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祠的武功 开国少将张耀祠的故土情结
2001年秋,张耀祠将军(左二)第四次回家乡探亲。(资料图片)
2006年10月,于都县的老干部慰问团到北京看望张耀祠将军。谢慧 摄
1990年,张耀祠将军为家乡题写笔墨。(资料图片)
2010年10月30日,开国少将、原中央警卫团首任团长张耀祠,带着对故乡无限眷恋,走完了95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年事已高的张耀祠将军告诉儿女,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再回于都老家看看。没想到刚到南昌,见到朝思暮想的老战友,还没真正踏上400公里以外老家的土地,就沉睡在了家乡的温暖怀抱中。
怀着悲痛和敬意,我们翻开张耀祠将军晚年所著的《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再一次走进张耀祠将军特殊而又传奇的一生。
赣南籍将军中的一位特殊人物
1916年2月,张耀祠出生在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新安子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5月,年仅17岁的张耀祠带领石灶乡5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少共国际师。
1934年4月,张耀祠调到八军团保卫局侦察科任科员。当年重阳节这一天下午,张耀祠跟着中央机关和毛主席,在东门渡口渡过于都河,告别了生他养他的故乡,踏上了漫漫征程。从此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历经革命风雨。
抗日战争时期,张耀祠任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副官、招待所主任,延安中央教导大队第三中队队长、组织干事,延安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保卫干事、参谋、组织股副股长,供给处副主任、营政治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他任中央警备团政治处主任、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中央纵队第二师副政治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任中央公安警卫师副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总参谋部警卫局副局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张耀祠将军虽然不是第一次授衔的少将,但他在诸多的赣南籍将军中可谓是一位特殊人物。
说他特殊,是他从参加红军时站的第一班岗是在毛泽东住房门口,到建国后担任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将军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都是在这位伟人身边度过的。从衣食住行,到安全保卫,指挥千军万马的毛泽东也“听命”于他。
说他特殊,是他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奉党中央之命拘捕了“四人帮”头目江青,直接参与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保卫毛主席
“我1933年参加红军站的第一班哨,就在瑞金毛主席住所门口。”张耀祠将军在回忆录里写道。
1933年7月,入伍才两个月的张耀祠调往瑞金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警卫连,担任保卫毛主席和中央政府机关的任务。中央政府警卫连成立后第一天,班长安排张耀祠上岗。这是他当兵以来的第一班岗,他万万没想到这第一班哨就站在了毛主席门口。那时,毛泽东被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夺去了党的、军队的职务,只管一些政府工作,但仍是受中央保护的首脑人物。下哨后,张耀祠兴奋地对全班战友讲:“今天我见到毛主席啦!”
从此以后,他一生几乎没有离开过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工作岗位。这位40年生活在毛主席身边,负责安排毛主席的衣、食、住、行和安全保卫工作的原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祠将军,一辈子只做一件事,那就是保卫毛主席。
1953年4月,张耀祠调中南海,先后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中央警卫团团长、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从此张耀祠就基本上跟着毛主席转了,无论在中南海或外出,他都跟着毛主席。曾任毛主席警卫员现已年过九旬的王明富老人回忆说,1955年他和张耀祠相识,当时张耀祠已是中央警卫团团长,但他还是习惯于陪伴在毛主席的身边,有时候主席入睡了,他就睡在毛主席的门前。
张耀祠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光,都是在这位伟人身边度过的,因而,张耀祠对毛泽东有着别人无法理解的情感。
现在在这位将军的家里处处都摆放毛主席的塑像,每个房间都悬挂着毛主席的画像。近年来,他还饱含深情,将在毛主席身边的往事写成了回忆录,书名就叫《张耀祠回忆录——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
魂牵梦萦的故乡情结
为了革命事业,张耀祠将军一生辗转南北,无论何时何地,家乡的山山水水始终让他魂牵梦萦。1950年、1986年、1990年、2001年、2005年,他先后5次回到家乡探亲。曾多次接待过张耀祠的当地干部黄必球回忆说,张老没有一点架子,每次回来都是静悄悄的,连饭都不肯在乡里吃,说怕给当地政府添麻烦,而且除了祭扫故亲,大部分时间都是深入父老乡亲家中,访贫问苦和了解经济发展。
谈起张耀祠将军对家乡的关心,许多村民都不约而同地说起解决喝水难的事情。曲洋乡虽然临河,但由于地理位置较高,严重缺水。探亲回家时得知情况后,张耀祠将军多方努力,促成有关部门和单位拨款8万元,为曲洋自来水厂建起了水塔,解决了曲洋圩镇、学校及附近村民2200多人的生活饮水。
通水那天,村民们敲锣打鼓流下了幸福的泪水。张耀祠将军还非常关心群众的生产和致富,为原银坑编织厂解决了9万元办厂资金,为黄屋乾大桥的建设争取了20万元项目资金。
但张耀祠将军对只顾及小部分人利益的事却不予支持。1986年,他老家石灶村的干部写信给他,请求帮助争取提前解决通电的问题。他不但没有开绿灯,还回信说,目前存在这样困难的地方还很多,村干部要多带领群众勤劳致富,自力更生创造美好生活。
张耀祠还积极为家乡的发展努力奔走。他亲手提笔给国家发改委主任写信,为于都争取成为国家农业开发重点县。在他的努力下,于都先后争取了国家第二轮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央财政支持小型农田水利项目重点实施县等一大批项目。
忠魂归故里,浩气荡长空。11月初,张耀祠将军的骨灰按照张老弥留之际的嘱咐,埋葬在他魂牵梦萦的故乡——于都县曲洋乡石灶村。(谢慧 卢晓炜 彭辉祥)