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东南大学 李鸿良、王斌、施明夏等名家走进东南大学

2017-11-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3月21日晚,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表演艺术家李鸿良.王斌.施明夏等走进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人文讲座报告厅,将<白罗衫·诘父>.<虎囊弹·山门>等昆曲传统经典段落带进课堂,以"讲演"的形式,为学子们一展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艺术之美.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没有位置,不少同学席地而坐,"我们学校有一大批理工科昆曲迷,很多同学不仅懂得欣赏,而且会唱."表演还没开始,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李鸿良院长被同学们围着"求签名",他亲切地

3月21日晚,来自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表演艺术家李鸿良、王斌、施明夏等走进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人文讲座报告厅,将《白罗衫·诘父》、《虎囊弹·山门》等昆曲传统经典段落带进课堂,以"讲演"的形式,为学子们一展具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艺术之美。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没有位置,不少同学席地而坐,"我们学校有一大批理工科昆曲迷,很多同学不仅懂得欣赏,而且会唱。"

表演还没开始,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李鸿良院长被同学们围着"求签名",他亲切地和大家打起招呼,仿佛是老朋友了。"很多同学都很熟悉,我们演到哪,他们会跟到哪,尽管叫不上名字,彼此已有默契了。"李鸿良院长感慨,刚开始没想到理工科院校也有这么多昆曲粉丝。

"大家通常会认为理工科学生没有文化底蕴,也听不懂昆曲。实际上理工科的昆曲迷并不比南大和南师大的少。"东南大学团委副书记陆挺告诉记者,东南大学素有重视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易红校长经常从特支费里拿出一部分用于支持文化素质教育。

刘波副书记常常莅临人文大讲堂,和同学们一起聆听人文讲座,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从2005年起,东大着手打造"昆曲进校园"项目,开设精品人文选修课,最初了解昆曲的学生并不多,"我们学校外省的学生占的比例比较高,有的学生甚至问昆曲是不是昆明的曲子,完全不了解。

"随着昆曲名家频繁地走进校园,精品人文选修课大力度推广,从熟悉昆曲、认识昆曲到爱上昆曲的学生越来越多。

精品人文选修课成为东大最热门的选修课之一,"一般一门选修课只提供180个名额,精品人文选修课放了300多个空额,很快被同学一抢而空。每年听昆曲讲座,看昆曲表演,上人文选修课的学生超过千人。

"东南大学艺术学副教授赵天为是"精品人文选修课"的授课老师,她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地向学生介绍昆曲,"课堂上,我一般不会讲纯理论的内容,而是会播放昆曲的精彩片段,或者练上几个动作,让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产生兴趣。"赵天为副教授认为,理工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对其工科思维的拓展是有好处的,"而且传统戏曲通常传递正能量的信息,让学生积极向上。"

东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博二女生杨子萱是一位执着的昆曲迷,"从四牌楼坐地铁转公交来的,还是迟到了。"开场10分钟,李同学急匆匆地跑来。本来着急进场的她,看到李鸿良院长正在换装,"李老师有什么能帮忙的吗?"杨子萱利索地打起了下手。

"我们学校有很浓的昆曲文化氛围,从大二选修课上,我认识了昆曲,开始听不懂,却被演员的表演深深感染着,听了两三年慢慢都能听懂了,像上瘾一样,追着看。"学校的昆曲演出每场都到,每逢周末,杨子萱和昆曲圈里的朋友们一起去看李鸿良等艺术家的表演,"对李老师、王老师都很熟悉了,听声音就能辨别谁在唱。

"杨子萱告诉记者,理工科学生的功课很紧,平时很辛苦,爱上昆曲后有个很大的好处,生活变得丰富起来,"为了听懂剧本,逼得我们看更多古典名著,无形中增加了知识的储备。

周末朋友们一起赶场追剧,发烧友们常聚在一起唱一唱,交了不少朋友。"陆挺副书记告诉记者,东南大学打造"2014中国昆曲传承计划",学校将举办一系列昆曲传承活动,其间还将举办昆曲艺术的传承和传播、昆曲表演的审美趣味等系列讲座和精彩演出。"我们的传承计划向东大的学生开放,也欢迎其他学校感兴趣的同学来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