的观影经历中,二十年来,除了那些故意恶搞这一桥段的,正经商业片中还没有另外一部作品、会如此爽快地让其大牌明星“领盒饭走人”。
在笔者心目中,《最高危机》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动作片的标杆作品,真正将紧张刺激坚持到底。令人遗憾的是,本片只是学了点皮毛,整体效果截然相反:《最高危机》后面的剧情更精彩,而《异星觉醒》自从第二幕开场那段戏之后,就每况愈下,直至最后“聪明反被聪明误”。
事实上,如果冷静回忆的话,在“大明星挂掉”的情节之前,编导就有些难以为继了。典型的表现,就是情节的演进缺乏内在动力,一切递进或转折,都显得很生硬。比如说在“火星生命”突然进入休眠状态、和决定“电击疗法”之间,就缺乏必要的说明。而且,在这中间,还安排了由于黑哥们角色自主进入实验室而引发的一长段对话,问题是,观众从这种对话中,看不到任何角色的发展,或是对于情节的推进。事后再仔细推敲影片的台词,会发现大部分时间是在说废话,陈述一些镜头能让观众看明白的东西。
剧本在编织缜密情节上的无能,也直接损害了片中各角色的塑造。影片开始的时候,空间站各成员,对观众而言是性格模糊的;这本无可厚非,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因为可以给之后人物形象的丰满、提供更丰富的可能。可是,由于编剧在非动作场景中保持戏剧张力的能力实在低下,导致剧情一旦慢下来,演员就像是在那说废话,不要说展现角色更细腻复杂的层次,连最基本的保持观众注意力都做不到。到最后,忍受这些角色的废话,简直比忍受大量暗场景看不清动作细节还更难受,以至于巴不得异形早点杀死他们、好让观众解脱。
按理说,角色在动作场景中,也能展现更多性格,但这得建立在那些场景调度、本身也得有利于表现人物的基础上,可《异星觉醒》不具备这一点。不抹黑地说,片中不乏一些还“过得去”的动作场景,但那仅仅是就对峙的紧张氛围而言,角色动机与行为在其中贡献甚少;因为他们要么是在同时大声争吵,要么就是重复嚎叫,就是难以让观众明白他们的心思。相对而言,瑞恩·雷诺兹演的角色,在本片中还算最有性格的。其他角色,都给人以不在状态的感觉。
如果本片完全照搬《异形》的桥段,可能还会好看一些。但它一开始就让“火星生命”及其杀人手段曝光,后面动作桥段的刺激性,也就在重复中不断递减。此外,在取景布光上,本片有一点也让我困惑:与《异形》的处理截然相反,这里有关“火星生命”的镜头,都光亮得一览无余;反倒是演员的表情,很多时候处于阴暗中看不清楚,进一步隔断了与观众建立起更强联系的可能。
至于影片的结尾,仿佛能看到编导的得意劲:影片其他部分不说,这结尾的转折,应该够惊喜吧。我猜编导的心里,没准还想着这结尾能媲美老版的《人猿星球》什么的。可是,要真地创造奇迹般的转折,前期的“掩盖”必须做得有足够欺骗性才行。如果那些“障眼法”让明眼的观众一眼看穿,这结尾的“包袱”,就完全抖不起来。《异星觉醒》正是这般情形:在前面剧情明确告知观众、火星异形智力出众、且力大无穷的情况下,影片最后两位人类角色想出的解决办法,不仅说不上高明,甚至可以说是正中异形下怀,简直愚蠢之至。如此一来,影片那看似“反转”的结尾,其实并不意外,简直是唯一可能的结果。编导这一番心思,可谓典型的“自作聪明”。
《异星觉醒》无疑想借《异形》的外壳、拍出属于自己的新意,结尾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能不说是给同行提了个醒: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一门心思想超越经典?先把讲故事和塑造人物的基本功练扎实再说。
(作者/红袖添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