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心理护理与健康 老年高血压的八个原因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比例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疾病,是许多严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传统的单纯药物治疗虽然能在短期内迅速降压,但其综合有效率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心理护理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为了探讨心理护理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我院对收治的150例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析其心理状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选取我院2005年1月一2008年4月收治的1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男94例,女56例。年龄61-86岁,平均68.3岁。本组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其中1期48例,2期47例,3期55例。合并有肾衰竭7例,脑血管疾病8例,冠心病4例。
2心理分析
通过查阅病例资料,观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与患者亲自交谈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当前阶段的心理状态,现将患者主要心理状态总结如下。
3过度悲观
患者由于对病情不了解,或者在生病中身体状况不如以前,或者长期不能恢复健康,凭自己主观臆断病情,高估自己病情的严重程度,严重者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对康复不再报希望。一般者表现为虽然能按医嘱服药,但对药物效果持严重怀疑态度,严重者则拒绝服药甚至拒绝接受任何治疗。
4过度乐观
此类患者或者生性乐观,或者文化水平较高。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具体表现有两种:一种是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对医护人员的相关建议表现淡漠;另一种是过于相信药物的作用,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按时服药,经常主动询问病情和相关知识,但忽视了自己本身的能动性,病情稍有变化,就表现的十分紧张。
5 沮 丧
患者由于退休或者长期卧床,社会角色发生转变,产生心理落差;同时由于医院活动范围狭窄,同外界的交流减少,感觉到孤独。患者多表现为沉默,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
心理护理
6 过度悲观患者的护理
对过度悲观的患者,我们主要从增强其信心人手,向患者客观介绍近几年老年高血压的国际、国内治疗方案和相关背景知识,并结合患者具体病情与患者展开病情分析,邀请患者一起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介绍患者身边同类患者成功康复的病例,并对相关主治医师的业务水平进行客观介绍,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
7 过度乐观患者的护理
对过度乐观的患者,我们主要从帮助其调整自身定位人手。对第一种乐观患者,首先肯定其专研精神,并根据患者自身拟定的治疗方案展开讨论,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同时委婉地提出科学的治疗方案,让患者逐步接受;对第二种乐观患者,主要是增强患者对自身的忽视,同时减少患者对药物的过度依赖。应使患者明白,药物作用发挥好坏,除了药物本身药理学原理外,还与患者本身的精神状态有关。
8 沮丧患者的护理
对沮丧的患者,我们主要从帮助其融入社会和群体人手。可增加与患者交谈的频率,在必要情况下,还可求得患者家属的支持,让家属承担起陪患者聊天解闷的角色。另外还可以组织病友定期交流,组织一些简单易行的公共活动,让患者走出自己的小圈子。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注意语言要温和、得体。同时还要注意非语言的运用,如眼神、手势等具有暗示作用的表情和动作。另外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某些原因不好直接说出口,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去体会和揣摩患者的非语言要求,并在许可的范围内尽量满足患者。总之,心理护理是一个非常注重细节的过程,需要在长期的互动中与患者逐步建立信任。
健康指导
1 用药指导
护士通过问题解答,发放知识手册等方法,让患者对老年高血压发病原因、预防措施、常见症状、并发症和注意事项有个基本的了解。对不能按医嘱服药和对药物效果持怀疑态度的患者,应向其详细解释药物的药理原理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消除患者的疑虑,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并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检,监测血压,建立健康档案,根据患者最新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2 生活指导
对患者进行运动和饮食方面的指导。运动方面:根据患者的个人兴趣和身体状况,鼓励有运动能力的患者适当多参加锻炼,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等。但不可过度疲劳,以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肺部供氧量为目的,强调长期和坚持的原则。饮食方面:提倡患者合理膳食,保持每天有足够的钾、钙摄入。鼓励患者多吃富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新鲜果蔬和鱼肉,少吃或不吃腌制品和动物内脏,并尽量选择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高蛋白饮食。
效 果
通过护理干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了显着地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和正确的用药方式也得到加强,从而对病情收到了良好的控制和改善效果。其中病情改善显着107例,有效3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达96.0%。
讨 论
从效果可见,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对患者病情的改善有重要的作用。医学的发展已证明了高血压病除了生物学的遗传因素外,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不良的心理反应可使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严重者甚至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心肌梗死,因此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