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鹏程谈易之五二:古代为何姐妹同嫁一夫

2017-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龚鹏程(腾讯儒学专栏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卦彖辞.归妹,兑下震上之象.兑为少阴,震为长阳,因此说有阴阳动合之义,象征婚嫁.但<易经>说及归妹的并不仅此一处,例如泰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就是兄嫁其妹之象.此卦卦名归妹,是以妹从娣而嫁,所以初九爻辞说:"归妹以娣".归妹以娣,什么意思呢?孔疏解释说:"古代诸侯一娶九女,嫡夫人及左右媵皆以侄娣从,故以此卦当之."大抵这是古代群婚制的遗俗,姐妹同嫁一夫.而这姐妹

文/龚鹏程(腾讯儒学专栏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归妹卦彖辞。

归妹,兑下震上之象。兑为少阴,震为长阳,因此说有阴阳动合之义,象征婚嫁。

但《易经》说及归妹的并不仅此一处,例如泰卦六五爻辞说“帝乙归妹”就是兄嫁其妹之象。

此卦卦名归妹,是以妹从娣而嫁,所以初九爻辞说:“归妹以娣”。

归妹以娣,什么意思呢?孔疏解释说:“古代诸侯一娶九女,嫡夫人及左右媵皆以侄娣从,故以此卦当之。”大抵这是古代群婚制的遗俗,姐妹同嫁一夫。而这姐妹与丈夫的关系又属于堂兄妹,也就是族内婚。

古代婚配,是先由血亲兄妹开始的,许多民族都有大洪水或什么巨变之后,仅剩两兄妹,然后由他们互相匹配,繁衍了族群之传说,我国古代伏羲女娲故事也类似于此。

其后,“兄妹”的范围扩大到同一族的男女,便成侄娣。先是父系,再则母系,或倒过来。总之,都是孔颖达说的:“女娣是兄弟之行”,不是堂兄妹就是表兄妹,而且往往姐妹同嫁一夫,舜娶娥皇、女英的故事即反映了这一现象。后来民间嫁娶还常有“亲上加亲”的风气,虽然宋代以后明令禁止,但民间依然常见,《红楼梦》里贾宝玉和薛宝钗、林黛玉的关系就是如此。

《周易》的卦爻辞形成于殷周之际甚或更早,显示了这种婚俗应该不难理解。但既是从娣而嫁,这个女子便非元妃正配了。既如此,她将来就须卑退自守才能无咎;若不知此理,妄自争宠,进取以凌后位,可能就不吉了。整个卦的卦义由此展开,故归妹之义与泰卦不同,在歌颂男女婚配之同时还须善于体味此理。本卦之关键亦在于此。

彖传说:“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即是对两性婚配之歌颂。《易经》讲阴阳、象天地,强调生生之德,以夫妇结合为天地之化、人伦之始,因此为之赞叹,这是很容易理解的。

但底下接着又说:“征凶,位不当也”,为什么?注解的人众说纷纭,其实却不难懂:嫁娶是喜事,有生化之义,而征伐是凶事,故若占到此卦当然就不利于出征,原因:“有攸利,柔乘刚也。”

这是总释,分说又有种种情况。首先是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这个征就是吉利的。因为这不是从婚嫁的整体意义上说,而是就女子说。这女子虽是从嫁,并非正妻,但毕竟仍是嫁了,犹如虽跛仍能履能行,自然仍是好事。以女子有行,喻出征处事,所以此爻为吉。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意思与上一爻相似。眇者能视,如跛者能履,都是吉事。但那一爻指出外办事者吉,这一爻指处士幽人退藏为吉。为何不同?因九二是阳爻而居阴位,位不当,故以退守为好。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这有两路解释。一是把须解为须要。谓正妻仍在,媵妾不当冒进,须要待时,随娣往嫁可也。二是把须解为媭,媭就是女弟,跟娣同个意思(《史记·高后记》:“太后女弟吕媭”,吕媭就是吕妹妹)。因此这爻是说以女弟出家,却终究非属正配,吉中有憾之象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婚期拖延了,为什么?因有所待。乃劝人勿急于兴事之兆。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帝乙是殷商最后第二位帝王,曾把女儿嫁给周文王,《诗经·大明》也咏过,乃殷周联姻之大事。

爻辞说出嫁女子的衣衫不如其娣妹那么华美。这看起来似不合理,但在古代却常见,故《诗·韩奕》说:“韩侯娶妻……诸娣从之,祁祁如云”,祁祁如云就是形容妹妹的嫁妆比姐姐还美盛。月几望,是说婚期近于月中,是个吉日。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承筐,捧着祭品的器具。刲,宰割。《仪礼》曾说:“妇入三月,然后祭行”,指新妇嫁入夫家三个月后才奠菜上祭。《少牢馈食礼》又说:“主妇设黍稷,祭则司马刲羊、司士击豕”。指婚后三个月,主妇理应参加助祭,捧着装祭品的器具去祭奠,男子则宰杀猪羊以献祭。可是本爻所显示的却不然,筐中无实物、士宰羊而无血,都是占事不吉,没有结果之兆。

本卦大义如此,整体上是要谦抑的,虽吉而多畏忌,需要谨退自守。

《汉书·五行志》曾载刘向解此卦说:“雷以八月入,其卦曰归妹。言雷复归入地,则孕毓根核、保藏蛰虫,避盛阴之害”。从卦象上说明了人应取象雷入于地之象,保藏隐宁,跟我上述的解释恰可相印证,故录出供读友参考。

龚鹏程小传:

龚鹏程教授(资料图 图源网络)

龚鹏程,字云起,江西吉安人,一九五六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华大学校长、佛光大学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亦曾负责台湾两岸文教交流业务。现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国学中心顾问,有龚鹏程国学院等学术组织及活动,遍及各地。有文史哲宗教艺术社会学等著作近百种,精博渊懿,为世所称。曾获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章、教材改进奖、朱自清散文双年奖等。亦常在世界各地举办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